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嫁接新媒体的三大路径与四大不足

报纸新媒体

  近年来,受数字媒体的不断冲击,报纸的发行量也逐渐下降,是的报纸行业不得不开始寻求新的发展路径,因此“报纸嫁接新媒体”便衍生出来,其主要遵循三大路径:

  第一,放弃纸质报纸,完全投身新媒体。代表性的报纸国内有《华声报》,国外有《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西雅图邮报》。转战新媒体后,一方面降低了出版纸质报纸的成本,另一方面,在将报道力量和编辑资源集中于网络后,网站的访问量和广告都得到了提升。

  第二,保留纸质报,与PC端的网络平台嫁接。2006年,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数字报业实验室牵头指导下,推出了九大数字报业计划,还选定了部分报纸和期刊作为试点,为报业数字化转型探路。但现实却非常残酷,报业的数字化试验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这样的结合尚不成熟,目前都还在寻求投入与产出的平衡,寻求除广告之外更多的创收模式。

  第三,开创新形式,与移动端的手机和平板电脑对接。与手机对接的成功产品是手机报,但获益最大的并不是手机报的内容提供者——报纸,而是手机运营商和服务商,报纸作为产业链的最上游环节只分得微小的利益。

  从以上三种路径看来,报纸与新媒体的嫁接走过先技术、后内容再到渠道的发展过程。

  从实际效果来看,嫁接的很不理想。但是问题出在何处呢?主要可以归纳为四点:

  对新媒体技术投入产出准备不足。新媒体产业有其自身发展规则,特别是在投入产出比及投入产出时间方面,与报业截然不同。

  对内容资源优势认识不足。报纸自豪于自身的内容资源,津津乐道于新闻报道的生产、制作能力。但是,报纸的内容资源存在着巨大的隐忧:一是单向传播的大众媒体是一种以我为主的报道思维,二是产能过剩带来内容资源大量同质化,新闻可复制性强,独家内容少,核心竞争力弱。但是新媒体具有强烈的互动性特征。

  对新媒体的运营规律掌握不足。从目前报纸与新媒体嫁接的情况看,都普遍存在着一个问题,业务构成单一,只有新闻内容,没有服务型、应用型产品。

  对网络用户概念理解不足。进入web2.0时代后,互联网的中心不再是平台、内容、产品,而是一个个真实地在网络中生活的人。

[时间:2012-07-20  来源:必胜网信息中心]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