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8月底,作家出版社向天下霸唱、张者等80余位作家共支付百万元数字出版版税,这是传统出版社首次大规模向作家支付数字出版“稿费”。这在业界引起了轰动,让人感觉数字版权收益不再是可有可无,作家们期待数字版权能真正成为“金蛋”。
但现实让人失望,一年时间过去了,作家们并没有能从数字出版中获得更多收益。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多种,虽然从事数字出版的机构在过去的一年中增加了很多,但是大部分单位没有将数字版税分给作者,同时传统出版物的数字产品难敌网络文学,在数字出版中的份额并没有大幅度提高,更有渠道商的“店大欺客”。“现实是令人沮丧的”,作家出版社副总编辑、中作华文数字传媒公司总经理刘方对记者说道。
呼唤诚信 数字版税应规范分配
今年9月,作家出版社再次大规模向作家们支付数字版权税,尹建莉、贾平凹等60余位作家获得近百万元收益。“相比去年,今年谈不上惊喜,去年还支付了110万余元,今年只有100万左右”,刘方称,今年这样做不是为了追求新闻轰动效应,这次站出来是希望整个行业能自律,出版机构获得数字版权收益后能规范地分配给作家。
去年作家出版社首次向作家们支付数字版权税后,引起了其他传统出版机构的注意,意识到这是个待挖掘的金矿。“当时大部分出版社都没有做数字出版,去年公布支付数字版权费后,多个社长来向我们咨询相关情况,”刘方说。在这之后,大家纷纷涌入数字出版业,按照刘方的说法,除了500多家传统出版单位,还有大批的文化公司和各种SP、CP,现在从事数字出版的机构数以千计。
就在作家出版社宣布再次向作家支付数字版权税后,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简称文著协)也表示,将会很快向百位会员分配数字版权收入百万元。“现在还有一部分没有到账,到账之后我们会公布,少的几千,多的上万。” 文著协常务总干事张洪波对记者说道。
除此两家单位之外,似乎再无其他数字出版机构向作家们规模性支付数字版税。
“我们不是数字出版业中的‘带头大哥’,做得比我们好的有好几家,其他数字出版单位也或多或少获得收益,但是没有规范性地分配给作家。我希望这个行业能自律,作家是我们的‘衣食父母’,理应得到合理的报酬。”刘方表示。
“前些天和一位作家在聊,他有3部作品的数字版权都交给国内两家规模很大的数字出版机构,但是四年过去后没有一分钱的收益。”张洪波说道,只有规范运作,作家们才会更有信心,整个行业才能有更大的发展。
渠道方“店大欺客”
在渠道为王的时代,国美苏宁掌握着渠道资源,供应商却“地位低下”,掌控不了话语权。在数字出版业,情况亦如此,由于被渠道方“压制”,内容提供方议价能力较弱,无法给自己和作家带来更多的收益。
“我们现在和3家运营商的手机阅读平台、门户网站、亚马逊Kindle、iOS平台、安卓平台等都有合作,但是现在最主要的收益还是来自于运营商平台,说确切些,就是中移动手机阅读基地,”刘方表示。
文著协的情况也类似,此次欲向作家们分配的数字版权收益全都来自于中移动手机阅读平台上产生的收入。“手机阅读是数字出版中增速最快、收入稳定的一项,主要就是中移动。前年我们和另一家有合作,但收入非常少,后来停止合作了。”张洪波说道。
收入完全依赖中移动手机阅读平台,内容提供商不可避免的受制于中移动。“中移动去年手机阅读的收益是15亿,每月收入在1亿多,而今年他们每月的收入应该有2亿多元”,张洪波称,从出版方以及作家们获得收益来看,同中移动的收入差距太明显了。在内容提供商看来,利益的大部分都被渠道拿走了,不仅是四六开的分成比例(移动拿六),还在于其他方面。
作家出版社去年上线的一部作品,点击量高达9000万次,但是最终拿到的收益只有几十万,在刘方看来,渠道方比较强势,“店大欺客,数字出版很不透明。比如说点击量和付费阅读之间的转换率,还有坏账,内容商对此不是很清楚,移动会扣掉不少钱。”
“大家应该联合起来,和渠道方去谈。”张洪波建议。
[时间:2012-09-24 来源:IT时报(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