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园区“大跃进式”发展潜藏三大风险

文化产业

  近年来,集聚效应明显的产业园区成为各地发展文化产业的主要抓手。记者近期在陕、鄂、苏、浙等地采访时了解到,各地文化产业园呈现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埋下隐患。一些园区投资大难以收回成本、透支历史文化资源,甚至还有地方打着建设园区的旗号,暗中圈地做房地产项目,亟待引起高度重视,尽快制定并完善相关管理政策。

  ——“烧钱多” 回本慢 盈利难

  近年来,许多地方发展文化园区建设呈现一哄而上的态势:广告产业园、音乐产业园、新媒体产业园、出版创意产业园、动漫游戏产业园……名目繁多。浙江大学传播研究所所长邵培仁教授做过概算,仅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南京等10个城市,这四五年时间就建了300多个文化园。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文化产业园投资动辄几千万元上亿元,多则数十亿元上百亿元的也不鲜见。但由于投资巨大,目前只有少数能维持收支平衡,多数园区在短期内难以实现盈利。武汉“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园的投资方武汉致盛文化创意产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慧说,园区投资几千万元,运营成本每年都要100多万元,尽管现在一期园区已经饱和,但是要过六七年才能实现盈亏平衡,三年收回成本的原计划也无法实现。

  2008年,武汉博大科技集团和湖北宜都市政府启动合建中国三峡·世界非遗文化城,计划投资规模20亿元,占地面积5380亩,建设周期6年。博大科技集团总裁刘建设介绍,由于银行信贷政策不断收紧,合作伙伴又因国际金融危机资金链发生断裂,他只得自投5000万元完成园区三通一平和4万方的土建工程。目前园区处于停工状态,他希望尽快找到合作伙伴,以便项目能继续进行。湖北省文化厅产业处处长官信认为,除了资金链断裂外,造成中国三峡·世界非遗文化城陷入目前停工局面的原因还在于建设方案过大,需要地方配套支持的基础设施施工量巨大,而地方政府的支持力度有限。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创意研究院执行院长魏鹏举认为,受国家重视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各地政府加大了发展文化产业的力度。一些地方文化创意产业的“大跃进式”发展已经偏离了原来的轨道。一些事实和数据已经表明,文化创意产业的泡沫已经开始显现,潜在的风险正在积聚。

  ——透支历史资源 制造文化泡沫

  现在许多文化园区为打出“特色”牌,纷纷依托当地历史文化资源大兴土木。中视传媒无锡影视基地副总经理季美娟认为,历史文化资源可以利用,但关键在于要找准对社会和国人有深远影响的历史文化资源。她举例说,三国城和水浒城吸引游客并非三国文化和宋代文化,而在于《三国演义》文化和《水浒》文化。

  地处武汉市江夏区的谭鑫培文化园占地3600亩,是全国最大的京剧主题公园。江夏区委宣传部副部长蔡明贵告诉记者,文化园计划总投资6.6亿元,目前已由政府投入1.2亿元左右,建成文化主题公园、谭鑫培古戏楼。下一步,还计划在文化园内修建仿明清一条街、谭鑫培博物馆等。

  记者在现场看到,免费开放的主题公园游客稀少。谭鑫培戏楼因为演出成本较高,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只有两个工作人员负责日常维护。蔡明贵表示,京剧大师谭鑫培生于江夏,区里想借着这个文化名人发展文化产业,但主题公园的维护费每年都需400多万元,实现盈利收回成本可能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

  武汉市委宣传部改革发展办公室主任吴天勇说,谭鑫培文化园是一个孤悬在江夏的文化项目,没有其他业态,产业链条没有办法拉长。而文化园区单靠收房租,无法维持一个园区的运转。除了提供物业服务外,还应提供包括信息、法律、投融资在内的增值服务,这样园区才能快速发展。

  西安交通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吕晓宁认为,如果文化园区依托的历史文化资源不够深厚,很难形成长效发展机制,反而会透支破坏历史文化资源。文化学者、西安外事学院文化产业学院院长肖云儒也认为,透支历史文化资源,过度策划趋势值得警惕。一旦脆弱的文化生态无法承载超负荷的策划和开发,反而会破坏固有的历史文化景点,弄得古不古今不今,实为不伦不类。

  ——“挂羊头卖狗肉”的房地产化令人担忧

  目前,一些文化产业园区的概念意义远远大于实质意义,聚焦文化创意内容的不多,占地面积不小,有明显的“房地产化”现象。多位业界专家在采访中对此表示忧虑。

  浙江义乌创意园管理中心业务部业务总监张淼表示,创意地产的变迁就耐人寻味:最初是纯粹的创意园区,后来引入了商业设施,又加入了旅游板块,最后变成商业地产,有的还具备住宅功能,创意产业被挤到不知名的角落。吴天勇说,武汉市花园道艺术生活区主导产业是建筑、装饰、平面设计,但是投资方为了尽快收回成本,这几年将其发展成为一个时尚餐饮场所,淡化甚至失去了文化产业本味。

  陕西西安曲江新区是文化部命名的首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它的发展模式多年来也一直备受争议。有专家学者批评说,资产规模达170亿元的曲江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文化产业产值才5亿元,是假借发展文化之名行房地产之实。

  吕晓宁表示,曲江新区从2002年开始,先后投资300多亿元,建成了大唐芙蓉园等一批重大文化旅游项目,在2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形成了5700亩的城市公共文化空间。10年间,新区房价也从每平方米3000元涨到了1万元。“曲江模式”制造了土地增值暴利,土地出让金成为曲江新区的重要收入来源,这是因为它紧邻西安市区,有开发房地产的市场基础。如果离市区远,买房人少,文化地产的增值链条就很难实现。

  魏鹏举等专家指出,对于文化产业园项目,监管部门要加强审核。特别是对于利用新批用地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的,要避免企业打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名义拿地,做没有文化含量的传统工业,甚至做地产开发。不然的话,文化创意产业只会沦为地方提升GDP以及企业牟利的牺牲品。

[时间:2012-05-09  来源:新华08]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