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胶卷三巨头的生死转型

胶片乐凯柯达富士

  原标题:胶卷三巨头的生死转型

  “色彩迷人有乐凯。”

  “柯达,串起生活每一刻。”

  “超越色彩,动感富士。”

  上世纪90年代的电视广告中,上面三条曾是家喻户晓的广告语。“咔嚓咔嚓”的快门声,承载了几辈人的难忘记忆。

  直到技术的洪流推进到数码时代,这些曾为中国万千家庭留下“美好一刻”的彩色胶卷,连同胶片相机一起渐渐远离我们的生活。

  “红”乐凯停止生产彩胶,“黄”柯达宣布破产,“绿”富士开卖护肤品,三大曾代表了胶片时代顶峰辉煌的巨头,正面临着退出胶片业后或生或死的集体转型。

  乐凯:转型光学薄膜

  “同事们打趣说,是不是该留下点胶卷作留念。虽然情感上有很多不舍,但是胶卷行业日薄西山的趋势已不可逆转,乐凯也必须割舍掉胶卷业务进行转型发展。”中国乐凯胶片集团新闻发言人朱海河对转型持有坚定的信念。

  在乐凯工作了15年,朱海河亲身见证了胶卷从辉煌到没落的跌宕起伏。历史最高时期,彩色胶卷在乐凯主营收入中的比重达22.6%;但到2009年,彩色胶卷占比就下降到了1%左右;到2011年更是下降到百分之零点几。

  “数码技术以攻城略地之速席卷了整个市场,这是令胶卷行业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的。”朱海河还记得,2000年加拿大国际影像感光技术大会,作为银盐技术三剑客的柯达、富士、乐凯悉数到场。会议争论的焦点之一就是,新崛起的数码成像技术还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赶上传统的银盐感光成像技术?“当时争论的结果是,虽然数码成像对消费者来说更便捷可靠,但质量与银盐成像相差太大,因此不可能取代银盐成像,未来很可能两分天下的格局。”

  话音落下不久,2001年起的短短几年,数码技术便风靡全世界。“产品的生命周期通常是抛物线式的过程,可胶卷行业从顶端到谷底,几乎是自由落体式的垂直‘跳水’。”朱海河告诉记者,数码技术的快速成熟使得数码相机的成像质量和价格逐步被消费者所接受,也导致传统彩卷市场的快速萎缩,“现有的市场需求无法实现彩色胶卷批量经济生产,是乐凯停止这一产品生产的根本原因。”

  如何适应“去胶片化”时代的转型?对于这个问题,乐凯也曾考虑过发展数码影像技术,但由于核心技术都掌握在日本、美国企业手上,毫无基础的乐凯不得不另谋出路。

  “我们选择转型方向,更多是关注乐凯擅长的、有技术基础的,而且能够体现一个央企的社会责任的、能够对国家的某个产业发展起到引领作用的领域。光学薄膜正符合这些条件。”

  2005年10月,乐凯在保定开工建设第一条光学TAC薄膜生产线。截止到2011年底,以光学薄膜为主的膜材料已经占到乐凯集团主营收入的22%,利润占到同期利润总额的42%。除此之外,乐凯还在新能源材料、数字印刷材料、数字医疗材料等领域多头并进。

  “一个企业的转型会面临诸多困难,特别是像乐凯这样具有50多年发展历史的企业更是困难重重。解决了究竟向哪里转型的难题,员工观念的转变、新领域技术储备不足、高端人才的缺乏、管理体系适应新需要,这都是继续转型必须克服的困难。”

  根据母公司的部署,今年年内,乐凯将完成整体改制, “胶片”二字也将从公司的名称上永久消失。

  值得胶片爱好者庆幸的是,乐凯还保留了黑白胶卷的生产,“只要保有合理的经济量,乐凯就会一直生产黑白胶卷。”朱海河笃定地表示。

[时间:2012-09-24  来源:北京晚报]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