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苹果、IBM、英特尔、甲骨文(微博)这些IT巨头的风光,惠普(微博)这个硅谷神话缔造者,如今的表现却越来越像一个绩差生。特别是2010年惠普罢免前CEO赫德以来,惠普陷入了空前的困境:发展战略摇摆不定,人事调整不断,股价一路下行,市值不到500亿美元,仅为苹果的十分之一。
惠普最新的财报显示,惠普几乎所有的业务份额都在减少,收入不断萎靡,境况堪忧。惠普新C EO惠特曼正在启动一系列的重组、裁员计划,以提升效率和节省开支(这也是赫德任上主抓的工作),竭力推动公司东山再起。惠特曼的一系列举措,为惠普今后长达数年的转型埋下伏笔。但惠特曼能否使命必达?由于缺乏明晰的发展战略,业界对此并不看好。
如果有一天,市场传出甲骨文收购惠普的消息,千万不要吃惊。已经有业内人士在大胆预言这一并购的可能性。
业绩下滑重组提速
美国当地时间3月21日,惠普如期宣布,将合并旗下打印机和个人电脑(PC )业务,将两个最大的业务部门合二为一。惠普发表声明称,合并后的新部门将由P C业务主管T oddBradley领衔,年销售额将达到653.5亿美元,占惠普年营收的50%左右。将打印机业务并入PC业务,这是惠特曼上任后烧出的第二把火(第一把火是宣布保留PC业务)。
惠普此时展开业务重组,也是形势所迫
一个月前的2月20日,惠普公布的财报显示,受个人电脑(P C )和打印机销售疲弱拖累,该公司在上一财季净利为14 .7亿美元,同比下降近44%(上年同期为26亿美元);惠普旗下三个关键部门———PC、打印机和企业设备的营收均下降。更让惠普感到不安的是,长期扮演惠普现金奶牛角色的打印机业务,也在该财季表现失色:销售额同比下滑7%,单位利润同比下滑32%。在业内人士看来,由于电子文档的逐步普及,加上移动设备的大量应用,打印业务需求下降的趋势难以避免。
对于自己烧出的第二把火,惠特曼自信地表示,“合并后的惠普将是一个反应更快、效率更高以及绩效导向的企业。它将以消费者为中心,并准备好掌握快速变化的行业趋势。”
不过,来自投行分析师的观点则显得较为悲观。瑞银集团分析师U mM aynard就认为,惠普的业务调整便于决策和提升生产率,有望带来协同效应,但业务成长和利润率提升则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实现;摩根大通分析师M ark M oskow itz更是指出,此次改组为惠普今后长达数年的转变过程埋下伏笔,但目前结果还未知。“惠普之前多位C EO均有过类似举动,但未取得什么佳绩。”国内资深IT分析师曲晓东表示,惠普现在合并这两部分业务更多的是从成本的角度出发,以便减少重复的职能部门,以降低成本。他认为,“这种合并不具有进攻性,只能说是一个防守型的改变。这对内部影响比较大,但不会对整个行业产生太大影响。”
噩梦般的一年
对于惠普来说,这一轮的噩梦,源于2010年8月惠普解雇前CEO赫德。
赫德接手惠普CEO职位之后,带领惠普积极转型,惠普在赫德的领导下,已经展示出强劲的复苏势头。然而,由于性骚扰案,能人赫德被迫辞职。惠普董事会匆忙任命SAP前CEO李艾科担任惠普CEO。
李艾科在惠普任职的一年时间,对惠普来说无疑是一场噩梦。这一年时间,惠普的多项举措让市场大跌眼镜。
一方面,为了向服务转型,惠普进行了代价高昂的并购,用100亿美元收购英国软件公司A utonom y,此举几乎耗尽了惠普手中仅有的现金;另一方面,面对平板电脑带来的市场冲击,惠普计划放弃PC业务和平板电脑业务(包括放弃2010年以12亿美元收购P alm时获得的颇有前途的w ebO S操作系统),造成人心动荡,并引发客户观望。联想、戴尔(微博)等竞争对手趁虚而入,蚕食了惠普部分市场份额。以平板电脑为例,为了对抗苹果,惠普推出了定价为499美元的TouchPad,但不久后,惠普宣布以99美元轻仓甩卖TouchPad,并导致了一场T ouchPad抢购大战。
