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刊装订历史及工艺

书刊装订折页配书帖

  书刊装订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最早的书,是用皮带或绳子把写有文字的竹片、木片,连串成册,称为“简策”。 简策十分笨重,不易阅读。后来人们把写有文字的丝绢,按照文章的长短裁开,卷成一卷,有的还在丝绢两端配上木轴,便出现了“卷轴装”的书。

  纸张发明以后,把文字写在纸张上,按照一定的规格,向左右反复折叠成长方形的册子,将前后两页粘上硬纸或较厚的纸,作为封面和封底。这种装帧最初用于佛教经典,故叫经折装。 经折装的书籍,最前面的一页和最后面的一页是分开的,将经折装的首、末两页粘连在一起,翻开阅读有风味来时,中间的纸页飞起,有如旋风,故名旋风装。 用以上两种方法装帧的书籍,翻阅时间长了,折叠处断裂,书页散落。到了宋朝,开始采用浆糊粘连或用丝线穿订的方法来装订书籍。 

  从明朝中期,开始有了线装书籍。线装书装订牢固、装帧美观、翻阅方便。

  清朝以后,活字印刷逐渐代替了雕版印刷,印刷品的产量、品种不断增加,装订技术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逐步从手工操作走向了机械化。现在,除了为保留我国民族传统,制作少量珍贵版本书和仿古书籍,采用线装外,主要的装订形式有平装和精装。装订的方法分为手工装订、半自动装订和使用联动机的全自动装订等。
 

  平装书的装订工艺
  将印好的书页、书帖加工成册,或把单据、票据等整理配套,订成册本等印后加工,统称为装订。  书刊的装订,包括订和装两大工序。订就是将书页订成本,是书芯的加工,装是书籍封面的加工,就是装帧。  平装是书籍常用的一种装订形式,以纸质软封面为特征。

  手工和半自动装订工艺流程
  撞页裁切→折页→配书帖→配书芯→订书→包封面→切书   

  (一)撞页裁切
  印刷好的大幅面书页撞齐后,用单面切纸机裁切成符合要求的尺寸。
裁切是在切纸机上进行的。切纸机按其裁刀的长短,分为全张和对开两种;按其自动化程度分为全自动切纸机、半自动切纸机。操作时,要注意安全,裁切的纸张、切口应光滑、整齐、不歪不斜、规格尺寸符合要求。

  (二)折页
印刷好的大幅面书页,按照页码顺序和开本的大小,折叠成书贴的过程,叫做折页。 折页的方式,大致分为三种。

  1.垂直交叉折页法
  每折完一折时,必须将书页旋转90°角折下一折,书帖的折缝互相垂直。这种折页形式,操作方便,折数与页数有一定关系。  

  2.平行折页法
  折出的书贴折缝互相平行,如图7-2所示。适用于折叠较厚纸张的书页,如少儿读物、画册等。  

  3.混合折页法
  在同一书帖中的折缝,既有平行,又有垂直的折页方式来混合折页法。
  目前,大部分采用机械折页。折页机分为刀式折页机、栅栏式折页机和栅刀混合式折页机,有全张和对开两种。 刀式折页机,是采用折刀将纸张压入旋转着的两个折页辊的横缝里,通过两个辊与纸张之间的摩擦力来完成折页过程。这种折页机可以折全张的印张,折页精度高,但占地面积大。 栅栏式折页机,是使运动的纸张,通过折页辊沿着栅栏往前运动,直至档板,在折面辊的摩擦作用下,纸张被弯曲折叠。这种折页机,折页速度快,占地面积小,但不适合折幅面大、薄而软的纸张。 同一台折页机,是由刀式和栅栏式组合而成,叫做栅刀混合式折页机。这种折页机的折页速度比刀式折页机快。 此外,书刊卷筒纸印刷机,一般都会设有折页装置。

  (三)配书帖
  把零页或插页按页码顺序套入或粘在某一书帖中。

  (四)配书芯
  把整本书的书贴按顺序配集成册的过程叫配书芯,也叫排书。有套帖法和配帖法两种。   

  1.套帖法
  将一个书帖按页码顺序套在另一个书帖里面或外面,形成两贴厚而只有一个帖脊的书芯。该法适合于帖数较少的期刊、杂志。  

  2.配帖法
  将各个书帖按页码顺序,一帖一帖地叠摞在一起,成为一本书刊的书芯,供订本后包封面。该法常用于平装书或精装书。 配帖可用手工,也可用机械进行。手工配帖,劳动强度大、效率低,还只能小批量生产,因此,现在主要利用配帖机完成配帖的操作。 配帖机的工作原理,将书帖按顺序放在传送带上,依次重叠,完成书芯的配帖。 为了防止配帖出差错,印刷时,每一印张的帖脊处,印上一个被称为折标的小方块。配帖以后的书芯,在书背处形成阶梯状的标记。 将配好的书帖(一般叫毛本)撞齐、扎捆,除了锁线订以外,在毛本的背脊上刷一层稀薄的胶水或浆糊,干燥后一本本地批开,以防书帖散落,然后进行订书。

  (五)订书
  把书芯的各个书帖,运用各种方法牢固地连结起来,这一工艺过程叫做订书。常用的方法有骑马订、铁丝钉、锁线订、胶粘订等四种。 

[时间:2012-07-11  来源:必胜网信息中心]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