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出版争当全国传媒发展"领头羊"

新闻出版

  2012年5月27日下午,由深圳市委宣传部主办的学习贯彻中央、省市领导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在深圳特区报业大厦举行。

  今年5月24日是《深圳特区报》30岁生日。深圳特区报创刊30周年受到了中央、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5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发来贺信,5月18日,李长春又专程来到深圳特区报社检查指导工作,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充分肯定特区报实现了“四个统一”,为全国党报创造了新鲜经验,树立了典范。之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也专门发来贺信,寄望深圳特区报“坚持新闻立报、文化强报、服务兴报、品牌盛报理念”,“不断增强传播力、竞争力和影响力”。深圳市委书记王荣,市长许勤,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京生在对深圳特区报今后发展提出期望的同时,也对深圳新闻界如何贯彻落实中央领导的贺信和讲话精神作了明确要求。

  座谈会上,深圳报业集团、深圳广电集团、深圳出版发行集团的相关负责人围绕李长春同志的贺信和重要指示精神,以及中央、省市领导的讲话精神讲述了各自的学习心得,并对如何贯彻落实进行了阐述,他们表示,将牢记“四个统一”的嘱托,不断提升办报办台办网水平,强化“三贴近”,深化“走转改”,不断改革创新,争当全国传媒发展“领头羊”。

  牢记“四个统一”的嘱托,不断提升办报办台办网水平

  5月18日, 在《深圳特区报》创刊3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深考察期间,专程来到深圳特区报社检查指导工作。他充分肯定《深圳特区报》为全国党报创造了新鲜经验,树立了典范,实现了“四个统一”——实现了党报思想性、指导性和可读性的统一;实现了占领阵地和占领市场的统一;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实现了体现党的意志和反映人民心声的统一。

  座谈会上,“四个统一”的指示精神,激起了与会人员的共鸣

  “中央领导的贺信和重要讲话精神,让我们深感荣耀、振奋,也为我们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深圳报业集团党组书记、社长黄扬略介绍,一直以来,以深圳特区报为首的深圳报业集团赢得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信赖和高度倚重,正因为报业集团并不满足于做让党委政府放心的媒体,也并不满足于做让党委政府满意的媒体,而是努力去做让党委政府自豪的媒体。正因如此,深圳特区报在发展中,主动担当,勇于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和助手,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比翼齐飞,也在党报思想性、指导性和可读性的统一,占领阵地和占领市场的统一,体现党的意志和反映人民心声的统一方面都取得了成效,得到了李长春同志的充分肯定,高度评价《深圳特区报》为全国党报树立了典范。

  “中央、省市领导的重要讲话精神,充分体现了对深圳媒体的信任和厚望,让我们备受鼓舞。”深圳广电集团总编辑陈君聪说,当前,广电集团将从六个方面着手,努力“打造有竞争实力的一流现代传媒”,一是下大力气做好舆论宣传工作,着力提升舆论引导的公信力、影响力、亲和力和感染力;二是下大力气推动深圳卫视跨越发展,不断强化内容优势;三是下大力气做强做优各频道频率,着力打造更多优质品牌节目和更多深入深圳社会生活的主题活动;四是下大力气推进媒介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全媒体新闻资源整合;五是下大力气推进产业发展,积极培育新的增长点;六是下大力气推进人才队伍建设,抓紧面向全球引进1-2个领军人才和团队。

  “李长春同志的贺信和指示精神,中央、省市领导的讲话精神,为深圳特区报今后工作明确了方向和要求。目前,我们正在深入学习贯彻中央领导的指示精神,以指示精神为指导,大力弘扬优良传统,奋力创造新的佳绩,”深圳特区报总编辑陈寅在发言中说,“我们要不自满、不松懈、不畏难、不停步,发扬老一辈报人的开拓创新精神,以提升报纸质量为核心;以提高及时性、权威性和公信力、传播力、影响力为目标;以报网融合与全媒体建设为抓手;以锻造一支作风硬、业务精、英勇善战的人才队伍为根本,全面推进报社各项事业的发展。”他介绍,深圳特区报将坚持“新闻立报、文化强报、服务兴报、品牌盛报”的办报理念,牢记李长春同志“四个统一”的嘱托,不断丰富和完善办报经验,落实王荣书记的“五点要求”,争当全国传媒发展的领头羊。

