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秦腔即将穿上时尚的外衣。据悉,由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正在设计制作的大型戏曲动画《秦腔》,将会让熟悉秦腔观众体会到新意。这是陕西出版集团正在推进的一项数字化项目,也是陕西出版集团迈向数字化建设的尝试之举。
与其他出版集团不同的是,陕西出版集团的数字化建设不仅仅只表现在数字出版业务的全面铺开,其同时也在开展集团信息化建设。
管理上注重集约高效
陕西出版集团总编辑张炜向记者表示:“实施集团信息化建设,是集约高效管理的一种方式,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点内容和发展方向。集团从2010年6月开始信息化建设,目前已经完成了数据信息中心、浪潮财务核算管理系统、云因ERP出版管理系统和网站站群系统建设。”
目前,陕西出版集团不仅完成了集团自身网站“出版在线”的开发、设计和实施,集团下属各出版社的网站建设也已完成。随着信息化一期项目建设的完成,张炜表示:“这标志着陕西出版集团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管理企业、整合资源、集约运作的水平迈上新的台阶,实现了编、印、发、人、财、物等业务领域的全面信息化,以及财务和内部沟通的信息化。”
基地公司为主力军
据张炜介绍,陕西出版集团在数字出版方面的成果,不仅来自集团各出版社在数字出版方面的积极探索,更得益于数字出版基地公司所发挥的主力军作用。
在集团成立之前,各出版社已经在尝试开展数字出版工作。首先,在图书出版合同签订时,约定取得图书的电子出版和网络出版授权,为开展数字出版奠定了基础;其次,开展了同北大方正、同方知网、中文在线等合作的电子图书出版,并取得了一定的效益;最后,在多年的电子书出版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数字化资源。
集团成立以后,各出版社在上述数字出版领域之外,又积极探索其他形式的数字出版,向内容服务商转型,积极探索新的数字出版运作模式。
陕西出版集团数字出版基地公司成立于2010年,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和实践,不仅扩大了生产,而且聚集了一批人才,掌握了一定的渠道和内容资源,探索出了初步的盈利模式。特别是在无书号、无音像号等资源的情况下,公司找市场、造市场、闯市场,将基地公司自身的数字出版产值从“零”发展到“7000万”。尤其是手机阅读业务方面,一直处于全国出版集团首位。
依托优势 走特色之路
为了鼓励、引导各出版社加大数字出版的投入,陕西出版集团今年成立了数字出版与管理委员会。张炜向记者介绍:“委员会的成员都是各单位分管数字出版的社领导。同时,集团也准备拿出200万元设立数字出版基金,扶持一批数字出版的重点项目。”
谈到下一步数字出版的发展,他表示,现阶段的数字出版工作首先要摸清家底,夯实数字出版的基础。“具体来讲,首先要整理和统计出每个单位拥有多少有授权的数字化资源,并建立起详细的数字版权资产档案;其次要成立数字出版机构;同时要根据自身特点,确定本单位数字出版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规划,经过一定时间的积累,达到集腋成裘的效果。”
他向记者强调:“数字出版是需要大投入而且当前也是风险比较大的产业,这些年除了少数几个坚持专业数字出版的单位外,其他出版企业在数字出版方面鲜有成功的先例。有鉴于此,我们必须经过探索、实践,走出一条具有陕西特色的数字出版之路。”
“在实际操作中,一是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充分利用政府资源、行业资源,积极储备和策划重大项目,寻求政策及资金支持,推动本单位数字出版发展。数字出版作为新兴产业,各级政府都出台了很多扶持政策,这里面有很多商机可寻、有很多项目可抓;二是充分利用各出版社多年来积累的丰富优质的内容资源、作者资源和读者认知度,以及我们所拥有的素质过硬的编辑队伍,形成我们的核心优势和竞争力;三是立足本社出版方向和特点,策划精准市场定位和特定消费群体的数字出版产品。要在某一个领域做专、做深,不要面面俱到而毫无特色。”
利用政策 合作共赢
如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发布了《关于加快出版传媒集团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支持出版传媒集团和大型电子商务企业进行战略合作和资源整合,支持出版传媒集团实施数字化战略。张炜称,陕西出版集团在未来也会积极利用政策,同其他企业携手。他表示未来的工作将会重点在以下四个方面开展。
首先,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搭建数字出版发展产业平台。未来要着力搭建数字阅读平台;围绕陕西省“电子书包”工程,依托自身内容资源优势和编辑加工能力,形成数字化教育产品,最终搭建起自己的数字教育平台;还要搭建数字商务平台和数字娱乐平台。
其次,要加快数字内容资源的深度整合。
再次,探索并形成全媒体策划的思路。一是依托图书内容资源,进行多元开发;二是实施方向性选题开发策略。
最后,构建和完善数字出版产业链。完善的数字出版产业链基本上包括内容资源提供、技术平台支持和渠道运营三个大环节。传统出版单位的优势在于内容资源的创意策划和开发,技术与渠道是短板。
[时间:2012-06-05 来源:出版商务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