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丹寨石桥古法造纸获新生

古法造纸贵州丹寨石桥

  贵州省黔东南州丹寨县山区一处非常普通的溶洞,洞口宽约5米,高4米,纵深约有六七十米。洞中清澈的泉水汩汩流出,四季不断,是一块不错的夏日避暑之地。但这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溶洞,因为这不足400平米的洞穴又是丹寨县石桥黔山古法造纸专业合作社的天然造纸工坊。

  “除了资金不足,我们没有像样的厂房之外,选择在这里造纸是看重他的自然条件,这里水源充足,而且水质非常好,不含任何化学成分,”这个溶洞现在的“洞主”,丹寨县石桥村村民王兴武告诉记者。

  古法造纸专业村

  王兴武是石桥黔山古法造纸专业合作社的社长,他的造纸作坊只是石桥村古法造纸当中的一家。石桥村则是当地有名的古法造纸专业村寨,其造纸历史可以追溯到隋唐时期。

  走进这个苗家村寨,几乎家家都有古法造纸的作坊,石头砌的大水池,用脚踩摏构皮树的对凹,用于烘干纸的热土炕,制作纸浆的木框槽。据村民介绍,石桥村的造纸技术不同于现代化的机械生产,而是全手工制作,原料是当地常见的构树皮,整个制作个过程不添加任何化工原料。该村目前约有300余户人家,共1200多人,95%以上是苗族同胞,无论男女老幼,几乎人人都会古法造纸。

  王兴武,这个45岁的苗族汉子已是家族古法造纸术的第19代传人。“我的先辈一直在从事造纸,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造纸技术基本上都是老祖先留下来的,现在只是把工序分化了,”王兴武说。

  王兴武1980年开始跟他的父亲学习造纸,而当时他们所生产的纸都是白皮纸,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20世纪九十年代末。随着中国工业化的阔步前进,工业化生产给这种家庭作坊式生产带来巨大冲击,古桥村的这种造纸作坊已经经不起市场的冲击,部分家庭开始放弃这一传统行业,纷纷外出打工,石桥村的古法造纸面临衰败。

  而就在此时,1998年,贵州省旅游局局长傅迎春来丹寨县考察旅游资源时,偶然发现石桥村的古法造纸技艺。傅局长认为作为传统文化技艺,石桥古法造纸可以说是中国古代造纸术的“活化石”,既具有保护价值也具有旅游开发价值。此后,石桥村古法造纸也逐渐成为众多来丹寨旅游者所经常光顾的目的地之一。


  “正是傅迎春局长的慧眼识金,才让古桥村的古法造纸技术得到保护和发展,否则(石桥古法造纸)可能就逐渐消失了,”王兴武告诉记者。

 

[时间:2012-08-05  来源:北京周报网 ]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