李艾科的一系列动作,引发惠普董事会的强烈不满。在惠普董事会的主导下,去年9月,惠普宣布李艾科辞去总裁兼C E O职务,并退出董事会,同时任命eB ay前CEO惠特曼为新CEO兼总裁,任命立即生效。
惠普对Autonom y的高价收购,以及此前宣布出售或者剥离PC业务,也引发投资者对惠普的不确定性及发展前景的担忧,惠普股价一路走低,从2011年年初的48美元,一路跌到李艾科离职时的22美元左右,跌幅超过50%,500亿美元市值被蒸发。
多位惠普中国内部人士告诉记者,2011年惠普中国区确实因总部动荡受到了较大影响,以PC业务为例,惠普在中国PC市场的占有率在2011年已经滑到了不足6%,只有鼎盛时期的三分之一。
“惠普在近几年的业绩表现不容乐观,今年第一财季净利润同比下降了44%,营收同比下降了7%,为了扭转这一局势,惠普开始重整旗下业务内容,当前此次调整或是为了这一考虑,通过合并两部门达到精兵简政的目的,节省开支,同时使两业务协同发展,促进销量,提升业绩。”中投顾问IT行业研究员王宁远认为。王宁远表示,合并后惠普将集中精力提升企业创收能力,将PC、打印机和IT服务业务进一步整合提升,同时或将成本节约部分用于加大企业产品研发环节,提升产品竞争力以吸引消费者。
改革前景不明
惠普任命eBay前CEO惠特曼接替李艾科的职务,希望惠特曼能带领惠普走出低谷。但是,面对李艾科留下的烂摊子,惠特曼的任务显得十分艰巨。
IT巨头的转型,有两个方向,一是走苹果的消费电子模式(个人市场),一是走IBM的软件服务模式(企业市场)。然而,船大难掉头,大型IT公司的转型谈何容易?摩根大通分析师马克·莫斯科维兹就表示,尽管大型IT公司扭转颓势并非不可能,但那是个缓慢而痛苦的过程。“迄今鲜有大型IT公司高调宣布扭转经营颓势,且在短期内实现目标的先例。就我们所知,只有两家公司成功扭转过颓势,那就是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 )和苹果公司(Apple)。但它们都花了五年多的时间,才见到曙光。惠普的改革才刚刚进行了两年,无疑未来的路仍旧不会平坦。”
对惠普而言,不论是走苹果模式,还是走IBM模式(这种可能性更大),都需要惠普拥有完整的垂直整合能力,而这也是惠普面对竞争对手的软肋所在。如果学习苹果模式,惠普需要为客户提供从硬件到应用的所有一切,包括硬件设备、操作系统、应用商店、内容服务等等,显然,惠普需要大量补课才能拥有这方面的能力。在这方面,苹果、微软、谷歌(谷歌收购摩托罗拉移动,就是要强化自己的垂直整合能力)等公司已经布局多年,目前的惠普没有实力,也没有技术根基与它们展开正面竞争。
惠普这几年一直强调向服务转型,IBM模式成为苹果发展的大方向。但是,在这条路上,IBM、甲骨文(Oracle)和微软也早已严阵以待。惠普尽管通过收购Autonom y公司修补了企业搜索方面的差距,但在数据库、中间件、协作软件、业务应用程序、分析软件等方面,惠普与竞争对手相比差距甚大。
不过,惠特曼本人对惠普的改革似乎充满信心。她跟史蒂夫·乔布斯一样,年薪只有1美元。惠特曼要让自己手中握有的大量期权能够兑现,必须大幅提升惠普的业绩。多位惠普中国区的高层也告诉南都记者,惠普的迷惘期会过去,看好惠特曼带领惠普进行的改革,并期望惠特曼能尽快访问中国。
[时间:2012-03-28 来源: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