  深圳出版发行集团副总经理何春华表示,集团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领导讲话精神,着力于“五个抓”,为全国新闻出版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一是抓导向,图书、音像和电子出版物都是有着精神文化属性的商品,只有蕴含正确的出版导向才是人民之福;二是抓改革,对下属公司的改革要有时间表和路线图,重点建立公司治理结构,实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三是抓发展,以“改造提升传统书业、探索发展新兴业态”为总体发展战略;四是抓经营,实现工作效率最优化,增加市场占有率;五是抓责任,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推动读书月等市民文化活动,实现市民文化权利。

  “中央、省市领导寄望报业集团要善用新媒体、提升公信力,打造全媒体,提高竞争力。作为深圳报业集团的新媒体板块,我们深受鼓舞”,深圳新闻网总编辑王尧介绍,现在,深圳新闻网正在进行转企改制,努力将机制和体制做活、做优,同时,新闻网还在进行中层干部的竞聘工作,引入竞争激励机制,推动员工队伍建设。下一步,深圳新闻网将加快转型升级,继续丰富和完善“四个统一”,全力打造一流现代传媒。

  中国时刻网副总经理魏伟介绍,作为一个年轻的媒体平台,中国时刻网发展迅猛,在广电系列网站上已经位于第一阵营。他坦言,对于新媒体而言,改革创新显得弥足珍贵,下一步,中国时刻网将在内容上展开一系列的创新,同时,加大与其他媒体的合作力度,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力求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强化“三贴近”,深化“走转改”

  “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深入开展‘走转改’活动,发挥自身优势,不断改革创新,切实提高舆论引导的及时性、权威性和公信力、影响力,努力打造有竞争实力的一流现代传媒……” 在为《深圳特区报》创刊30周年发来的贺信中,李长春同志对深圳特区报等新闻媒体坚持“三贴近”、深入“走转改”也提出了期望和要求。

  当前,深圳媒体如何更好地强化“三贴近”,深化“走转改”?

  “王荣书记提出‘善用新媒体,提升公信力’的要求,对我们提升传统主流媒体传播能力、重视舆论引导工作的实效,具有重要意义。”市网信办主任钟海帆表示,要贯彻落实这一指示,一是要继续做好报网互动,积极呼应新闻网站的主动策划,扩大网上舆论引导工作的影响;二是要报道人民群众通过互联网积极参与公共事务,促进我市创新社会管理的工作。这方面,我们在大运会期间已取得一些成果。“绿色出行”的号召通过社会发起、网络响应、媒体宣传,40多万名私家车主参与绿色出行,自愿停驶,在中国大型赛事活动筹办过程中开了先河;三是要报道好党委政府利用网络倾听民意、回应社会关切、快速回应舆情、提供民生服务等,既报道了热点问题,又推动了政府转变职能,加强党委政府与群众之间的沟通,提高媒体宣传的贴近性。

  深圳商报副总编李南玲在会上说,如何通过改革创新,让报道更有可读性,这是深圳商报需要特别努力的。她介绍,深圳商报继前两年陆续推出“版面改革”、“部门设置改革”、“中层干部竞聘”、“采编业务考核改革”和“薪酬改革”等五大改革举措之后,最近又推出了新一次版面改革,要办成在华南地区最受读者欢迎,在全国都有影响力,以经济、文化为主的权威性、综合性主流媒体。此外,深圳商报的官方网站将在下周正式上线,这也是商报在集团党组的要求下积极筹备,迈出向全媒体进军的第一步。

  “当改革进入攻坚期,市委市政府以改革的底气、勇气和锐气,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我们电视新闻工作者要认真学习领会,把握好宣传的广度、深度和力度。要帮助民众解疑释惑,坚定改革的信心。要把市委市政府的战略决策,化为广大干部和群众的自觉行动。”深圳广电集团新闻中心副总监齐蕴泉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责无旁贷地要当好联系党和政府与民众之间的纽带和桥梁,有时甚至还要当好“润滑剂”。只有深深扎根于特区改革开放的沃土,真正做到“把思想转过来,把脚步走到位,把身子沉下去,把镜头放低点”,我们才能收获枝繁叶茂的新闻大树,也才会为受众带来更多的绿荫。

