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届数字出版年会上,主办方发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数字出版收入再创新高,可惜这一数字没有让数字出版人欣喜若狂。
在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2011-2012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中,这1377.88亿元的收益里,互联网广告、网络游戏与手机出版分别以512.9亿元、428.5亿元、367.3亿元占据收入的前3名,再加上一个博客出版24亿元,就占据了全部收益的90%以上。真正的电子书收入为16.5亿元,加上数字报刊的收入9.34亿元,二者在全部收益中所占的比例不超过3%。这个不超过3%的比例,充分证实了当前国内数字出版发展的现实困境。若再剖析一下电子书收入中的16.5亿元,就会发现其中绝大部分的收益来自于网络文学。而真正来自于传统出版的数字收益,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有两组数字很能说明问题:广东出版集团整合了旗下所有出版社的图书2万种,经过加工制作发现适合手机阅读的品种只有1000种左右;陕西出版集团发现,适合手机阅读的品种不到30%。数据说明,传统出版物仅通过技术加工,移植到数字阅读平台上,很难获得内容、技术和体验上的融合与统一。而一开始就以互联网阅读起家的网络文学能够迅速崛起并成为数字出版的主力,说明只有充分利用现有技术特点、结合数字阅读平台的特性,开发更有针对性的数字阅读内容,才有可能获得读者的认可。
数字出版产业链条上的各方都宣讲自己在数字出版产业中的实践与探索,却没有人提过自己在数字出版的探索中依循了何种标准。当我们在谈论数字出版市场惨淡时,总以阅读率逐年下降、读者不愿意看书为借口。如果读者真如此,那么盗版为何如此猖獗?一方面我们的传统出版业所生产的内容依然以纸质出版物和传统发行渠道为主体;另一方面读者却在网络上搜寻着内容质量低下、阅读体验极差的电子书。这种内容生产与读者需求之间的错位,应该引起重视。
这些现实让数字出版从业者感到无奈,但是也应该看到,这种无奈的现实正在逐步改变。中国少年儿童出版总社社长李学谦在会上表示,该社一个30多人的团队,致力于开发多媒体少儿出版物,已经拥有了2000多种该类出版物,在多个数字出版分销平台上架销售,且品类数量还在增加。作为国家级大社,他们的动作代表的是一种态度和趋势。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孙寿山表示,有关数字出版产业的相关行业标准近年会密集出台,这些行业管理措施和标准将起到引导和规范作用。
回顾近几届年会,大家从最初在年会上谈转型、谈展望、谈困惑,到如今谈实践、谈问题、谈解决方案;从最初的迷茫,到如今大家说起数字出版如数家珍……国内数字出版产业其实在进步。有进步,就有希望。有希望,才有梦想。梦想要照进现实,需要脚踏实地的进步,哪怕慢一点。
[时间:2012-07-30 作者:李 南 来源:出版商务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