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者/夷萍(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大中华区执行总监)、Christian Neuner博士(罗兰贝格高级项目经理)
1887年,为了保护英国市场,英国议会修改了《商标法》,规定所有由德国提供给英国的物品都必须标明“德国制造”,以此将“德国制造”的劣质产品与英国的优质产品区分开来。这就是“德国制造”历史命名的由来。随着德国严格生产规范,德国的产品质量后来逐渐超过了英国质量指导标准,加之德国企业和制造工人的特点,促成了德国制造作为高质量的代名词,并一直持续到今天,有着强有力的销售卖点。
因为“德国”才有德国制造
如今,“德国制造”的高品质包括高绩效、耐用、少量维护、设计优异等特点。德国如何铸造出这种品质?不妨看看德国的企业家、德国法律以及德国人的性格和文化。
德国的许多企业家受技术驱动,把他们对于质量的想法应用到产品中去,比如博世集团的口号就是“科技成就生活之美 (Invented for life)”。
德国严格的质量法规,要求相对较高,时间也比较长。《德国啤酒纯净法》应该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消费者保护法了,该法案只允许啤酒中含有啤酒花、水和麦芽,以此来保证质量。文化因素还必须要提及的,是德国人决定追求“最好”时不会因为满意而停止脚步。
用“严谨、认真”这样的性格特点来描述德国人,德国人的确会很开心。如果你到德国访问,你会看到德国的行人通常会在红灯前停下,哪怕周围没有车辆通行。当你问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做?多数人会说,“即使没有车辆通行,我们仍然需要成为孩子遵纪守法的楷模”,虽然不排除小部分人可能是害怕警察的罚单。
除了学校和父母的教育,德国社会习俗也在引导孩子们如何学习。比如,当考虑什么是正确的行为时,在德国一个常常被提及的问题是:“如果人人都这样做,后果会怎样。”这种思考模式可追溯至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康德。
还有德国人很难妥协的态度,既帮助德国人提升品质,同时也推动了德国式创新。他们通常想要的是一个理想的解决方案,而不是一个满意的解决方案。与美国式的创新相比,德国式的创新通常是技术第一,然后问我们能根据这个技术来做什么,而美国通常是顾客第一,问顾客需要什么。当然,两种创新方式都有其不足,因为消费者通常不知道他想要什么,并且不是所有的技术都是消费者需要的。
德国制造企业:B2B市场的隐形冠军
德国制造业有很多隐形冠军。在世界500强中虽然大的德国企业不多,但是之前德国人做过一个调研,有至少1000个细分市场的隐形冠军是德国企业。这些市场大部分都属于机械行业,包括纺织机械、印刷机械、机床等等。
这首先跟德国人的个性相关。如果看欧洲各国的对比你会发现,德国人不如南欧人洒脱开放,而是非常严谨,说到做到,喜欢不断钻研。德国人也比南欧和北欧人工作时间更长,非常敬业,特别能吃苦,他们对工作的看法并不仅仅止于一份工作。很多德国人一辈子只干一份工作,不喜欢跳槽,但能把质量的稳定性和专业精度做到非常高。很多德国的家族企业并不像美国和中国企业一样积极追求上市,它们追求的是区域客户的稳定,力图为这个细分市场的客户提供最高质量的服务,不是完全以市场为导向。这也是美德企业的一个明显区别。
美国企业追求的是股东利益最大化,而很多德国企业由于是家族企业,在短期效益方面没有压力,企业要均衡社会各种力量,更加看重员工、客户、工会、社会利益,并且兼顾德国特有的各阶层政治家的利益。再加上德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非常好,各企业都会投入很多研发精力,把相当大的一部分利润在来年投入研发。在很多德国企业里,研发人员和营销人员的比例是一样多的,这一点上,也不同于中国企业往往营销人员远多于研发人员。
隐形冠军众多,也体现出德国品牌在营销方面的低调。他们孜孜不倦地钻研技术,尤其是在B2B市场,把产品做到世界最顶级,更加依赖口碑营销。所以,德国企业的市场覆盖程度没有美、日企业那样广,特别是直接面向消费者的B2C市场,德国并没有太多像美国的可口可乐那么强势和有名的企业。
高水平技工:学校到工厂无障碍转变
现在,很多中国企业像三一重工等都开始走出国门,但是在国外进行维修和服务方面,目前技工的水平还没达到要求,但德国产业工人都能熟练掌握英语,他们在去国外进行产品维修、售后服务的时候,都没有英语交流障碍。
技工的高素质,得益于德国完善的技工体系。德国技术工人毕业时可获得大专文凭,工资与商科毕业的大学生相差不多,而且职业发展道路同样宽广。如果是在奥迪、奔驰这样的大企业工作,技工的工资水平会相当高,足见整个德国社会对技术工人的尊重。此外,由于税率调节,产业工人跟管理者的实际收入并没有太多差别。这在中国是不可能的事情。
这也得益于德国的技工教育跟企业实践结合得特别好。在德国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中,你在制造车间是找不到缺乏技能的工人的,中国的技工即便有一部分是为企业定向培养的,毕业后也还是需要一两年时间才能完全上手。
[时间:2012-04-09 来源:《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