  “只有深入基层调研,多听百姓心声,才能让报道更加生动活泼,从而提升新闻传播的有效性”,深圳广电集团都市频道总监戴杰介绍,该频道正以“走转改”为契机,抓好队伍建设。在“走转改”中,他们要求频道所有副总监包括制片人,每周、每个月都要带着记者到基层去走访,而且要求记者走访只能乘坐公交车辆,要拿回车票来报销和检查,并在走访后回来报选题,让“走转改”能真正落到实处,并通过“走转改”培养队伍吃苦耐劳的精神,让他们更加了解基层情况,使报道更生动准确。

  深圳广电集团公共频道总监骆文川在会上说,公共频道要做好上下沟通的桥梁,就需要进一步提升媒体的社会责任感和方向引领力,扎根基层做好“三贴近”,深入“走转改”,不断增强新闻传播的有效性,让新闻镜头更加贴近民生、真实感人。公共频道将更加关注民生话题,打造一支“名主播”、“名记者”、“名主编”团队,做大做强社会新闻,突出岭南特色,放大原始信息,更多地关注百姓身边的人和事,增强栏目与观众的互动,反映老百姓的民心民意。

  “经济新闻不像典型人物那样,具有传奇经历、生动事迹,它常是以数字、措施和效益说话,写得不好确实枯燥无味,吸引不了听众……”发言中,深圳广电集团财经生活频道总监韩建勇说,解决经济报道的“内行不愿看,外行看不懂”的问题,关键就是要搞好经济与新闻的结合。记者的学习方法应该是“生活中找问题,理论上找答案”。财经频道记者将在“走转改”中深入企业和社区,抓住深圳经济建设发展中的热点和百姓生活中的经济行为,传递有价值、健康的资讯。

  增强社会责任,做社会良知的守护者

  座谈会中,媒体如何按照中央、省市领导的要求,增强社会责任,做“社会良知的守护者”这一话题,也引起大家的热烈讨论。

  深圳晚报总编辑丁时照在发言中说,王荣书记寄望深圳媒体坚持正确导向,强化社会责任,关注民生,做公众的代言人、社会良知的守护者。民生报是《深圳晚报》的第一办报理念,我们把“民生报、家园报”写在每天的深圳晚报上,作为我们的旗帜。关注民生,担当社会责任,为公众代言,守护社会良知,是深圳晚报的立报之本。前不久,深圳晚报做了一个关于两兄妹患病的报道,在深圳市关爱办和深圳报业集团的帮助下共募得善款70万元,这就是深圳晚报担当社会责任的生动的新闻实践。深圳晚报将进一步打造民生板块,将触角下沉,离社区离群众更近一些,加强舆论引导和监督,推动对民生问题的解决。

  “在当前的社会转型期,舆论态势纷繁多样,社会共识、价值认同、凝聚力等面临严峻形势,新闻媒体必须勇敢地背起社会责任,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晶报常务副总编李高峰介绍,《晶报》将责无旁贷地背起社会责任,苦练内功,提高引导舆论的能力和水平。当前,引导舆论的重点领域是互联网,晶报将下功夫提高网站的影响力,希望通过优势互补,加强与腾讯、百度等网站的合作,扩大平台,缩短发展进程,在网络舆论引导中发挥传统媒体的主力军作用。

  “深圳英文报是在特区报里诞生,在特区报里成长,我们和深圳特区报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感情。”深圳英文报总编辑董海涛说,中国的第一家地方英文媒体之所以诞生在深圳,正因为这里是深圳经济特区,有着开放包容的环境。生在深圳、长在深圳,我们责无旁贷要把党的新闻事业继承和发扬下去,“今年7月1日,我们深圳英文报15岁了,希望和深圳特区报一起积极发挥对外传播的作用,客观真实地向世界讲述深圳。”

  “公众的代言人、社会良知的守护者,这是王荣书记为我们新闻媒体确立的新的角色定位。”深圳广电集团新闻频率总监吴军说,广播的编辑记者、主持人与听众之间,更容易进行亲切的交流互动,在回应广大市民的要求和期盼时更为方便快捷。新闻频率将充分发挥这个优势,把群众合理的、正当的呼声,迅速转化为广播的内容。“只要我们善于倾听,善于分辨,善于甄别,我们广播就会别具一种感染力、别具一种影响力,在密切党群、政群、干群关系方面发挥独特作用。”

[时间:2012-05-28  来源:深圳特区报]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