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抢”回16万个印刷木活字

非物质遗产活字印刷雕版印刷传统印刷

      雕版印刷是世界现代印刷术的技术源头,稍后出现的活字印刷则弥补了雕版印刷的不足。如今,雕版印刷已经成为世界级“非遗”项目,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也成为主体传承单位;以瑞安木活字为载体的中国活字印刷术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活字印刷所面临的生存处境,更加濒危。

在此背景下,近日,广陵古籍刻印社,急赴萧山,千方百计争取回数量达16万个之多的木活字。

老艺人想为木活字找归宿

在世界印刷史上,中国唐代诞生的雕版印刷技艺,凝聚了造纸术、制墨术、雕刻术等多种传统技艺,大大加快了文化传播的速度,开启了现代印刷术的源头。而这种技艺,也有着比较明显的缺点,因为是整版雕刻,所以出现错字不易更正。同时,刻版费工费时,大批书版存放也不方便。

在雕版印刷的基础上,北宋毕昇制成了胶泥活字,避免了雕版印刷的不足,只要事先准备好足够的活字,就可以随时拼版、拆版,同时占用空间小,比雕版更易存储和保管。

在活字印刷的发展史上,先后出现了泥活字、木活字、铜活字、锡活字等多种活字模式,最终木活字以其制作方便、便于携带、保存长久等优点,成为了活字印刷的代表。其中,浙江瑞安木活字印刷,入围世界级“非遗”。

“我们多次前往浙江,包括瑞安、萧山等地,发现木活字印刷的传承情况,并不尽如人意。木活字发展到现在,当地最主要的用途,就是用来印刷家谱。但是,用木活字印刷家谱,和现代化的机器印刷相比,无论在时间还是在费用上,都处在下风。所以,现在从事木活字印刷的艺人越来越少。当然,成为世界”非遗”之后,当地政府也非常重视,专门成立了传习所等。”昨天,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社长朱世生介绍说。

正因为木活字在当地市场的萎缩,所以很多从事木活字的老艺人,都逐渐放弃了这项传统技艺。这样一来,很多精美的木活字,就会失传。有些老艺人不忍心这么好的木活字湮灭,就开始为这些木活字寻求一个好归宿。

萧山“抢”回16万木活字

“萧山有一位85岁的老艺人,主动找到我们,说他年岁已高,已经不能再从事这项技艺了。他一辈子刻了很多木活字,希望能为它们找个好归宿。”朱世生说道,“我们听说之后,立刻前往萧山,找到了这位老人。”

在这位老艺人家中,当他一辈子所刻的木活字被展示出来,所有人都叹为观止。这些木活字,足足有16万多个。共分为三种规格,最大的为标题字,有3万多个;中等的为正文字,有12万多个;最小的为书口字,有1万多个。

据介绍,其实,在印刷过程中,常用的汉字不超过1万个。但是在版面中,很多字都是重复出现的,如“的”、“地”、“我”这些,所以这些常用木活字出现的频率就很高。“所有的字都是梨木所制,不但材质上佳,油墨释放度也很好,每个字都刻得很准确,特别是用于书口的那些木活字,体积微小,不足米粒,上面所刻的字,却是清晰可见。光这一手技艺,就不是现代艺人所能达到的。”朱世生说。

但是,当扬州方面想要收购这批珍贵木活字的消息传出后,受到了当地很大阻力。很多单位都想“拦截”,不让这批木活字流传出去。经过多次协商谈判,广陵古籍刻印社最终还是顺利“抢”回了这批木活字。

将来用作出版国学经典

在当地将这批木活字打包,小心运输回来后,这批木活字现被完好地保存在广陵古籍刻印社的仓库中。“因为刻印社即将搬迁,所以暂时还不会取用这批木活字。等到搬迁工作结束后,我们将对这批木活字进行密封熏蒸处理,主要是杀虫,延长这批木活字的使用寿命。”

在广陵古籍刻印社的计划中,这批木活字未来将派上大用场,那就是用来排版印刷国学经典:“刻印社

之前出版的国学经典,如《论语》、《老子》、《孙子兵法》等,都是广受市场好评的作品。这些作品讲究的,就是原汁原味,古色古香,将来使用这批木活字印刷,肯定会增加其艺术含量。”记者王鑫

扬州活字印刷 正申报省级“非遗”

在这批木活字运回扬州之前,广陵古籍刻印社本身也有一些木活字。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刻印社里就开始钻研木活字。因为在雕版过程中,难免会有疏漏错误,就需要用木活字进行填补。至今,刻印社内还有3万多个木活字。而在近年来,刻印社也钻研出了泥活字、锡活字、铜活字、瓷活字,共有五种活字。这在全国范围内,也是仅此一个。

其中,泥活字采取了蜀冈之土,经制泥字坯、晾坯、写字、烧制等工艺而制成。而瓷活字的复原,更有难度,先要从宜兴购买到高岭土,入窑逐步升温到1200摄氏度,生产出的瓷才不易破碎,并且表面光可鉴人。光滑的瓷面很难着墨,需要不停打磨,再在墨水中加入胶的成分,经过多种技术处理,才能复原瓷活字。

目前,扬州活字印刷已是市级“非遗”项目,正在申报省级“非遗”项目。去年,由市发改委提出,广陵古籍刻印社、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共同起草的《扬州活字版印刷技艺》地方标准经过了专家的评论,这也是国内活字印刷技艺唯一的地方标准。

读报词典 瑞安木活字

瑞安木活字印刷术,是我国已知唯一保留下来且仍在使用的木活字印刷技艺,具有极高的历史人文价值,是活字印刷术源于我国的最好实物明证。瑞安市东源村木活字印刷术已传承了14代,至今有800多年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元初,当时隐居在福建省安溪县长泰里的王氏先祖王法懋开始编修宗谱,并以木活字印刷。

在东源村印刷制作家谱的字模采用老宋体,是明朝以来的官方字体,用它印在宣纸上显得美观大气。工具有雕刀、雕盘、印板、上手刷棕刷、下手刷、白蜡等。

瑞安木活字印刷术是与编印宗谱紧密相联的。基本制作工序为:开工(采访)誊清(理稿)检字排版校对刷印打圈划支填字分谱草订切谱装线封面装订。平时需做好取材、制字模、写字(字形相反)、刻字等基础工作。取上好棠梨木,经雨淋日晒自然干燥后制作字模,刻老宋体,制成一个个的木活字,以备排版用。

2009年,文化部确定以瑞安木活字印刷技术为载体,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中国活字印刷术”为“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2010年,以瑞安木活字印刷术为载体的“中国活字印刷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木活字印刷流程 保护遗产,关键靠“抢”

木活字辗转来到广陵古籍刻印社,可看作一次回家之旅,它与同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雕版印刷合璧,是一件再好不过的事情。

在这里,首先应对古籍刻印社的积极作为叫好,非遗不是荣誉,而是提醒,要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去抢救与保护。浙江的老艺人主动联系扬州方面并愿托付这16万木活字,应是不仅感到只有这样才名正言顺,更是看到扬州保护文化遗产的诚意。

文化遗产保护,尤其是当这些遗产列入“急需保护”之列,要的就是一种“抢”的急迫感。要抢救,还要敢于从别人那里“抢”过来保护,这体现的是一种当仁不让的责任。

[时间:2012-04-20  来源:大中华印艺网]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