如何理解“按需”?

  按需印刷现在已成为业内最热门的新型印刷服务方式,在全国各行各业都围绕着2008年奥运会而准备拼搏一回时,按需印刷成为数码印刷行业的兵家必争之地。然而,由于它采用数码印刷技术,曾被作为数码印刷的同义语;更由于其常被用于短版活,而常与短版数码印刷相混淆。按需印刷的真正含意为何?需要具备哪些条件?本文与大家一起来探讨这些问题。
 
  “按需印刷”(POD,printing on demand)来自于1989年R.R.当纳利的按需书籍印刷生产,当时还是一种有风险的投资事业。当纳利以2台伊士曼柯达Ektaprint 1392印刷机和几种电照相复印机开始,在一个3000平方英尺的厂房中运营。在24~48小时之内,按客户要求的数量,定量生产学校教科书、专业书籍与商业指南等印刷品。当纳利每年可接受1万个订单,其中包括有6000个单本无线胶订书籍的订单,年生产6000万张A4印张和25万本印刷品;所有都是按需生产的,不生产中间产品,也没有成品库存。到1991年底,当纳利每年印刷生产超过1亿张A4页面。这种运营方式实际上定义了按需印刷(POD),POD也成为以后10多年来用于书籍、文档、财务等的一种印刷服务模式。

  1991年,施乐公司以其DocuTech Production Publisher的网络版进入数字式POD领域,对市场产生额外的冲击,同时引起了业内人士的注意,被认为是一个新的发展趋势。POD被定义为“按客户需要的时间、地点、数量”进行的全部印刷。实际上,这个定义涵盖了几乎所有的短版印刷,包括数字方式与传统方式。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在数码彩色印刷出现之后,许多印刷机厂商认为POD只是一个技术复杂程度不高、价值较低的服务模式。20世纪90年代后期,个性化印刷出现,尽管与POD是不互相排斥的,但有些人却过于强调个性化印刷的作用。实际上,个性化印刷后来并未能产生出预期的效果,而过分突出个性化印刷的偏见,却自然影响到POD的发展,也因而不利于彩色数码印刷的快速增长。

  在此之后,印刷机制造厂最终认识到POD是一个更大的机遇。今天,网络印刷已成为供应商的“最佳业务”之一;但是在网上下订单的后面,印刷生产与完成客户需求的全部运营都是按照15年前同样的POD模式。在POD的复兴中,它已成为彩色数码印刷的最大增长部分。惠普、柯达、奥西、Xeikon和施乐(富士施乐)已有许多汽车手册、中小学用印刷品、企事业管理用品、连锁餐馆菜单等各种按需印刷的例子,这些应用中有些是个性化印刷。一些大型企业已建立起较大规模的POD事业,如英国的Ravensworth公司安装有4台Xeikon数码印刷机,用于房地产印刷品的生产,每天按需生产25万张A4印张,没有成品库存。波音的一个子公司Jeppesen,安装有5台HP Indigo w3200卷筒纸彩色数码印刷机,用于航空手册与导航图的按需生产。
 
  时间性
 
  POD是按需要量来印刷生产与分发的,并且生产周期也是基于最终用户需求的。在大多数应用中更强调的因素是时间,这是数码印刷的优势之一,它能印制最新信息并使它快速到达接受者。

  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客户付给数字式POD额外费用(高过传统短版生产的费用)中的60%,是直接产生于时间因素,换而言之,额外费用的付给大部分是因为产品通过分发渠道到达最终用户的时间减少了。在传统短版印刷模式中,客户按一定印数订购印刷品,产品印完后通常是整体发送给客户,客户把它放入库存以供接下来分发。从订购到产品实际分发,再到最终用户,所花的时间从几周到几个月或更长。很明显,数码印刷在时间性上是具有优越性的。

  POD要求按最终用户的要求启动印刷订单,即按客户要求将产品即时印刷并即时分发给最终用户。实际上,POD是按需印刷与即时完成客户需求的合并,这种即时完成客户需求使POD具有时间上的优势,并使POD成为一个强有力的解决方案。

  例如,一个2500本的短版活,每3个月印刷一次。在POD模式下,为了使印刷客户处于更有利位置,能更快速地响应需求上的变化、或者在产品本身上更及时地做出改变,可把这一任务再分成多个更短版印量的POD,进度安排可以更频繁些,以求更紧密联系到最终用户对产品的现实需求。产品出来了,既使有库存的话,数量也是很小的,主要还是被留在分发渠道上。POD使印刷客户能处于主动、有利的位置。从20世纪90年代早期以来,由于POD的价值已被更好地了解,因此每个POD订单的印量逐渐下降,而订单频率明显增加。
 
 
  按特点应用
 
  由于数码印刷费用持续走低和生产力不断改进,POD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对于所有短版印刷来说,POD必须要按照其特点来使用。

