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拾平:台湾出版业当前面临的三个问题

出版业

  台湾出版产业链正面临崩解的危机,要从发行的基本模型已受到破坏开始讲起。过去十几年来,出版界普遍使用一种发行的基本模型,或者说是单书营运的基本规模,简单描述,就是起印量三千本,一年内实销两千五百本以上,剩下的书,立于不败之地,慢慢销售即可。

  根据这个模型,有些看好的书,起印量可以多一、两千,若评估不乐观,就少印五百、一千。当然,这样的模型并不包括畅销书。在掠长补短的情况下,三千本的起印量,和两成左右的退货率,就成了一个理想的、可持续经营的发行数字,也是大部分编辑最常伸缩依循的工作尺度。

  2005年之后,这个模型开始受到挑战。原因是实体书店销售下滑,退货率增加,影响所及,连锁书店开始改变结帐方式,盘商也推出各种保留款措施,而对出版社来说,则是出版品种、选题的大调整。这个挑战,逼着出版的上、中、下游作出更有效率的整合,不过,最后的结果并不算太成功。

  如今,挑战又来了。这一年多来,实体书店的销售率又开始另一波的下滑。主要指标是各地的盘商,以及某些连锁书店。从下滑的幅度来看,未来一两年内,实体书店正面临崩解的危机。出版产业链开始松动,当然,过去这个三千本的起印模型,因为实体书店吸纳不了,也必然随之崩解。

  没有可信赖的日常工作模型,每一本书都像在买彩券或赌博,出版会变成甚么样子呢?情形令人忧心。

  出版产业链如何因应这一次实体书店的危机呢?这里有三件事情值得我们深入思考。一是一旦实体书店萎缩,台湾的编辑力如何持续?二是网络书店还有向上成长一倍的空间吗?三是互补性的电子书市场成立条件为何?

  这三件事可以说是台湾出版业的当务之急,我们很希望业界朋友一起加入思考,如果因此产生共识,也不妨相互联合,一起来促成某些事,让出版产业链调整更加健全有效。

  先说编辑力的问题。

  出版业是内容加值产业,当然编辑力就是台湾出版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台湾出版业比其他华人地区更加突出的原因。台湾的编辑力,大约是在1990年到2005年之间,因应通路的变化慢慢发展完成。这一段时间,养成了新一代的编辑人才,这是很不容易的事,大家应该为此感到骄傲。

  在出版产业链十分顺畅的时代,编辑力很容易得到发挥,但现在通路衰退了,专业的技艺变成杀鸡的牛刀,甚至被视为累赘,长此以往,再好的编辑,也会因缺乏练习而生疏退步。

  编辑力的具体内容,大约包括选题定位、读者引领、编辑技术与成本控管等四项。这需要见识、眼光、美感和灵活的调度能力,也需要有基本的财务概念。过去二十年中,台湾累积了一群兼具这四种能力的优秀人才,与欧美或日本的编辑人才相比,不但毫不逊色,甚且过之,这是台湾出版业的最大优势,千万不可中断。如果埋没了这些技艺,台湾出版业也就暗淡无光了。

  这样的编辑力,在台湾养成,而不是在其他华人地区养成,其实跟诚品书店有某种微妙关系。因为过去的诚品书店,最乐于跟编辑深入沟通,也非常支持编辑的构想,使某些在国外都不可能出版的书,在台湾却可以出版,而且还能获利。这是台湾编辑力非常重要的支柱。当然,二○○五年之后,通路在变,诚品也在变,这就让曾经繁花盛开的编辑力,在寒冬中显得无用武之地,或者很可悲的竟变成多余的能力。

  为了让编辑力得以持续,我们应该有些作法,给他们练习的机会,发挥的空间。这需要大家一起来设法。例如,我们有没有可能来募一个基金,每年补助一百本代表编辑力的好书呢?让编辑力超乎市场所需的那些能量,可以继续得到开展?

  事实上,只要是有编辑力的书,通常都不需要全额的补助。你只需补助他的编辑力超过市场需求的那部分即可,让他从赔钱变成小赚。这样的补助,也许是二十到三十万(新台币),绝对不必太多。一年补助的总经费不过两三千万,却可以维持编辑力的持续,这很值得我们来努力促成。

  其次谈网络书店的问题。

  台湾的实体书店向来非常有效率,今天发书,明天全台湾书店都看得到,这样好的效率,全世界找不到。过去台湾的图书通路也很多,有所谓十大通路,包括邮购、直销等等,分得很细,如今很多通路都不存在了,网络书店异军突起,得天独厚,越来越有竞争力。网络书店的优势,在没有店租压力,也没有库存压力。他进货不必太多,根据销售补书,所以退货率很低。这是他的天生优势,没有逆物流,也减轻出版社的库存压力。

  有人认为是网络书店把实体书店的人潮抢走,其实并非如此,仔细说来是整体的网络使用,包括虚拟社群和游戏等等,把书店人潮抢走。因为网络使用已成为非常重要,也占去大量时间的日常行为,所以实体书店越来越难以抵挡,而网书则左右逢源。

  如果网络将成为重要的销售管道,以美国为例,目前网络书店的销售,大约占市场规模的一半。大陆也是这样的比率。将来或许还有增加到六成的空间。相形之下,台湾网络书店的占比就太低了,大约只有两成左右。所以台湾的网络书店绝对有再成长一倍的空间。

  台湾的网络书店目前是博客来一枝独秀,若为整体产业着想,此时需要另一家规模够大的网络书店,作为博客来的竞争对手,一方面扩大网书销售占比,一方面鼓励创新,提升网书的销售服务。

  举例来说,网书的最大优势,在其信息的反应反馈,因为每一笔销售都有充分的顾客资料,这么有价值的信息,能否立即反应在页面的调度上呢?这类事情,目前博客来仍有改善空间,如果加入竞争机制,改善与创新的速度一定会更快。

  不过,网络书店的建制,必须具备规模,门槛很高,投资不小。第一代的网络书店可以直接从卖书起家,如今再作,除非是亚马逊或当当等网络书店跨海投资,否则应该是从事电子商务的公司比较容易进入。例如大陆的京东商城,这几年扩展网书部门,成长迅速,非常成功。以台湾来说,最具优势的候选人,应该就是PCHOME。尤其PCHOME的物流作得非常好,完全自主掌控,是否要进入网书领域,只在一念之间,客观上毫无困难。

[时间:2012-10-16  来源:百道网]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