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印刷工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在复杂的内外部因素作用下,印刷工业的发展呈现出一些看上去纷繁复杂,甚至相互矛盾的现象,如何正确理解这些现象及隐藏其后的时代背景,对印刷企业在产业变革期做出正确的战略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矛盾1: 产业宏观态势:持续增长 稳步向上 VS 企业微观生态:日趋艰难 发展不易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印刷工业与整个国民经济一道进入了长达30多年的黄金发展期,企业数量、工业总产值均实现了“蛙跳式”增长。但是近年来,尤其是自2005年以后,随着市场形势的变化,印刷工业在产值总量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同时,企业的微观生态却呈现出另外一种形态,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感受到订单不足、工价下滑、成本上升、利润率走低的竞争压力。这就构成了近年来印刷工业发展的第一个矛盾。
关于印刷工业总产值,我国有两个统计口径,一个来自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另一个来自新闻出版总署。无论哪一统计口径均表明,“十一五”期间我国印刷工业在宏观上均保持了持续增长、稳步向上的发展态势。
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表明,“十一五”期间我国印刷工业总产值从2006年的3800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5760亿元,增长51.6%,年均增长率约为11%。在这一期间,不仅产业总量保持了快速向上的态势,印刷工业的主要细分市场,如书刊印刷、报纸印刷、包装印刷也都表现良好。
受新媒体发展的冲击,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书报刊印刷市场将会逐渐萎缩,国外印刷市场的发展也基本上证实了这一观点,但从统计数据看,我国书报刊印刷虽然低于印刷工业整体增长速度,但还有较大的向上发展的空间。同样来自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的数据表明,“十一五”期间我国书刊印刷产值从2006年的810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1010亿元,增长24.7%,年均增长率约为6%;报纸印刷产值从2006年的525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600亿元,增长14.3%,年均增长率约为3.5%。相形于报纸印刷,我国书刊印刷的发展更为平稳,“十一五”各年份间均保持正增长,而报纸印刷受经济危机时期广告量下滑的影响在2009年度出现了负增长,不过这一态势在2010年得到了扭转。
包装印刷被认为是印刷工业最具潜力的发展市场之一,这在统计数据中也得到了体现。“十一五”期间我国包装印刷产值从2006年的1235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2000亿元,增长53.8%,略高于印刷工业整体增长速度。
以上是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按照另一统计口径,我国印刷工业的增长速度更为可观。据新闻出版总署公布的数据,2010年,我国印刷工业总产值达7700亿元,比2005年增长133%。而同期,我国印刷企业数量仅增长约5%,这意味着同期我国印刷企业的年产值平均增长了约126%。
在企业数量基本稳定的情况下,印刷工业市场总量快速向上,就常理而言企业的日子应该十分好过,但近年来从企业家微观感受反映出来的产业形态却是另外一种“景象”,概括起来,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订单不足。深圳一位印刷企业家表示,最近在印刷企业集中的八卦岭地区,不少企业正陷入“订单荒”之中,开工率只有五成左右;江西有业内人士表示,部分书刊印刷企业的开工率低至四成;受欧美市场低迷影响,部分为出口商品提供包装的福建企业订单下滑超过1/3。
原材料涨价。从2010年底至2011年初,不少企业家抱怨,各种材料价格上涨较快,给企业带来了较大的成本压力。其实从整体上看,印刷企业的主要原材料价格目前仍处于相对历史低位,尤其是纸张和版材。以纸张为例,2011年上半年的纸价虽然比2009年的低点有较大幅度上涨,但从近10年长期价格走势看还处于相对低点。印刷企业之所以对纸价短期上涨感受深刻说明了印刷业成本转移较弱。
用工困境。这对印刷企业而言是一个很大挑战,近年来随着“人口红利”拐点的显现,包括印刷工业在内的各行各业普遍面临人工成本上升的问题,2011年的一项统计数据表明,印刷企业的用工成本年增15%左右,对企业造成很大压力。尽管如此,很多印刷企业仍面临一线员工短缺、流动性过大的问题。
利润率下滑。运营成本上升及市场竞争导致的工价下滑,令印刷企业的利润率进入快速“下行期”,尤其是在产业总量持续向上的情况下,“增产不增收”成为许多企业的共同特点。以在港上市的新洲印刷、鸿兴印刷、星光集团为例,2010~2011财年,三家企业的营业额分别为5.7亿港元、27.65亿港元、15.45亿港元,同比分别增长9.8%、15%、31%;利润分别为纯利1631.6万港元、1.56亿港元、2500万港元,同比分别下跌32.7%、6.1%、39%。这三家企业均有相当比例的业务来自海外市场,基本上可说明外向型印刷企业的情况。反观本土企业,情况虽然稍好,但利润率同样呈下滑趋势。以上海为例,2011年前5月上海273家重点印刷企业销售总产值166.14亿元,同比增长14.25%;利润总额12.49亿元,同比下降1.26%。部分内地上市印刷企业,如东港股份、紫江企业、合兴包装2010年利润率均有不同幅度的下滑。
