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涌:网络时代纸媒未必不能繁荣

网络纸媒

  近日,不列颠百科出版社宣布有244年历史的《不列颠百科全书》印刷版寿终正寝,彻底转向数字化、网络化。无独有偶,《纽约时报》在试行了一年的网站订阅制度后,于3月20日宣布,把读者每月能够读到的免费文章从20篇降到10篇。短短几天之内两大权威出版机构的戏剧性变化,颇有一些启示意味。

  《不列颠百科全书》的停印,在文化心理上的冲击显然更大些。在其244年的历史中,《不列颠百科全书》以无可置疑的权威成为英语世界中高产阶层的“文化家具”。大家觉得不在书架上摆一套就显得缺乏品位和层次。 《不列颠百科全书》的流行度在1990年达到高峰,卖了12万套。之后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而急跌,2010年最后一版印了仅仅12000套,至今仍有3500套没有卖完,以不足1400美元的折扣价在网上兜售。我对这32册的精装宝贝注目良久,很有买下来收藏之意。但想想当年白拣来又送走的那套,还是舍不得下手。

  众所周知,多年来 《不列颠百科全书》在网络媒体上受到维基百科的有力挑战。维基如今是世界十大搜索网站之一,词条多达400万,《不列颠百科全书》则仅有10万。独立的比较研究揭示,维基百科的错误率和《不列颠百科全书》几乎相差无几,而且查找方便,特别是通过点击链接而搜寻引用文献易如反掌。这些都使《不列颠百科全书》相形见绌。

  但是,《不列颠百科全书》的出版人JorgeCauz强调:“停止印刷版的这一天绝对不是个悲哀的日子,我们已经彻底数据化了。 ”有关报道确证,《不列颠百科全书》因为网络的冲击而赔钱,但2004年后有了转变。不列颠出版社通过发行相关的普及知识和教育读物来获得其85%的收入,只有15%的收入来自百科系列 (1%来自《不列颠百科全书》印刷版本身)。如今,有50万订户每年花70美元购买《不列颠百科全书》的网上阅读权。简单的算术就可以揭示:50万乘以70美元的年订费是3500万美元,可见网络销售的利润还是相当可观的。 《不列颠百科全书》从印刷版向数据化、网络化的转型,应该说比较成功。

  《纽约时报》则提供了另一个范例。最近几年,纸媒形势严峻,《纽约时报》持续亏本。只有《华尔街日报》、《经济学人》等几家纸媒能够抵挡网络的冲击。不过,《纽约时报》穷则思变,一年前开始了网上阅读收费订阅制度。如今网上的订户已达45万以上,每月订费15、20、30美元不等。要知道,《纽约时报》纸质版发行量不足115万,周末版164万多。印刷递送成本相当高。第一年网上订阅赢得了45万订户,可以说是凯旋般的胜利。所以,《纽约时报》胆子大起来,一下子把免费阅读的文章数量砍下一半。这无疑是逼着大家付费进行网上订阅。

  网络和数字化时代对纸媒的影响不言而喻。但是,《不列颠百科全书》和《纽约时报》的转型证明,传统权威媒体未必像人们过去所预料的那样式微。固然,网络化戏剧性地降低了媒体的准入门槛,似乎人人都可以办 “媒体”。然而,全面深度的新闻和分析,还得靠 《纽约时报》这样的老字号来担当。维基百科固然冲击了《不列颠百科全书》,但50万订户每年付费网上查阅,无疑证明了其知识权威的价值。有分析家指出,维基百科虽然无所不包,错误率也不断降低,但词条往往缺乏专业性的框架,有时枝节堆积了许多,核心问题却浮皮潦草。由世界一流专家执笔的《不列颠百科全书》则坚守专业框架,详略得当,不至于避重就轻。

  看来,知识和媒体权威在网络时代并不仅仅是幸存,日后说不定还会更加繁荣。这就和品牌一样,是这个世界离不开的。从《不列颠百科全书》和《纽约时报》的转型看,其成功的基本条件是网络知识产权的严格保护。因为有了这样的保护,其网络产品无法随意被转发,读者会不停地到原网址来访问。于是,各媒体的网络版争奇斗艳,都办出了特色。我是纸媒的信徒,订阅四份日报,还有四五种周刊、月刊,根本看不过来。但是,守着这些过量纸媒,还要到这些纸媒的网站上访问。因为这些网站有不少纸媒本身无法容纳的文章、博客、视频以及和读者的互动留言。老字号的生存固然有赖网上的开发,网上阅读也需要依托不少老字号。在这样的格局下,网络的繁荣就不至于产生权威沦落、“信息失序”的局面。

  中国的纸媒也同样面临向数字化、网络化转型的局面。但看看各报纸的网站,往往千篇一律,多是把纸媒上发表的东西贴出来而已。各大门户网站转载纸媒信息也相当随意,摆出一副“转了你是看得起你”的架势。这种利用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所建立的垄断,自然使各纸媒丧失了经营自己网站的动机,从长远看,会妨碍媒体的繁荣。可见,网络化时代的知识产权保护,已经成为中国媒体所需要研究的一大课题。

  (本文作者为美国萨福克大学副教授)

[时间:2012-03-27  作者:薛涌  来源:解放网-新闻晨报]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