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书展历时7天吸引90余万人次入场

香港书展

  虽是炎炎夏日,但高温天气阻挡不住香港市民参加书展的热情。第23届香港书展期间,虽然遭遇了十年一遇的强台风袭击,被迫闭展半天,但入场人数仍达到90余万人次,占香港700万总人口的12%以上;仅从参加人数和占市民人口比例看,香港书展可谓是全世界读者人气最旺的书展。

  零售卖场

  走进香港书展展厅,印象最深的就是满场的人头攒动和嘈杂。相比较记者去过的所有国内外各大书展,这是记者见到的人气最旺的书展。展馆到处都是人,肩摩肩,人挤人,其场景可比北京上下班高峰期间的地铁换乘站。还有,就是那四面八方嘈杂的人声,也与我们所习惯的那种与书有关的场所应该是安静氛围的思维大相径庭。
  
  把这个由香港贸易发展局主办的香港书展定性为商业性质的大卖场并不为过。这里的一个个展台,其实就是一个个书店,家家都在做零售,由于每天入场的人数非常多,图书的销量也就非常大。香港的图书,每本价格多在40港币到120港币之间。但根据此次书展统计的数据,到场的香港人平均每人购书近600港币。因此,很多参展书商都直言不讳地对记者承认,香港书展就是一个以零售为主的图书大卖场,大家都是来卖产品的,与卖皮鞋、卖珠宝一样,只不过这个产品是书而已。此外,香港书展除了卖书以外,还出售文具、玩具、小件电子产品等,这也恰恰折射了香港书展大众化的特点。
  
  香港书展是大出版商的贸易平台。书展期间,香港联合出版集团属下所有出版社都在展场设有展台,其中中华、三联、商务的展台一通到底,虽风格简约,但人气最旺。他们精选了几百种图书,其中一半是新书。  据香港联合出版集团副总裁李济平透露,开展第一天销售统计就超过了去年,7天下来,整个销售额占到全年的百分之四十。记者还了解到,相对那些小本经营的书店来说,一年一度的香港书展,一个小小展位的7天销售额,可以维持一段时间的租金和店员工资。
  
  为什么在香港这样一个地方会创下全世界入场人数之最的书展?为什么每年一到这几天就会有很多香港市民拖着手提箱来买书?记者分析,一是书展上的新书多、折扣低。因为香港书展积攒下来的人气,大多出版机构都会把自己的新书带到这个有公共资源投入的平台上来销售。图书折扣也比较低,通常新书都是八折,其他书折扣更低,这对讲求实际的香港人来说,还是很有诱惑力的。二是香港书展上图书集中度高,虽然遍布香港也有70多家书店,但由于香港寸土寸金,这些书店绝大多数面积都很小,品种摆放也不多。而在香港书展上则能一下子看到通俗小说、生活养生、励志教育、漫画写真等众多的图书品种,正好满足了这种需求。

  文化味道

  真正成功的书展必须在商业和文化两方面都能有所作为,取得双赢。纵观香港书展,近几年来,我们可以看到主办方在追求量化成绩的同时,又不断地在树立自身的“健康”形象、提升书展文化含量方面费尽心思,有所追求。
  
  对于香港读者来说,香港书展不仅是买书的好时机,还可以有机会见到许多平时难得一见的作家、学者和社会名人。每年,主办方都会和民间团体及文化机构合作,把华语世界最重要的作家、学者请到书展上来与读者见面。而对不少书展请来的嘉宾而言,参加书展与两岸三地的朋友们见面,也成了一年一度不可或缺的仪式。今年500场活动中就有逾百场文化讲座,邀请了来自我国香港、内地和台湾地区以及印度、马来西亚、英美等国的知名作家。今年在书展露面的文化名人就有内地的资中筠、格非等,台湾的白先勇、温瑞安、黄春明等,香港的素黑、张翠容、冯唐等。正是有这些作家名人的出场,才使得香港书展除了商业气息还有了文化味道。
  
  值得一提的是,香港书展上举办的文化活动形式不拘一格,其中既有过百人演讲会,也有限定人数的小型读书会。有一个活动名称干脆就叫“少数人读书会”,限定报名人数不超过30人,且都要读过柏拉图的《申辩》,选一两个作家来做导读人,大家一起来研读深奥难懂的柏拉图。
  
