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7家塑料彩印企业送检样品中5家查出苯残留超标,最高达10倍
意外:薯片包装袋有股怪味
薯片包装袋由兰州虹雨塑料彩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虹塑)生产,甘肃省定西县佳鹏食品厂为此和虹塑多次交涉未果,于是将其投诉到兰州市质监局。经兰州市质监局稽查大队抽样送检,原来怪味来自残留在包装袋里的苯(二类致癌物,作为溶剂主要应用于油漆、建材、印刷等行业,起稀释和帮助干燥的作用)。据检验专家祖新介绍,送检包装袋样品苯含量为9.7毫克/平方米(国家推荐性标准为3.0毫克/平方米),超过国家标准3倍。
虹塑的生产车间里散发着浓重刺鼻的气味,生产主管杨红来告诉记者,这是甲苯的味道,“但我们从不把甲苯用于食品袋的生产”。虽然嘴上不承认,但当质监人员拿出相关检验报告时,他不得不承认在薯片包装袋的生产中添加了苯溶剂,但又一再强调加得很少。
抽查:7家企业5家苯超标
这起事件可能不是个案,兰州市质监局决定对全市塑料彩印企业进行专项抽查。
稽查人员随机确定了7家塑料彩印企业,每家企业抽取两份样品,一份送往甘肃省产品质量检验中心,另一份寄往国家包装制品质量检验中心(成都)。
26天后两个中心的检验结果出炉,5家企业的样品被检出苯残留超标,涉及牛肉干、奶粉、糖果、卤豆干、薯片等5类食品的包装,其中甘肃森杰包装有限公司的奶粉袋样品苯残留超标竟达10倍,相当于把奶粉装进了剧毒口袋。
惊险:跨省追回数万“毒袋”
稽查人员在甘肃森杰包装有限公司仓库里没有找到这批超标10倍的有毒奶粉袋。经调查确认,这批货(共60200个袋子)已在7天前被青海民和县河谷乳制品厂提走。
在当地协助下,稽查人员在河谷乳制品厂仓库里发现了49700个还没来得及使用的有毒奶粉袋;在其成品库里,用10500个有毒奶粉袋包装的奶粉都还没运走,这批问题奶粉和有毒包装袋被当场查扣,企业被责令停产整顿。
虽然有毒奶粉袋全部被追回,但包装袋中存在有毒物质的疑问却始终困扰着记者。
原因:苯超标源于利益驱使
记者随后在甘肃、青海、浙江、江苏四个省,对十几家不同生产规模的塑料彩印企业进行了调查。记者了解到,为了把过于浓稠的油墨快速印制在塑料薄膜上,企业生产时需要在油墨中添加一种起稀释和促进干燥作用的混合溶剂。甲苯、丁酮、醋酸乙脂、异丙醇等都是调配混合溶剂的基本原料。但在调查的企业中,无论规模大小,都把甲苯作为调配混合溶剂的主要原料,只是添加比例略有差异(多为20%~50%)。
记者还发现,对于苯残留的危害,企业的老板都了解得非常清楚,但各企业对于控制苯残留的方法却差别很大。规模较大的企业通常借助高速的印刷设备和强大的送排风系统来减少苯残留,但这样的设备购置需要几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而小型企业除了在车间增加排风扇,就只能靠高温熟化车间里烘烤来减少苯残留。像甘肃森杰包装有限公司采用的100%添加甲苯的工艺配方,根本无法保证苯残留的可控性。
什么情况下需要100%添加甲苯做溶剂呢?温州诚德包装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道德告诉记者,在调配混合溶剂的几种原料中,甲苯的价格是最低的。也就是说,调配混合溶剂时,甲苯的比例越高,生产的成本就会越低。甲苯是7元多一公斤,异丙醇和醋酸乙脂是12元一公斤,这样一个月下来少说也能“节约”七八千元。
对策:强制性标准明年有望执行
据了解,我国1998年就曾颁布了有关塑料复合包装膜的国家标准,2003年又做了修订,但这一标准只是推荐性标准,并不是强制性标准。目前,各级质监部门抽查的项目都是依据1992年卫生质量国家标准,而这一标准中只限定了食品包装袋的一些理化指标和卫生指标。没有强制的标准,没有有效的监督,没有统一的调配工艺,也没有签合同时的具体限制,这些因素导致了企业的产品中苯残留超标成为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采访中,记者发现一些企业居然在同一条生产线上印制食品包装袋和鼠药、化肥、洗衣粉的包装袋。
中国包装资源综合利用委员会副主任董金狮表示,从今年开始,国家有关部门已经在起草食品包装材料的强制性认证标准,预计明年将开始执行。这个标准里面就要求所有的食品包装材料企业,包括纸制品的、塑料制品的、复合包装的、玻璃的、金属的、陶瓷的等等。
[时间:2005-07-25 来源:成都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