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其昌:高仿真印刷让名人字画走进万家

高仿真印刷

  让国宝“失而复得”

  行业外的人可能不太熟悉隋其昌。2009年11月北京第四届文博会上,展出了一幅应用高仿真印刷技艺、数字印刷技术制作的艺术品《圆明园四十景图咏》,让已离开中国100多年的清朝乾隆年代《圆明园四十景》“现身”北京。当时该事件引起社会轰动,受到海内外关注。其制作者就是隋其昌。

  清乾隆年代的真品《圆明园四十景》是奉乾隆之命,由宫廷画师沈源、唐岱二人历时十载合作完成,每幅画卷均有乾隆对景致的诗作,共40幅作品。1860年《圆明园四十景》被法国军队掠走,至今仍保存在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直到1983年法国学术界把《圆明园四十景图咏》底版赠予圆明园,才由隋其昌、北京印刷技术研究所将图咏成功做成了高仿真的复制艺术品。

  此长卷一出,即得到社会各界好评,被誉为“圆明园上河图”。2010年9月,隋其昌代表北京印刷企业,带着为展会精心准备的图咏、唐卡、万里长城图、佛像等参加了在台湾举办的第六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受到台湾印刷界、书画界的高度评价。

  让名人字画走进万家

  北京印刷业的高仿真印刷技术在国内首屈一指,隋其昌功不可没。

  从1952年算起,迄今为止他进入印刷行业60年。他是新中国建立之后首批被送往德国学习的印刷工作者,是国产明胶干版的研究者,也是中国最早使用电子分色机的专家。曾担任北京新华彩印厂副厂长,说起那段经历,他告诉记者,在北京新华彩印厂时,技术的事全归他管。他说:“我这一辈子,印刷、制版、搞研究找我。我是技术厂长,专门搞研究,怎么高科技怎么来。”

  退休之后,他创办了天可嘉语(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从国企转到民企,开始了他的艺术品复制技术创新之路,他要让藏于宫廷、束之高阁的艺术珍品走下神坛。用他的话说,要让“名人字画进万家”。

  他认为,在加强对书画真迹的直接保护外,还要让艺术珍品以一种新的方式进入寻常百姓的家中,让老百姓在家里就能欣赏到博物馆中的藏品,让老百姓花几百块钱、1000元就能买到一些名人字画的复制品。不仅如此,他还利用这项技术向家具领域拓进,制作了仿古大屏风、桌屏、插屏等。

  作为天可嘉语(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顾问的他,凭借对高仿真印刷技术研发的贡献,荣获2010年第十届北京印刷协会颁发的印刷进步奖。同年5月,老爷子还向北京房山第二职业学院无偿赠送了两台电分设备,用于学校的教学实践。

  让文化创意产品“落地”

  现在最让他发愁的是,他研发的文化创意印刷产品怎么能找到一个展示的平台。为了推销《圆明园四十景图咏》,他曾到北京圆明园实地考察,与公园达成合作协议,给他200多平方米的房间展示,不收租金,每卖出一幅画,双方按比例提成。老爷子说:“这既扶持了我,也给公园增添了色彩。就是地方太远,冬天去的人少。”

  为了推销他们应用高仿真印刷技术制作的家具类产品,他到过高碑店,可惜那地方更远,人气不足。北京的798也去过,还是远。地处北京市中心的北京胶印厂文化创意产业园,他去看了一次,考虑到租金问题,最终选择了放弃。

  最近老爷子又为研发的新产品——光屏画框如何推向市场愁着找不到地方展示。这种新品是在艺术品的画框上加入了高科技含量——画框跟普通画框一样厚,晚上能发光,打开以后跟看电视一样,画面有多大,光就有多大,而且光源均匀,采用环保的冷光源。这种产品目前已经有人订货了,但大多数人没机会看到,老爷子想让更多的人看到,给新产品找一个接地气的销售渠道。

  “您看上哪块地方了?”“我看北京‘新华1949’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就行,但不知道人家那里租金贵不贵?在那办个画廊不错,附近有批发市场,人流比较多。”

  隋其昌向记者感叹道:“一个好汉得三个帮,我们现在题材有了,文化创意产品也符合中央精神,就是没地方展示。没有门脸怎么能卖出去呢?”

[时间:2012-02-22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