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大观:制造业低迷是企业转型之机

制造业

  2012年的经济形势,总体是健康的。有些分析人士用“低迷”来形容,这种说法并不恰当。中国目前7%以上的增长率,相对于西方国家很低的经济增长率甚至是出现负增长来说,中国经济依然是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发表中国石油大学中国油气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董秀成文章如是说。

  文章称,2012年国内整体经济形势有几大特点:经济增速降低;CPI大幅下降,通胀水平降低;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制造业出现了下滑的迹象。中国经济只是从过去高速增长变得增速比较缓慢,但是整体是健康的。长期以来,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地快速增长,这在许多人心中形成一种定势判断和惯性思维:只有经济快速增长才是正常且健康的。中国人习惯将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看成是一种必然,这种习惯思维造就了经济一旦出现下行,便觉得不适应甚至会惊慌失措。

  从经济发展思维上,中国确实需要进行反思,其中,容忍或习惯经济增长下行,应该是反思的重点。从长远看,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入中速增长,可能是中国经济维持长期健康稳定的关键。尽管经济增长下行肯定会给微观经济层面带来阵痛,造成一定程度的就业问题和其它社会问题,但从科学发展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来看,这种痛苦又是中国必须付出的代价。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经济增长有时快、有时慢,这种现象合乎市场经济的基本周期性规律,在本质上也属于良性发展。从历史经验看,任何一个国家经济的高速增长都是有限度的,没有一直延续下去的可能,在某一个历史时期由快转慢是正常经济现象。

  在今后一两年或更长时期,中国经济增长减速可能难以避免,对此我们必须从长远角度来看待,从国家未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认识,从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改变的思维去理解。只有如此,我们才不会惊慌失措,更不会过于抱怨。今年服务业并没有像制造业那样出现明显下滑,从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到,交通、旅游、餐饮并没有明显出现不景气。

  经济增长速度降低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外部原因是主要的。经济增长速度的低或高是相对的,中国经济过去长时间保持高速增长,我认为应该从宏观调控的角度,今后把经济增长的速度控制在适当范围内,不要过快增长。经济增长过快,也会带来很多问题。今后1020年应该把经济增长速度控制在7%8%之间。2013年中国经济总的形势是适度趋稳,国家不会继续刺激经济,既保证政策延续性,又保证一定的增长速度。

  过去很多年有三个热点问题:增长、通胀、结构。调结构始终没有被放在最突出的位置,每年的情况不一样,有时是通胀居于首位,有时是增长位列第一,今后应该把调结构放在突出位置上。

  预测2013年的经济形势比较难,主要的问题不是预测中国的经济形势,而是整个世界的经济形势。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受全球经济的影响很深。欧美等国当前的经济形势的确不好预测,但总的趋势是企稳回升的。中国在2013年的经济形势,除了大的外部环境以外,还要看中国的宏观政策。在出口方面,政策实施空间已经比较少了,退税等又会涉及补贴和“双反”的问题。如果能出台一些拉动内需的政策是比较合适的,在拉动内需方面,关键的一点是在提高居民收入的同时做好社会保障,社会保障对于拉动内需作用很强。

  文章认为,对于制造业来说,现在的低迷或许是一件好事。过去一直讲转型调结构,制造业不发展不行,但是过分依赖制造业,以制造业作为经济增长点本身就存在问题。当前制造业出现一些困难,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国家未来经济的发展目标是绿色、低碳、可持续,在这个大背景下,制造业转型是必须的,部分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的淘汰也是必须的。产业发展必须符合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趋势,淘汰是一个重新洗牌的过程,洗牌以后制造业将很快迎来复苏。

  制造业虽然低迷,但却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一团糟。有一些企业前几年转型做得好,市场应变能力强,如今的发展势头很好。越是依赖国家政策扶持的企业,在这个时候发展愈发显得困难了。不过中国毕竟是一个大市场,拥有全世界最大的制造产业,一概而论地说制造业不景气也不完全正确。现在部分制造业开始出现一些转移的趋势,在企业成本高、环保压力大的背景下,企业转移也符合市场规律。但是这个转移是相对的,西方国家当年将一些产业转移到我国也是逐渐进行的,中国制造业向其他国家转移也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因此不必担心制造业会全部转移出去。面对劳动力成本和环境等问题,国内制造业企业应该努力转型升级、提升竞争力。

  2013年的油价还会是高低起伏,如果新的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能够出台,国内油价随着国际原油市场价格波动,其调整可能会更频繁一些。如果油价波动常态化,对整个国家经济不会造成其他的不利影响,油价应该像其他的商品价格一样上下浮动,这才符合市场规律。只是如果国际油价一直上涨,一定是不利于经济复苏的。大宗商品的价格上涨对全球经济复苏都有不利影响。当前世界各国都在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未来油价应该是震荡上行的趋势。

  明年油气领域在向民营企业开放方面恐怕不会出现太大进展。改革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民营企业已经尽可能地涉入了能够涉及的范围。过去一直说油气领域垄断,这其中有一些误区,实际上油气领域对民营企业开放的力度很大。在整个油气产业链中,上游开放程度比较小,而下游是充分开放的,如化工领域和油气产品的销售等,全国10万多个加油站很大一部分不属于中石油、中石化。在炼油领域,除中石油、中石化之外还有很多其他企业,产能并不小。此前对于原油进口,我国确实存在一些控制,非国营贸易公司进口的原油要交给中石油、中石化。最近在原油进口领域也有所突破,在中石油、中石化之外,中国化工也拿到了1000万吨的进口配额,数量不小。中国化工有自己的炼油企业,所以这可以看作是在原油进口领域的突破。在勘探和开发领域,由于历史原因,形成了一定的垄断,目前中国的油气勘探主要是由四家石油公司和少量外资介入,民营资本也有一部分,只是数量极少。这是由于行业因素决定的,油气的开采勘探属于高风险、高投资行业,往往并不是政策不允许,而是民营企业实力不够。

  文章称,页岩气探矿权第二轮招标已经结束,这个领域已经彻底对民营企业开放了,有两家民营企业入围。虽然未来民营企业在页岩气领域的发展可能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是这对于上游勘探主体多元化来说会产生积极效用。

[时间:2012-12-28  来源:中评网]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