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作就灭亡:国外出版巨头数字化启示

出版印刷

  都说2012年是世界末日,离12月21日越来越近了,2012这个传说是否实现也就是大家开心一下而已,不过对于传统出版商来说,2012的确是一个难以忍受的寒冬。

  2012年3月13日,普遍被认为最有学术性的百科全书《大英百科全书》宣布停止印刷版发行,全面转向电子化。

  2012年10月18日,拥有将近80年历史的老牌新闻杂志《新闻周刊》宣布将于2012年12月31日发行最后一期。在2013年初正式转为全面数位化,并将会改名为《全球新闻周刊》(Newsweek Global)。

  2012年11月2日,德国贝塔斯曼集团与英国培生集团29日发表声明,宣布合并二者旗下的兰登书屋与企鹅出版社。在美国市场,兰登书屋与企鹅出版社分别有19%与11%的份额,而在英国市场,这一数字分别为16.2%和10.9%。据评论分析,培生集团可能会出售英国《金融时报》,后者同样举步维艰。

  2012年11月5日,成立于1843年的麦克米伦宣布旗下颇具影响力的麦克米伦字典宣布将停止印刷版,改为网络字典形式。

  反观数字出版形式却一片大好,投资机构纷纷看好。在2010年起,Amazon网站上电子书的销量就超过了传统纸质图书(还不包括免费电子书),Amazon推出的每一块平板电脑都会给Amazon带来136美元的电子书收入。2011年,日本乐天公司收购了加拿大Kobo公司,加大在日本电子书市场的竞争力。Amazon、苹果、Google等互联网巨头都纷纷构建其完整的数字内容生态体系,从软件到硬件,从内容到渠道,从写手到读者,都抢在了传统出版商的前面。

  然传统数字出版商还在挣扎,面对数字化的趋势有些举手无措,它们享用合并和抱团来壮大自己抵御数字化出版的冲击。看起来就像手拿冷兵器的没落贵族,面对对手的洋枪洋炮只能节节失手,即便是用人海战术也抵挡不住对方一炮的攻击。看看它们是怎么做的吧:

  2012年4月11日,美国司法部在纽约曼哈顿地区法院对苹果和五家主要出版商(五家出版商包括阿歇特出版集团(Hachette Book Group)美国公司、哈泼-柯林斯公司(HarperCollins Publishers L.L.C。)、麦克米伦出版公司(Macmillan)、企鹅出版集团(Penguin Group)美国公司与西蒙-舒斯特出版公司(Simon & Schuster Inc))提起反垄断诉讼,称他们涉嫌联手操纵电子书的定价。

  根据苹果与5家出版商曾经达成的协议,苹果每卖出一本电子书将从中获取30%的提成,同时出版商承诺向苹果提供“最惠国待遇”,也就是说,其他电子书零售商不允许以低于苹果电子书城(iBookstore)的价格出售同类产品。不过这一行动受到美国司法部门的介入而不了了之,建议允许出版公司准许像亚马逊这样的零售商拥有调整电子书价格的自由。

  传统出版商已经错失了向数字化华丽转身的机会,企鹅和兰登书屋的合并,我认为只是希望利用彼此的内容优势地位来对抗亚马逊,已加强在电子书定价谈判中的砝码。如果企鹅和兰登书屋要以合并来创建独立的数字出版平台,以此对抗亚马逊实在是很难,一来没有互联网营销的基因;二来亚马逊作为一个开放的平台,它所拥有的内容优势是秒杀企鹅和兰登的,现在已经不是几个出版巨头就能垄断内容资源的时候了。三来合作要比对抗要好得多,面对这个巨人,只有合作、开放、创新来取得共赢,而不是从垄断中获得更大的利益。

  另外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企鹅的经典文学系列图书享誉全球,但这些经典文学的版权已经不受保护,而亚马逊中的免费电子书大多是这些公版图书。面对免费和收费,读者的选择很容易判断。

  旧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传统出版业正在进行着翻天覆地的革新,如果还抱着传统的思维挣扎,是敌不过新势力的成长,反而把自己的百年基业都搭了进去。

  不过,我觉得国内的传统出版社已经纷纷行动起来,行动要比国外巨头都快得多。

  大型的出版社都纷纷成立了数字化图书公司,致力于旗下公司的优质图书在数字平台的传播。国内出版业竞争激烈,众出版社也知道不大可能出现几家大出版公司联合起来在内容上进行垄断,反而放下心态纷纷与数字平台进行合作。就像此次莫言的图书营销,当各大书店还在为莫言图书缺货而大伤脑筋的时候,数字出版平台利用快速、廉价、方便的优势向读者推广莫言的图书。像在中国移动手机阅读平台,读者可以以低价购买到莫言的全部著作。

  另外,在移动手机阅读平台中,读者也可以迅速读到当下最流行的小说,覆盖了70%以上出版榜单图书,费用也只有传统出版物的10%,平台也会花大力气推广这些电子书。移动的阅读平台也成为出版社数字图书部门收入的重要来源。

  作家出版社是中国作家协会所属国家级大型文学出版社,1953年建社,现设有八个图书编辑室和《作家文摘》报社。作家出版社社长助理刘方对媒体表示,自今年年初和基地合作后,出版社就阅读数字化发展专门成立了负责公司,在今年与基地合作的部分书籍上目前已获得超200万元的收入,相比传统盈利模式,无论是收入时间、收入规模都让出版社与作者感到吃惊。


  而决策更加灵活的民营出版公司则毫不犹豫地投入到数字化浪潮中来。手握畅销书资源的民营书企在涉足数字出版领域时往往选择更为实际且能带来直接收益的做法——搭建数字阅读网站,一方面积累原创内容资源,为提升自身网站的价值与纸质出版服务;另一方面,将自有的畅销书的电子书供用户在线阅读,使网站很好地实现了作家、读者、产品的聚集。

  国内民营图书公司的代表磨铁图书公司CEO毕建伟表示,“磨铁数盟成立第一年收入规模达1600万元,主要收入来源有几方面:一是移动互联网,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建立良好合作关系,过去一年中在移动阅读方面的收入规模接近一千万元。二是版权贸易,包括与当当、京东、云中书城等其他电子书分销平台的分成,与亚马逊Kindle、诺基亚商店等多家数字出版平台及终端的版权授权及影视剧版权的输出等。三是相关数字出版产品的收益。”同时,磨铁即将推出针对苹果ios客户端、安卓客户端等的产品,拓展智能手机客户端付费阅读市场。

  中国的传统出版业很积极地让自己往数字化方向转型,合作共赢而不是墨守成规,开放谈判而不是骄傲自大,这也避免了国外出版巨头目前身处的窘境。

  其实,在国内,数字出版的敌人不是传统思维的禁锢,而是盗版的猖獗。在这方面,媒体已经报道了不少,大家也了解情况,也就不多说了。就拿前些日子国内作家联盟状告苹果和百度等巨头纵容盗版电子书的泛滥结果而言,反盗版的这条路还非常的漫长。


 

[时间:2012-11-09  来源:TECH2IO创见]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