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P3的由来
原始构想发展于1993年12月,1994年9月档案格式初稿完成,12月供作测试的原型定案使得计划实现的可能性大增,于是由15家包括Adobe、Agfa、 Fuji、Kodak、MANRoland、Heidelberg、Polar等印前、印刷及印后加工的供货商组成联盟,于1995年的2月正式组成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for Integration of Prepress Press and Postpress简称CIP 3,致力于发展与促进印刷流程三个工序的垂直整合。至1995年底已经有涵盖计算机、操作系统、软件、印前、印刷及印后加工设备的制造商共39家机构参与,是继ICC国际色彩联盟后另一大规模的国际性印刷研究与组织。联盟所制定的格式自1997年6月起陆续由联盟相关厂商研发产品上市,而于Drupa2000印刷大层中可以看出几乎所有的印刷相关软硬件供货商都已经支持CIP3规格。
CIP3的目的
这些年来,印刷业界开发CIP3流程,将印前、印刷和印后的过程,全盘计算机化,将资料全部转为数据,减低人为因素的错误。
CIP3协议主要成就-PPF
在当今印刷趋势中,多样化、短版、色彩准确要求、价格更便宜等等,推动着印刷业走向电子化,从而避免任何可能的人为错误。例如输入墨匙数据、十字定位套准及切纸等,都希望能计算机化,一步到位,所以PPF应运而生。
PPF即Print Production Format,是一种计算机数据协议格式,用以使不同工作平台有一个通用电子化数据格式,使沟通更直接,避免在数据转送及复制过程中产生之错误及浪费时间。由此而开发出一个概念-CIM(Computer Integrated Print Management),全计算机化整体管理。
PPF最为人认识的是电子墨匙落墨管理。此外,视乎不同功能之电子制版流程可以产生出以下资料。于1998年开发之3.0版本PPF能支持:
工单管理数据
墨匙数据
十字及色彩管理色带
滚筒印刷操作数据
切刀及折纸式
收纸
钉装式样
[时间:2012-11-01 作者:林港 来源:广东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