  另外,记者还注意到,不管有多少名作家来到香港书展,每届书展评选出来的“年度作家”一定是香港本土作家。此前两位是刘以鬯和西西,今年评出了64岁的也斯。他在内地没有什么名气,入选理由是“个人的成长、写作经历和香港这座城市60年的发展如此紧密相连”。当选年度作家通常会在书展的文艺廊设立“专区”,展出作者最具代表性的文学作品,以表彰作者在香港文坛取得的成就和作出的贡献。

  以人为本
  
  在香港书展举办的7天里,有近百万人次出入香港会展中心,但秩序井然。记者认为,这既是香港市民的高素质所致,也体现了主办方在方便、服务读者等方面的细致和周全。
  
  香港书展占用了香港会展中心的大多数设施。从一层到四层,还有地面层和地下停车场,上上下下,有无数个进进出出的口,令人眼花缭乱。但即使你是第一次去也不会有任何不方便。所到之处,全部都有醒目的提示牌,进出线路设计得十分合理,也标注得清晰分明,身着紫色、橙色T恤的志愿者到处可见,随时可以为你提供帮助。这就使得每天书展上虽人潮拥挤,但感觉不到混乱。从排队入场到浏览付款,只要人一多,就会见到大家自觉排起长队,一切都井然有序。
  
  香港书展的最大特点是把方便读者放在第一位。买了书带不走怎么办?现场有购书速递服务;太晚了赶不上车怎么办?车船地铁会延长运营时间;逛累了、饿了怎么办?三楼设有美食广场,可以一边休息,一边享受美食。老年人、幼童不仅免票入场还有特别开辟的快速通道,上百万份印制精美的书展地图可供读者随便取用,最拥挤的一层展厅还在一个角落立起了全场都能看到的醒目标志,上面写着“失散人员集合处”几个大字,让在书展上寻找失散同伴变得更为容易。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书展期间,收到强台风预警,立刻全场广播宣布展览两小时后关闭。
  
  香港书展是卖门票的,但票价分为好多种。不同时段入场票价不同:12点前的是10港币优惠门票,外地人士和团体票也是10港币优惠,其他就是25港币一张了。购票点遍布全香港,不用都到展场门口来排队买票。

  “在固定的空间里要照顾到每一位书迷的安全和舒适。”这是香港贸发局一位官员接受媒体采访时的表态,应该说,在香港书展上,主办方还是尽最大可能做到了这一点。

  未来创意

  香港书展显现的是传统出版业纸质图书的热闹,但并没有忽略数字时代阅读方式的变化。继前两届,今年香港书展再次设立了“未来阅读体验区”展馆,面积不大容量不小,代表着未来的阅读发展趋势。

  在这里,年年都会有一些新玩意成为新话题。今年的新亮点是八部“电子书架”首设了“面容辨析”功能,读者站在电子书架前,看着“电子书架”摄影镜头,系统便会自动判断出读者性别和年龄层面,把其列入七大组别中的一组。如“快乐跳脱”代表青年及儿童,“前卫创新”和“敢爱敢恨”指“80”、“90后”少男少女,“独当一面”和“感性自信”指成熟男女,“精明干练”和“风华典雅”为年长一辈,根据所进入的组别,再从约200本电子书中推介这台机器认为适合读的书。虽然大家都对所推荐的书不以为然,但这种荐书方式就像玩游戏,有趣好玩。每天都有很多人在这里踊跃一试。它为大家提供了更多关于未来的阅读想象。或许有一天,这台“面容辨析”机也很有可能出现在某个书店的门口。

  书展亦是观察出版印刷界风向的窗口。香港联合出版集团今年首度发布电子书平台,吸引大量读者携带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前来,可当场下载应用程式饱览多本电子书。在版权保护比较严格的香港,也可算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了。

  结语

  在香港书展上盘桓数日,灵活而有创意的出版业,颇有深度的文化活动,市民大众参与的热情,以人为本的管理细节,都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一改记者以往将繁华的香港视为文化沙漠的偏见。再见!香港书展。期待着你来年会更好!

[时间:2012-08-06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网/报]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