  目标是按需  由于POD的单位印刷生产费用较高,印刷产品的总量不能太大,否则,传统生产仍将是更为经济的解决方案。通常判断POD或数码印刷是否划算的经验,是用数码印刷所需的全部费用与传统印刷、库存管理、折旧报废等全部费用做比较。如果每次修订印刷或再版印刷总的需求不超过某一定数量—大约是数字式与传统印刷之间无亏损印量的2倍—则使用POD来生产这个产品是合适的。例如,某特定小册子年需要量是7500本,但是这小册子每年要被修改4次,这样每年需要分4次印刷,平均每次印量不超过2000本;如计算出数码印刷与胶印无亏损印量是1000本时,每次印刷量大体上是无亏损印量的2倍;则这个小册子就是一个好的POD项目。

  临界的分发时间  很明显,较好的POD项目是一些正在快速变化着信息内容的产品;这也是在20世纪90年代技术文档快速地超越书籍出版成为POD的最大市场的原因之一。尽管如此,除非内容总是在更新变化,对POD来说,不必要的频繁修改,也是无意义的。

  决定采用POD是否合适的因素,通常是要看在分发渠道上的工作周期时间。如果客户要求很快速地分发,则POD就是一个有活力的解决方案。这些要求导致POD在诸如广告、技术文档与财务印刷,以及运输业、财政、保险、房地产、计算机服务与管理服务等方面的快速增长。

  实际上,就分发与印刷本身二者来说,分发与POD的关系更大。人们发现,现有的分发渠道往往不仅是无效率而且改进缓慢。一个很能说明问题的例子是书籍出版:直至最近,虽然数码印刷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出版印刷业并没有对工作周期时间的减少给予很高的评价。对于独立的书籍销售商来说,如果客户要求某个书目,但是没有现货;要想得到这本书,这位客户可能必须等候2~6周的分发时间。问题是出版商对这样的拖延大都不很敏感,没有想到要用数码印刷或POD办法加以解决。这也是数字书籍生产在20世纪90年代增长相对缓慢的一个原因;其实,印刷提供者可以发现其他市场都是把加速分发问题放在应有的高度,积极设法解决。

  今天,数码印刷在书籍出版业中变得更加重要。分发渠道机制的改进、Internet市场的迅速增长、书目的增多以及运输与交易处理费用的提升,都导致要求在书籍分发领域内提高效率的压力迅速增加。尽管如此,在主要书籍制作领域内,大范围采用POD、重新建立好分发渠道还将花费不少时间。

  即时完成客户需求  数码印刷在技术、科学与专业书、参考书、大学教科书与商业目录等少数出版领域内是居于领先地位的;很大份额的POD书籍是在某些出版商自己内部的印刷出版设备上被生产出来。在这种情况下,生产可以是紧密地与出版商自己的客户需求相结合。POD是数码印刷与即时完成客户需求的集成,没有根据客户需求来生产,POD就将简化成短版数码印刷生产。

  Ingram Book Group集团公司下面的Lightning Source于1997年开始经营数码印刷,计划在其库房中应用短版数码印刷,补充多年重版书籍产品的库存。经过数码印刷印好的书籍,在被装运到书店之前,不得不作为库存,在库房中放置一周左右,最后在书店里被客户买走。数码印刷节省下来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这个情况下被消耗掉。1999年,Lightning Source采用10多年前就已开发的POD,以数码印刷技术,满足客户需求,大幅度削减了其分发周期时间。
 
  阻力与挑战
 
  POD提供了比传统印刷在生产与分发上明显的好处,然而POD这种服务模式并不总是易于实现的。印刷提供者与他们的客户必须是愿意并有决心、以技术进步的标准去评价他们目前的运营过程,找出导致落后的问题所在,并加以改进。POD遇有来自4方面的阻力与挑战:

  生产惯性  POD是在生产技术上(包括在分发渠道上)的一种变革,但每一个这样的改变都可能遇到必然的阻碍。现实社会中,印刷提供者在现有生产过程中背负着许多不能轻易丢掉的旧包袱,例如旧的工作流程、过时的分发渠道与合同关系等等,有的需要几年的时间去修改。此外,许多固定资产,诸如生产装备与分发设施,都还有几年到十年的寿命。部分地替换或者永久地报废这些资产所付出的代价,会延缓新技术、新流程的采用。这些都构成了推广POD的障碍和阻力。

  现在,POD已进入一些大企业、公司等团体性的环境中,原因是在这些团体性的环境中,生产与分发渠道二者最终是在一单个主管的控制之下,有些障碍或阻力能比较容易地克服。事实上,POD已在诸如Unisys、Boeing、Lucent Technologies与Owens Corning等一些大企业被成功的采用。

  商业印刷厂实现POD会面临更大的挑战。因为在许多情况下,商业印刷厂不能控制分发渠道。例如,尽管数码印刷机供应商与有关的书刊印刷厂15年来对POD进行努力宣传,但有些印刷品如成人普及版书籍的出版,在很大程度上并没有受到POD的影响。出版商没有表现出很大兴趣去改变传统的分发渠道;如果POD硬要挤入,也不得不被主要零售商与Internet销售商扯住;这些主要零售商与Internet销售商一方面更靠近于消费者,另一方面也从出版商得到益处。与此同时,大多数成人普及书籍的数码印刷仍将继续在胶印能力边缘上做短版生产。

[时间:2005-09-16  作者:郝继皋  来源:数码印刷]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