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按需出版发展论:理论与实践双互动

按需出版

  主持人:各位专家好。当前,我国出版业面临着库存大、退货多、回款难、起印数高、短版书面市难、断版书再流通难、教辅市场萎缩等诸多问题,业内对此一直很困惑。在传统出版印刷的条件下,这些问题似乎很难解决。而数字技术出版环境下的按需印刷正好能解决这些问题,它克服了传统印刷的诸多不足,能够满足出版社、作者和读者的特殊需求。

  中国的按需出版是个舶来品,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他的渊源。中国对按需出版的关注,首先是理论界,1995年4月,《印刷信息》发表高晶的《数字式按需印刷方式正在悄然兴起》,预示着国内出版印刷行业将会引发一场新的革命。2000年4月,罗紫初、罗萍在《出版科学》发表的《按需印刷热点初现》,反映了理论界对按需印刷的研究逐渐升温,但以“按需出版”这个词出现在文章标题上,却迟至2003年5月《电子出版》发表的《数码技术花落传统出版业“按需出版”引发产业革命》。之后,关于按需出版的文章接踵而来,像董铁鹰的《传承优秀文化发展按需出版》(《出版参考》2005年第3期)、张志建的《按需出版在科技出版中的应用探讨》(《科技与出版》2005年第4期)等。2007年12月18日,由北京大学现代出版研究所和凯捷技术有限公司合作主办的“2007按需出版高级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举行,共有80余位出版业的专家、学者及出版社领导参加了此次研讨会,将按需出版的理论研究推向了高潮,形成一个按需出版理论研究热。

  在理论的引导下,2004年,知识产权出版社在新闻出版总署的支持下率先启动图书按需出版工程,标志着按需出版由理论上升到实践。2011年知识产权出版社“图书按需出版印刷示范工程”获得新闻出版总署财政资助。在按需出版方面累计投资超过8000万元,取得一批成果。凤凰出版集团成立数字印刷公司,国内率先引进数字喷墨连续纸印刷设备,规模化展开数字印刷业务。中国出版集团引进“咖啡印书机”,投资数千万元开发“中版闪印王”一体化印书设备,已生产出样机。方正集团填补空白,研发出国产喷墨数字印刷设备,已经投入运行,与新华传媒集团合作,推出“按需印刷”业务解决方案。

  如此算来,中国的按需出版发展已有十几年。按需出版在中国化、本土化的过程中,会产生怎样的变异?中国的按需出版发展如何?成绩如何?……我刊(2012年第8期)曾就这些问题在专题中有所阐述,今天,我们特别请来按需出版发展的实践者、研究者、推动者——韬奋基金理事会聂震宁理事长、武汉大学博士生导师罗紫初教授、知识产权出版社董铁鹰顾问、上海方正数字出版技术有限公司关健总经理助理,对此问题再做深入研讨、总结。

  在我看来,按需出版是指采用先进的数据处理技术、数字印刷技术和网络传播技术,将出版物信息全部存储在计算机系统中,按照需要随时直接印制成印刷文本以满足读者需求的新型出版方式。

  从出版本体论的角度来看,按需出版终究是有限的按需出版,绝对不可能有需必应的。

  在数字出版下的纸质媒介是以满足读者个性化需求为前提,因此它被称之按需印刷出版,其是充分结合了数字印刷与数字出版技术而产生的新型业务形态。

  聂震宁:如主持人所说,按需印刷技术作为数字印刷技术中的一种,其在中国的发展已经有十几年了。但所谓“按需”一说,更多地属于一种过程和效果的描述,到底怎样按需,按照什么样的需要,怎样满足需要,则各种技术的特点是很不一样的。作为一种印刷工业的按需印刷工艺生产,目前大多数企业是用于数字化印刷及装订小批量出版物的生产。只要提到批量,那么就可以看出还不是彻底的按需,因为这当中一定要考虑批量的成本计算。而真正意义上的按需,按照社会最小单位即个人的需要印刷一本书,而且是在较短的时间里——譬如只用喝一杯咖啡的时间,也就是所谓立等可取,目前就是我在中国出版集团公司任总裁时引进创新的一种技术和设备,我们称之为“中版闪印王”。2009年中国出版集团公司从美国ODB公司引进技术,经过不到2年的改进创新,现已有商用机型供应。早些时候日本推出过骑马钉装切工艺的机型,骑马钉装切工艺不适合通常书籍的出版需要。

  按需印刷技术最初出现时,曾经让出版人颇为激动。因为这样一来可以大幅度减少库存、降低成本,达到灵活高效的要求,显然是“绿色出版”的一种重要技术支持。现在似乎说的少了一些,那是因为数字化、网络化出版似乎要跨越纸介质出版了。其实,在我看来,在数字化时代,只要还有读者需要阅读纸介质图书,那么,作为一种便捷、经济的要求,按需印刷就一定有其发展的机会。按需印刷正在被更多的目光所关注与探索。

  罗紫初:谈到按需出版,首先应该界定其内涵和外延。在我看来,按需出版是指采用先进的数据处理技术、数字印刷技术和网络传播技术,将出版物信息全部存储在计算机系统中,按照需要随时直接印制成印刷文本以满足读者需求的新型出版方式。
准确理解这一概念的内涵,应该明确以下几点:

  其一,按需出版的目的是更好地满足读者需求。按需出版,通俗地讲,就是按照读者需要组织出版活动。读者需求是多元化的,按照不同时间、地点、数量、内容的读者需求,有针对性地组织出版活动,是按需出版追求的目标。

  其二,按需出版需要多种现代化技术作支撑。从其运作过程考察,首先要采用先进的数据处理技术将出版物内容转换成机读数据存储在计算机系统中,然后要通过网络远程传播方式将出版物信息输送到需求客户端,最后再利用数字印刷技术将接收到的出版物信息按照客户要求印制成印刷文本。多种现代技术的协调运用,才能实现真正的“按需”出版。

  其三,按需出版采用即需即印的操作方式,既省去了传统出版过程中的征订、制版等中间环节,也不受印数限制、不须预先印制。

  以上三点,既是按需出版的基本特征,也反映了按需出版与其他关联概念的基本区别。

  主持人:两位专家分别从按需出版的“主体”(指“按需对象”)和“本体”(按需出版的内涵和外延)两个层面上进行界定,提出了一定的见解。“按需出版需要多种现代化技术做支撑”,这其中包括“数字处理技术”“数字印刷技术”等等,那么作为其中间技术环节的支撑者(或者说发明者),又应该怎么审视按需出版呢?

  关健:首先应该肯定一点,我不是“唯技术论者”,技术固然重要,但借助技术传递出来的信息更加重要。

  近年来,数字出版在国内引起了出版界的高度关注和重视,数字出版为产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数字出版依托于传统的资源,用数字化工具进行多维度的传播。也就是说未来的数字出版形态将是“一元制作、多元发布”,即内容的创作是一元化,但是出版物可以有多种形态。阅读媒介可以是电子书阅读器、掌上电脑、手机终端等移动媒体和计算机显示器,当然也可以是传统的纸质媒介。在数字出版形态下的纸质媒介与传统出版物虽然在阅读方式和出版物形态一样,但是在技术层面和应用层面是完全不同的。在数字出版下的纸质媒介是以满足读者个性化需求为前提,因此它被称之按需印刷出版,是充分结合数字印刷与数字出版技术而产生的新型业务形态。

[时间:2012-10-08  来源:出版广角]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