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曙松:以结构性减税加速经济转型

巴曙松减税经济

  2012年3月7日消息,据经济之声两会特别专题《十大评论员看两会》报道,今年两会期间,在全国政协分组讨论会议中,部分委员说,虽然去年(2011年)9月提高了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但很多人仍然“没感觉到减负了”。因此,众多政协委员提出,要为个人和中小企业,尤其是需要扶持的企业在税收上减负。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来“评说两会热点,洞察财经大势”。

  衡量税负水平需关注财政支出

  在全国政协分组讨论上,全国政协委员、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审计合伙人张国俊对目前的税收制度做出了这样的比喻,他说“我们在加税时,速度如刘翔;在减税时,速度像蜗牛”。他认为,我国的税收收入多年来以远高于GDP增幅的速度在增长,比如去年税收收入比前年(2010年)增长22.6%,而同期GDP增幅只有9.2%左右,税收增幅远远超出了正常范围。巴曙松表示,无论是年度的总税收还是增收的水平,2011年都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光2011年增收的1.4万亿差不多就相当于2001年全年的税收收入,所以这引起代表的广泛关注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巴曙松:怎么才能衡量税负水平的高低呢?有多种方法,一个就是当前总税收占GDP的比重,包括整个宏观总税负的测算,包括GDP的增长速度。当前在强调扩大内需、经济转型的背景下,如果大量的资源集中在政府这个主体,那么供企业和居民扩大内需的资源就会少一些。

  但是要注意一点,不能仅仅就财政收入谈税负水平,还是要把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联系起来谈。在税收增加的同时,财政支出也相应增加了,关键就是看这些支出怎么促成经济发展,怎么促成经济转型,在完善社保、医疗基础设施等方面做了哪些事情。所以既要考察税负的增长,也要看支出特别是总量的增长或者结构投向哪里。就好像大家认为房价高,需要政府来建保障性住房,这些相应的都需要更多的财政收入来支持。

  财政收入需帮助解决民生问题

  对于税负问题,昨天(6日)下午的发布会上有记者向财政部部长谢旭人提问,说“去年财政收入超十万亿,增幅24.8%,会不会出现与民争利”的情况。对此,谢旭人部长说,“财政收入与居民收入并非简单的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巴曙松对此表示赞同。

  巴曙松:确实不是简单的此消彼涨的关系,但是在整个国民财富创造国民收入分配的大蛋糕里面,政府所分配的比重高,当然留给企业和居民相对少一些,但是不是简单的替代关系。如果政府的收入是用来更好的帮助企业实现经济转型,让它能够找到新的增长点,提供公共服务以帮助居民完善社保医疗体制,减少后顾之忧,提供好的公共服务,这个高低也无可厚非。因为地方政府提供的服务使企业和居民少了后顾之忧,就有更多的资源投入企业生产、技术进步,居民有更多的资源去消费,一样的是达到类似的效果。但是如果是投向方面不是更多的用在与民生相关的方面,那它的税负和老百姓之间的福利可能没有特别明显的相关性。

  减税是经济转型的必然需求

  在今年两会上关于税收也有一个热词,就是“减税”,这是很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呼吁的,说减税其实是大势所趋。巴曙松指出,减税是经济转型必然的需求,也是在当前经济回落时期保证经济软着陆很重要的一个政策工具。

[时间:2012-03-07  来源:中国广播网]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