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相关媒体对中国字库产业的报道,人们重新将目光投向了这个时时接触但又陌生至极的产业,在人们感叹“字体也能赚钱啊”的背后,是中国岌岌可危的字体产业链。
目前,中国字库企业已由顶峰时期的20家左右减少到现在的5家左右,版权保护、字体收益等一系列问题,都威胁着中国字库产业的未来发展。2011年,50岁的残疾农民崔显仁凭借自创的粉笔字被网民发现并告知方正电子;随后,方正电子起了一场由数千网友参与的“寻找粉笔老人”的行动,最终找到崔显仁并与之签订了《方正字库委托创作协议》。崔显仁的字体将被收录进方正字库,命名为“方正显仁简体”。方正电子提前支付了5万元以改善其创作期间的生活条件,同时承诺字体开发上市后50年内的全部利润所得也都归崔显仁所有。消息一出,人们在感叹“字体也能赚钱”之余,也有不少声音质疑方正字库钱给的少了。
“我们很理解有这种质疑的声音出现,字库虽然和人们生活接触紧密,但毕竟还是一个比较冷僻的产业,很少有人会关注这个产业的发展现状,没有感受到现在整个产业发展的艰难。”方正字库业务部总经理张建国说。
汉字,作为我国几千年文化积累的结晶,很多人认为文字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产物,为什么要商业化收费?答案很简单:收费的字体是商业化运作的企业投入成本之后研发、设计而成,使用这些字体需要交纳费用再正常不过。
“一款最基础的简体字库应该有6763个汉字,最多则需要超过7万字,这些汉字字体的设计、开发并完成测试,需要一个几个人的团队,少则需要1—2年,多则3—5年。按最简单的人力成本来算,在几十万到100多万左右。”张建国介绍,“‘方正显仁简体’设计完成后,也会采取收费的形式出售给出版单位、企业使用。未来50年内,该款字体的全部销售利润都将给予崔显仁先生。”
但是,并不是所有字体都要收费。
以方正字库为例,目前,字库收费主要分两种:一是新闻出版行业付费使用。媒体因使用字体的数量和范围不同收费有所不同,出版社整体授权则根据出书数量不同也有不同价格。二是向企业授权使用字库,如微软、三星、可口可乐、伊利等。据了解,方正字库也向个人零售字库软件,但因网络盗版猖獗,这部分收入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但这并不代表公众使用字体都要交费。据统计,占社会公众使用率(90%以上)最高的字体是黑体、宋体、仿宋体和楷体,而这四款字体,电脑操作系统里一般都已包含,是免费供公众使用的。
值得一提的是缺失的字库版权保护系统,已经成了阻碍字库产业发展的拦路虎。
[时间:2012-07-23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