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印刷在美国惠普公司主导的数字方案全球性解决组织上说,美国的数字印刷达到了印刷总量的27%,个人认为,这个27%的构成中间,很大一块就是影像。新闻出版报上讲到:2012年美国影像总收入可达到19亿美元。也就是将近100亿的人民币。另外还有很重要的一块就是说,因为美国的数字出版和数字印刷相当发达,但在我们国内还没有做到,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出版社作为一个内容产业,在知识产权保护上他有自主性,王强老师在中国数字印刷出版道路上,讲述数字出版的重心在哪儿?
以前我们的印刷企业其实是加工型企业,加工企业在高附加值增长方面其实有很多机会,在做加工的同时也可以把它当做产品来做,一旦看做产品来做时,你会发现你的营销模式、客户服务态度等都会有变化。数字印刷一定是被看好的,但是要注意几个问题,在做印刷产品的时候,首先要有一个平台,我把它归为两点:1.集中化生产 2.分步化的定制。集中化的生产和我们传统印刷的生产方式差不多,只不过机器更多更集中化一点儿;而定制生产就需要有大量的数据作为维护,要从印前设计公司、客户需要等地方获得数据,并将数据转化为自己需要的方案,也就是说,竞争的焦点不在设备也不再生产模式,而在于是为了什么而做。其实还有一类叫数字媒体,利用互动现实技术做一本互动的书,当你的平台建立完毕以后,就正是为你的客户建立服务。十年以前随便照一组结婚的照片就要3、4千块钱,现在单做影楼已经不挣钱了,为了能提高利润,就要像做制片一样,把两个新人做成个故事,每个人一本书。有一家香港公司e-print,用5年时间做的非常好,它现在把印刷厂和出版社做一个有机的数据链,拥有很好的产品和一个好的服务模式,我认为图书类的东西肯定不会消失,但怎么产生增值?万捷提到过:1.将它做成艺术品;2.奢侈品;3.收藏品;那么这时就会增值很多。我在上学的时候,我的老师将所有的博士论文做成一个精装集,这个时候他觉得就值得收藏了。所以企业一定要跳出现在这个模式,如果说我们现在所说的数码印刷只是我们看到的快印店的模式,就会像我们现在胶印印刷厂一样,慢慢进入一个维持的阶段。做了十年之后,只能够维持但是没有发展。我们要导引客户的需求,而不是满足需求。
在中国,出版是我们的导向,这个导向决定我们数字出版的发展。整个数字印刷和出版中间,我们怎样去推动数字印刷的发展,开拓出一条能够让我们的数字印刷业飞速发展的道路非常重要。现在数字印刷的面还显得有点儿窄。如何能够拓展我们的数字印刷服务面,这与我们的数字印刷紧密相关?
中国其实在数字印刷方面是有特色的,首先是制作,再加工传递出去,传递出去之后还要注意内容传递出去之后会不会被脱产,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版权保护问题(十二五之后有很多版权保护方面的研究,科技部和文化部有一个大的支持)。
数字出版发展过程中有几个问题:1.平台问题,涉及版权保护问题;2.让出版社觉得有什么技术保障;当只是为出版社做加工时,利润非常低,要是往前面做时,就可以赚取服务费、跨媒体服务的费用,利润就会很大,发展也会很好。十二五末期,我国在版权保护、数字平台建设方面都做好一个框架后,会有一个很好的空间。
[时间:2012-12-17 来源:必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