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印刷时代的到来和探索

后印刷时代

  探讨电子语篇首先遇到的是定义问题。我们暂且采用Chandler的定义当作讨论的起点,语篇是依据某一特定的体裁和交际媒介的规范建构起来的诸种符号(如语词、图像、声音或动作)的集合!

  从传播的介质和不同的语式来看,任何语篇都可以说是多语式(multimodality)的。上述定义顾及到了这个方面,但却不足以说明当代读写的动态本质以及其他特点,这从下面对电子语篇的描述中不难看出。尽管目前学术界看法不一,但大多数研究者普遍认为电子语篇拥有下述5个方面的共同点。

  第一,与印刷文本的静态、固定化和实特征相比,电子语篇全然相反:活泼、可易和多面性(fluid,malleable,protean)。电子语篇的这三个特点集中体现了它的交互性和易变性(interactivity and malleability)。

  交互概念不但突出读者积极将语篇信息与自身知识相关联的过程,而且也强调理解是语篇成份和读者自身的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实际上,重视互文性就是重视交互概念。

  显而易见,印刷语篇缺乏易变性,简单的例子莫过于文本修改。语篇一旦付梓成册,即使发现其中漏洞,作者或编者也只能到再版时修订。而电子语篇易于更改,并且每个语篇都是有待实现的文本集合。

  电子语篇的第二个特征是视听效果,既可以看(读),也可以听。通过CD_ROM听弗洛斯特的诗朗诵或读费特曼的?草叶集早已成为现实。电子语篇拥有超媒介性质,多种符号源可以同时并用和相互转换。这种特征使得制作语篇也已简单到不必再依赖不同行业的专家,如应用FrontPage编写网页。

  扩大了的自由度和控制度构成电子语篇的第三个特征。这里的自由度是相对于读者的可能选择来说的。印刷语篇的自由度相对有限:仅当读者可以借到或买到所需书籍。例如读者对某一主题感兴趣而又想进一步了解,就必须到图书馆去找相关的材料,这一点对处在不同时空的读者都是一样的。印刷语篇的控制度是指作者操纵篇章信息。例如教师在课上提醒学生留意语篇中的某个要点,但学生在自由阅读时却往往可能忽视该要点。

  电子(我国跻身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大国)文本可以很好地克服上述两个弱点。  通过链接相关信息,电子文本为不同时空的人们提供相关信息,从而扩大阅读的自由度。自由度的扩大不但没有削减控制度,相反,却为电子文本掌控信息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率,甚至对同一文本的不同读者而言也是如此。这是因为,电子文本还拥有印刷语篇所没有的另一个层面:时间维度。这意味着电子文本的设计者可以在文本的任一部分设置某些要求,未达到要求者,就得重新阅读这个部分,直到符合要求,否则无法进入下一部分的阅读。由此可见,电子语篇不但没有削弱和缩小而是增强了控制程度并扩大了控制范围。  电子文本的第四个特征是富有可选择的语篇结构(alternative textual structures)。与印刷语篇的线性和等级组织结构相对,电子语篇的结构却是多级制(heterarchy)或无政府制!

  通常,电子语篇的结构被理解为是与线性结构相对立的非线性。由于阅读只能在时间维度中展开,任何语篇的阅读都是线性的,这是毫无疑义的。在这点上,电子文本只不过提供了多种阅读途径,故更应看作是多线性的(multilinear),而不是与线性对立的非线性。

[时间:2012-08-06]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