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湖南天闻新华印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闻印务”)来说,今年4月喜事连连。天闻印务印制的《天闻赋》画册和《新与旧》图书摘取全球印刷领域颇有影响力大奖——美国“金油墨奖”,天闻印务董事长潘晓山荣获湖南省新闻出版行业第二批技术领军人才光荣称号。而它们只是天闻印务近年取得的最新成就。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从计划经济体制中走出的天闻印务在向市场主体转型进程中脱颖而出,而今已成为新华系印刷厂中的佼佼者。“先一步迈向市场。”在潘晓山看来,天闻印务的高速发展与其长期以来对市场的高度敏锐直接相关。
2011年是天闻印务的又一个双丰之年:实现营业收入8.76亿元,同比增长17.12%;实现利润总额8048万元,同比增长7.31%。据中国印工协书刊印刷专业委员会最新一期公布的全国书刊印刷企业10项主要经济指标排名,天闻印务有9项指标名列全国前十,其中实现利税、利润总额、主营业务收入和胶印印刷色令4项更是位列全国第一,综合实力跻身全国书刊印刷行业第一方阵。2005年至2011年,该公司连续荣登“中国印刷企业100强”排行榜;2008年更在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评选中赢利先进出版单位奖。
面对2009年金融危机冲击、教材印数连年递减、企业人力成本不断攀升等市场压力和挑战,天闻印务近年来加快了搏击市场的步伐,总印刷色令、报刊纸令、装订纸令、社会业务销售收入等8项主要生产经营指标不断刷新,资产总量连续递增,行业地位显著提升。特别是,借助中南传媒这一上市企业的资源平台,如今的天闻印务开启了“二次创业”的新征程。
破茧化蝶
隶属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天闻印务,前身为“湖南新华印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20世纪90年代,当时的湖南省新华印刷业还保持着一厂、二厂、三厂独立经营管理的格局,以新闻出版局系统内教材和出版社的本版图书印制为主营业务。1999年,意识到“不能光靠教材吃饭”的湖南省新华印刷三厂组建了湖南新华的第一家股份制公司——湖南新华精品印务有限公司(目前为天闻印务全资子公司),开始承接社会商业印刷订单,迈出探路市场的第一步。2001年12月,合并了一厂三厂、变二厂为子公司的湖南新华印刷集团宣告成立,整合优势资源开启大规模市场化探索。此后不久,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推出“全部教材集中印制”新政,实力雄厚的湖南新华印刷集团抓住良机,驶入发展快车道。
如果说,开启集团化运作新纪元是湖南新华印刷集团做大做强的“奠基之举”,那么,改制上市则使其破茧成蝶。2007年,湖南新华印刷集团被国家财政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列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并被纳入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整体上市范畴。根据改制上市要求,湖南新华印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采取存续分立的方式进行改制,分立为湖南天闻新华印务有限公司与湖南新华印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12月18日,天闻印务正式完成工商注册。2010年10月28日,天闻印务随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
回顾这段历程,潘晓山坦言“很痛苦”。历经蜕变阵痛,天闻印务从此站在一个全新的起跑线上。潘晓山表示,天闻印务在湖南出版产业体制改革的纵深推进中破茧而出,目前公司发展已经迈上以资本为纽带的新平台。锐意改革的天闻印务在体制、机制、技术、服务等方面不断创新,建立了“市场营销是第一工序”的理念,市场开拓的步伐明显加快,成效显著:销售收入从2001年的1.04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8.76亿元,增长7倍之多;利润从2001年的254万元增长到2011年的8048万元,增长30倍有余。“仅2011年比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利润分别增长1.26亿和548万元这两个绝对值数据,就已超过公司合并之初三个并行厂一年销售收入和利润的总和。” 潘晓山说。
突围有道
21世纪初以来,随着教材招投标、循环使用等相关政策的推行,对于国字号的新华系印刷企业而言,抱着教材教辅这座金矿便可吃穿不愁的时代渐行渐远。唯有采取多元化经营战略,才能不断提高市场占有份额,从而将市场风险降到最低。深谙此道的天闻印务在挺拔教材教辅和本版图书印制的主业之外,适时提出“经营淡季”、“决胜淡季”的经营策略,连续保持社会印件销售收入年递增20%以上的高速。据潘晓山介绍,目前公司“已经形成书刊、商业、报纸、防伪印刷四足鼎立的产业格局,正朝书刊、商业、报纸、防伪、票据、数码、合版和包装多元并举的产业格局进发”。
[时间:2012-06-27 来源:出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