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智慧:看大恒数字运营的商业模式启迪
专家导语: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使整个印刷处于转型期。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说:当某一个行业高投入资本时,由于彼此竞争,自然会降低这个行业的利润。一个社会的资本,如果都同时增加,那么竞争必定会造成所有行业的利润下降。亚当斯密在将近400年前讲过这个话,而按照当今我们国家工业发展的状态,印刷也不例外。所以这也迫使我们印刷行业考虑发展潮流,向数字印刷和印刷数字化的方向转变。
数据引出:有人讲过:一切能将被数字化的都将被数字化,印刷也不例外。但是客观的说,数字印刷到现在为止,按照班尼兰达的统计来看,每年50万亿的印刷品中,用数字印刷的有1万亿。在我们国内,从数字印刷起步至今,只有一个百分点的左右。新闻出版总署印刷出版司的张建平在天津的会上,他说按照新闻出版总署的统计,全国799家拥有书刊准印证为准的单位去年的总销售额是37.9亿人民币。另外有一家咨询公司给的数据是100亿人民币,而去年我国的印刷总量按照总署的说法是8677亿,这样看也就是1个百分点多一点点。因此按照总署说,到2015年末,中国的数字印刷将占到印刷总量的20%这条路还显得很远。
大恒:我们既不是出版企业也不是印刷企业,我们干出版印刷时间还不足两年。大恒虽然从2011年开始在南京建立了全国第一个纯TOP生产线,到今年,在北京也建立了一个数字印刷中心,但是直至今日我们仍然不敢说在数字印刷领域有什么成就去值得宣传的东西,但是我们很兴奋的站在了数字印刷的起点上。数字印刷开始阶段最艰难的地方不在技术上,而在于观念的转变和赢利模式,因为我们做任何生意,如果没有投资回报预期和赢利模式,那数字印刷不可能得到发展。国外有一些现成的盈利模式,但是不能适用于中国,但单纯从数字印刷技术来讲,硬件和软件技术还是有一些可借鉴的地方。我们需在中国探讨的最重要的方面就是盈利模式,大恒给自己的定位:印刷行业应该走细加工路线,因为原来的印刷行业被定义为加工业,也就是在加工的过程中赚取加工费。如果是这样一个定位的话,那无论使用多么先进的数码印刷设备和技术也永远过不好。其实在我们进入这个领域之前,很多同行告诉我们应该踏踏实实的做IT,而我们也经历了思考,但是我们发现一些印刷企业有好的发展和盈利模式。为什么同样做印刷,有的好而有的不好、数字印刷与传统印刷有什么不同,我们确实需要去考虑。在我的理解而言,数字印刷的赢利模式有两个方面:1.产品的附加值 2.商业模式改变。商业模式要以服务为原则,拓展我们的业务。举例而言,我前几天在与美国一个专门做TOP的一家企业领导聊天时,我们没有聊印刷而是聊手机。像诺基亚它将手机的通话质量等性能做到极致,而苹果更加重视一些附加值。就像我们做图书一样,如何增加图书的附加值是非常关键的。另外一个也是苹果核诺基亚的区别:苹果有它的商店和应用程序等,从整个产业链和商品模式上进行了创新,带来了新的附加值。对我们来讲,不是用数字印刷机印刷出产品就是数字印刷,而是完全的改变,只有改变才能生存。
大恒整个的投资包括硬件的和软件,以及其他一些配套设施、人员等,如果整体算下来的话,两年大概超过三千万,这种投资属于显性投资,后面可能还要进行投资。回报预期可能就很悲观了,TOP系统(图书按需印刷)的市场还没有形成,我的预期是5年,这就是先行者必要付出的代价。很多人都说我们是行业的探路者或者说是先驱,我们不求做先驱,只求不做先烈就好。
我们采用的经营模式是第三方服务中心,因为我们看了很多的案例,国外经营的非常好的数字印刷企业,在外面看上去根本不像是印刷企业,我们的信心来源于此,因为我们希望用一个创新的模式在北京这样一个全国出版业的中心跟全国的出版社精诚合作,我们也知道这条路非常的艰辛,但是我们有兴趣去尝试。这也就是为什么说我们坚定而兴奋的站在这一起点上。
[时间:2012-12-27 来源:必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