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13日, 这一天,亚马逊中国Kindle商店(测试版)悄然上线了。在亚马逊中国Kindle商店悄然上线的第二天,首先爆出的是其“借牌”事件。从亚马逊中国Kindle商店页面介绍可看到,“Kindle商店由中文在线提供运营支持,新出网证(京)字045号”,而北京中文在线数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具备了相关资质,这意味着亚马逊借用了中文在线的牌照。随后,新闻出版总署科技与数字出版司数字出版处处长王强表示,此事已经引起版署注意,就借牌运营是否违反规定,正在了解情况。
亚马逊中国是否违反了国家的相关规定,亚马逊方面的法务和公关部门会对此有着清晰的认识,对风险有准确的估计。但他们依然决然的采用了这种方式上线,只能说明亚马逊方面对中国的数字出版市场的预期,已经是迫不及待了。
回顾亚马逊在出版业的历程,亚马逊是靠网上卖书起家的。后来,逐步绕开Ingram等图书经销商,直接和各大出版社建立合作关系。2005年4月,亚马逊收购BookSurge,开始提供绝版书籍的按需印刷服务,2006年5月,向出版机构开放。POD服务实际上是亚马逊的迈向出版界的实质性的一步。2009年5月,亚马逊成立了第一个图书出版机构Amazon Encore,这标志着亚马逊正式进军书籍出版业。亚马逊对出版行业有革命性影响的是其DTP业务(2011年1月更名为KDP)。2010年1月,亚马逊发布了自助数字出版平台Digital Text Platform(DTP),出版社和作者可以通过DTP平台发布自己的作品并在亚马逊Kindle商店里进行售卖。2007年11月亚马逊推出第一代Kindle,采用电子墨水并改善了以往电子阅读器的不足之处。此后,亚马逊丰富的数字内容配合低价策略,大幅提升了Kindle的销量。
实际上,POD、KDP、Kindle阅读器事实组成了其在数字出版领域的三个支撑。而这三个方面有很多可以学习和借鉴的出路。POD能解决出版社大量的小批量的个性化出版的需要,并能有效解决压库和回款问题,而且能够充分发挥部分图书“长尾效应”所带来的利润,很多机构已经开始这方面的实践了,例如大象出版社的《民国史料丛刊》就是以POD方式正式出版,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诚然,亚马逊在中国的数字出版市场是否能够取得突破和成功,还有待时间的检验,但是亚马逊对电子书产品的理解,却是值得我们学习的。首先,亚马逊对电子书质量的要求很高,凭心而论,他们的电子书质量,已经超过了国内大多运营商的电子书质量,这一点可以把国内几个运营商同样基于XML或者HTML文档流式版式的电子书和亚马逊的mobi文件都回朔到xml,对比即可。其次,由于电子书的展现形式和文件格式多种多样,亚马逊电子书的制作技术要求中关于版面处理的要求占了七成以上,这正是需要我们学习的地方。把自己的图书不是数字化,而是数字产品化,把自己的电子书产品不要仅仅做为是对实体书内容的一种复制,而是需是要把它做为一个全新产品来对待,从而体显电子书之“美”,给读者一个同时拥有图书的纸制版本和电子版本的理由,这个理由也会成为数字出版形成市场的理由之一。
[时间:2012-12-25 作者:未语 来源:出版商务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