矛盾2: 企业微观生态艰难 VS 投资热情极度高涨
印刷企业微观生态艰难,利润率下滑,按照正常的逻辑推理,在此形势下,企业最优的战略选择无疑是压缩战线、收紧投资,准备过冬,但在过去几年中我们实际上看到的却是印刷企业投资热情的不断高涨。这就构成了近年来印刷工业发展的第二个矛盾。
由于我国印刷装备制造业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客观差距,我国的高端印刷设备主要依靠进口。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提供的数据表明,“十一五”期间,我国印刷设备进口额高达87.23亿美元,年均17.45亿美元,2010年则达到了创纪录的22.95亿美元。同期,我国累计进口单张纸胶印机5143台,年均约1029台,2010年高达1308台。数据表明,我国已经成为海德堡全球最大单一市场,2010~2011年度为其贡献了约40亿元人民币的销售额,在其全球销售额中的占比达到了16%。
2011年4月在东莞举行的第二届广印展,一举以12万平方米的展出面积和17万人次的观众流量成为仅次于德鲁巴的全球第二大展,据主办方推算,现场订单额超过50亿元,海德堡、曼罗兰、高宝、小森、惠普等众多国际参展商均表示取得了超出预期的参展效果。
深度追击: 掀开背后的“波澜”
当前我国印刷工业为何会呈现出如此纷繁复杂的局面?这就需要对我们所处的时代背景有清醒的认识。一位深圳的印刷企业家朋友在不久前曾给我提出一个问题,形象反映了印刷企业所处外在环境的变化。他说:“如果印刷企业是鱼,那么我们生活在何处?鄱阳湖,长江,还是大海?”他进一步解释说,以前无论江、河、湖、海都水草肥美,环境舒适,可以为鱼提供良好的成长空间。但如今鄱阳湖遭遇百年大旱,水要干了;长江在迅猛的工业化浪潮中被污染得越来越严重,水质大不如前;只有大海虽然也有漏油、有污染,但由于水域广阔还能为鱼提供良好的生存空间。
这个比喻形象说明了一个道理,即无论印刷企业身处哪一市场领域,外在的产业环境都在发生改变,所以这是一个变革的时代!从整体上看这种变革可以大致归纳为以下四点。
第一,印刷生产能力由短缺、平衡到过剩的转折性周期。在改革开放初期,百废待兴的印刷工业生产能力严重不足,难以满足相关行业急剧迸发的市场需求,这成为近30多年来印刷工业高速发展的起点。至2000年左右,随着印刷企业数量的增长和印刷设备生产效率的提升,印刷业供需关系逐步趋于平衡。自2005年以后,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完成了发展初期的资本积累,加入到技术改造的大潮中,印刷生产能力局部过剩的问题开始显现。
第二,印刷工业由高利润—社会平均利润—微利的过渡。伴随着印刷供需关系的变化,印刷工业的平均利润也划出了由高到低的“下行线”。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由于产能不足,印刷企业的利润率可以高达50%以上,是名副其实的“暴利”行业。但随着产能的增加,印刷工业迅速由“暴利”行业过渡到“微利”行业。目前新闻出版总署统计的行业平均利润率大致在7%左右,但相当一部分印刷企业的利润率只有3%~5%,还有一些企业甚至已经陷入亏损的“泥潭”。
第三,全球化时代的经济危机带来不确定的前景。始于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虽然随着各国大力度经济刺激政策的相继出台,全球经济一度呈现复苏之势,但近来随着欧债危机的持续恶化和高通胀对新兴经济体的挑战,全球经济再次陷入不确定之中:国际上发达国家消费需求持续萎靡,国内持续紧缩的银根使中小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融资压力。这些都将直接或间接地对印刷工业的发展产生影响。
第四,“人口红利”拐点来临是我们最大的挑战。改革开放以来,印刷工业与其他许多行业一样,最基本的商业模式都是以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为基础的。但随着社会环境和就业心理的变化,“人口红利”拐点已经来临,“用工荒”与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将成为一种常态,这对包括印刷企业在内的各类企业提出了商业模式重建的要求。如果企业变革的步伐无法跟上时代的要求,淘汰与出局将成为难以避免的命运。
面对变化的时代,印刷企业唯一的选择就是应时而变,因为无法改变环境,那只有改变自己。这实际上就提出了印刷产业转型与升级的命题。对印刷企业而言,面对纷繁复杂的变化,在确定转型与升级的方向之前,其实需要对变化进行一个简单的区分:即哪些是暂时性的困难,哪些是无法逆转的变化,将主要着力点集中于应对无法逆转的变化。
于印刷企业而言,全球经济危机导致的订单,尤其是外单萎缩,银根收紧带来的融资困难等虽然给企业带来很大困难,并且可能持续一段时间,但这些因素都是可逆的、周期性的。面对这些问题,更多的是需要坚持。实际上,曾经令很多企业颇为头痛的原材料价格上涨问题自下半年便已经出现了缓解。
印刷企业目前更需要关注的是那些无法逆转的变化,如:高端印刷设备持续引进致使产能倍增带来的竞争环境变化;年轻人就业心理改变导致的行业吸引力下降趋势;新技术出现导致的客户需求趋向高端化、多样化、个性化;新媒体发展对书报刊印刷长远发展的影响。这些因素由于无法逆转,因而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竞争力和生命力,需要给予充分的重视。
[时间:2012-07-18 作者:刘积英 来源:印刷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