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印刷复制业:转型十年 再现活力

印刷行业

  你或许很难想象:

  十年前,北京的出版社为了印制一本高档的精美画册,要奔赴两千公里外的深圳;

  十年前,读者要重印几百册绝版书,竟找不到愿意提供服务的印刷厂。

  如今,随着印刷企业数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提升,“北书南印”已经成为过去时;随着数字印刷企业的成长和技术的发展,绝版书和短版书的印刷也成为可能。

  变化背后是十年来中国印刷业的发展:2002年中国印刷业总产值仅为1708亿元,而到2011年快速上升至8677亿元。近三年新闻出版总署发布的《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显示,印刷复制业一直是新闻出版行业的支柱,占据全行业总产出的半壁江山。

  从分散经营到规模发展

  中国印刷业集中度在提升

  2011年,2400多家规模印刷企业创造了中国印刷业一半的产值,其占中国印刷企业数量的比例仅为2.4%。总署印刷发行管理司司长王岩镔对此评价道:“规模企业已成为中国印刷业发展的主力军,中国印刷业的集约化程度已大幅提升。”而中国印刷企业的数量,也从十年前的16万多家降至今天的10万多家。

  行业集中度的提升,得益于管理体制和机制的重大变革。

  2001年年底,中国入世尚未满月,中国印刷集团就开始筹备,印刷业“政企分开、管办分离”的历史性变革由此启动。2003年2月,中国印刷总公司、中国印刷物资总公司和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等单位正式从总署脱钩,组建成中国印刷集团。随后,地方印刷厂分别与所属新闻出版局脱钩,重组成立印刷集团。

  经过十年发展,目前中央、省(区、市)以上城市共有12家印刷集团。体制机制的变革给集团带来了活力,以全国第一家报业印刷集团——辽宁新闻印刷集团为例,它已从当年的亏损大户变身为全国百强企业。

  行业集中度的提升,得益于资本市场的风生水起。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印刷行业只有3家公司上市——界龙实业、陕西金叶和紫江企业。二十一世纪初,粤华包B、永新股份先后上市。自2007年以来,印刷包装企业上市呈“井喷”之势,每年都有企业上市,广博股份、东港股份、劲嘉股份、合兴包装、鸿博股份、中粮包装、丽鹏股份、盛通印刷、姚记扑克、东风股份陆续上市,还有部分国有出版物印刷企业随所属出版集团捆绑上市。

  很多企业通过上市筹集了发展所需要的资金,走上了规模发展的道路。上市较早的紫江企业,2002年营收18亿元,十年后的2011年高达82亿元,翻了两番还多。合兴包装通过募集资金在全国推行标准化工厂模式,已经从2008年上市时拥有4家子公司,发展到2012年拥有27家子公司。

  从轻微污染到绿色环保

  中国印刷业着力结构调整

  2012年9月1日开学时,全国的小学生和初中生拿到的教材中将有三分之一是用环保材料印制的。上海学生所用的教材中,还有部分采用了更为环保的水墨柔印方式。

  这一股“绿色之风”源自新闻出版总署和环境保护部的大力推动。2010年9月14日,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和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代表两部门签署《实施绿色印刷战略合作协议》,绿色印刷战略拉开帷幕。

  实施绿色印刷离不开政策护航。

  2011年3月,环境保护部发布国家环保标准《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 印刷 第一部分:平版印刷》,中国有了第一个绿色环保印刷标准。

  2011年10月,新闻出版总署、环境保护部发布《关于实施绿色印刷的公告》,勾画出“十二五”期间实施绿色印刷的时间表和线路图。

  2012年4月,新闻出版总署、教育部、环境保护部印发《关于中小学教科书实施绿色印刷的通知》,绿色印刷正式进入具体实施阶段。

  实施绿色印刷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2010年11月,首个国家级绿色印刷园区——上海金山国家绿色创意印刷示范园区成立。

  2011年11月,全国首批60家印刷企业获得绿色印刷企业认证。2012年7月,这个数量已发展到121家。

  2010年到2012年,上海印刷人3次开展教材柔印试验。2012年5月,全国首批100多种带有中国环境标志的婴幼儿读物上市。

[时间:2012-08-21  作者:左志红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