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报业似乎对新技术格外着迷。微电影报、微报纸、云报纸、香味报纸……一个个报纸新形态让人应接不暇。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一轮对于新技术的应用或尝试,报业与互联网的接轨更快了。
“微”尝试
当微博将“微时代”的概念搅动得越来越热闹,报业也开始跃跃欲试了。
2012年6月6日,《金陵晚报》推出我国首份微报纸。当天《金陵晚报》推出一大一小两种尺寸的报纸。大尺寸的报纸与平时一样,小尺寸的微报纸,是正常报纸大小的1/4。读者拿在手中,如同看一本小书。为什么要把报纸做小?《金陵晚报》的回答也很有趣:让人们像童话书里描述的那样,感受在小人国里的阅读体验。《金陵晚报》还采用网络语言给自己做了广告:“推出史上最萌报纸微报纸。”
如果说压缩报纸尺寸从而制作一份微报纸,这在技术上很好理解。那么,此前《南京晨报》的微电影报就多了几分悬念了。打开报纸看电影——这不仅对于读者是个新鲜事,在我国报业不断推陈出新的历史上也是第一次。
4月27日,《南京晨报》的微电影报问世。读者可以通过拍摄报纸上提供的二维码、《南京晨报》微博、公交移动电视等方法看到一部叫做《非晨勿扰》的微电影,当然,微报纸也得名副其实:读者只要用手抓住报纸右上角快速翻动,电影精彩片段也立刻呈现在眼前。
点评:微报纸也好,微电影报也好,对于报业而言并不是常态,严格地讲,更像是过把瘾的尝试。这些基于“微时代”的尝试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适应都市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适应现代人快速获取信息的诉求。如果说对于一家报社乃至整个报业而言,这种尝试的最大意义是什么,应该肯定地说,是为报业聚集了人气——这在传播环境对报业越来越不利的今天,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当然,我们还要注意到这样一个巧合:这两份报纸同在南京。这是一个报业竞争一直很激烈的城市,也是特别出“报业新闻”的城市。两家报纸在此前也曾因为3D报纸、香味报纸、月亮报纸等尝试而成为报业关注的焦点。有压力才更有动力——这或许就是对于南京报业最好的诠释。
在“云”端
近期报纸对于“云”技术的尝试应用,让人们恍然大悟:原来,这看似不着边际的“云”技术与报业也能扯上关系。
5月17日,《京华时报》举行云报纸全球首发仪式。究竟什么是云报纸?按照《京华时报》的解释,云报纸将纸媒体内容与互联网内容相融合,读者通过手机客户端拍摄报纸图片,通过云阅读手段就能实现观看与此条新闻有关的、内容丰富的视频资料或背后故事。6月14日,梅赛德斯-奔驰旗下Smart品牌在《京华时报》推出了首个“云广告”,奔驰Smart成为使用这一创新广告模式的首家用户。
《江南都市报》的“云”尝试则是直接与广告牵手同行。5月25日,《江南都市报》的《江南地产云周刊》面世,读者通过云技术不仅能了解更多的地产资讯、楼盘详情及房源房价等信息,还可以实现在线报名参与房产团购、在线了解楼盘价格走势、在线与地产专家和律师互动等各类活动。据悉,《江南地产云周刊》只是《江南都市报》跨出云报纸的第一步,以后新闻版面的内容也会逐步跟上,实现新闻和传播的立体化。
点评:自“云计算”的概念出来之后,各种“云”的追随者被不断拓展而来。最近在传媒领域出现的云报纸可以说也是云概念的实践者。有人认为,云报纸通过媒体融合,为报纸注入互联网的基因,将变革纸媒的展现形式、传播方式以及运营模式。也有人认为,云报纸的探索是报纸的延展和延伸,拓展了深度阅读的方式。
欢呼之声不乏于耳。质疑之声不绝于耳。
有业界人士认为从一开始的网页,到多媒体、手机报、APP,又到现在的云报纸,这些都是近些年传统媒体面对互联网传播变革的应招。也有人士质疑,其实云报纸使用起来与二维码应用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因此,云报纸究竟是不是一个噱头,是目前争论最多的话题。
[时间:2012-06-27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