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企业”已被置于放大镜下,备受荣宠。
市场在变,企业也在变,这是市场经济的运行法则。老企业要么发展壮大,要么消亡;新企业也会不断涌现,推动市场向前发展。新陈代谢始终是市场发展的主要特征,微型企业的应运而生,标志着市场运作进入一个新时期。
自由而生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由计划经济脱胎而来,需要不断完善和发展,市场处在转型期,多种经济成份的企业会以各种形式参与市场分工,谋求利益。记得改革开放初期,在印刷行业,一把机刀、一台元盘创办印刷企业的事例很多,企业在创业之初,受限于资金不足与人员缺失,很难达成规模,多是在长久的市场打拼中,才逐步在市场洗礼下“滋润”起来。
而今“微型企业”的概念,让那些甚至难以担当中小企业称谓的市场“微生命”,以明确的身份得以立足。在多方关注的眼光中,来自于重庆市的举动最为引人瞩目——率先给微型企业定位,出台了诸多扶持微型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工商部门还专门设立了微型企业科,为微型企业铺就绿色通道,提供服务,着力打造微企的孵化基地。可以说,微型企业是市场化运作的产物,但同时也在政府的支持、社会的关注中逐渐“发力”,甚至于掀起新一轮的“就业热”。
微者力量
什么是微型企业?重庆市的规定更为细化:资金在10万元以下,人员在20人以内称之为微型企业。微型企业既是吸纳创业,解决就业难题的重要渠道,又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抓手。一直以来,中小型企业的生存状态一直是国家关注和扶持的焦点,政府不断出台优惠政策,并鼓励人们积极创业。重庆推出的此条规定,则进一步对扶持进行“细化”,更加有利于政府或金融机构对微型企业的直接“照顾”。
在20多年的市场经济实践中,民营企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撑,这早已是不争的事实。随着其不断壮大,也逐步为国民经济构筑起“半壁江山”。民营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市场经济的开放与自由,而微型企业的产生又恰是民营与市场经济结合下的“原始产物”。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一批批家族企业在“全民经商”的躁动与狂热中崛地而起。“夫妻店”、“兄弟店”、“姐妹店”,各类资金不足、人员不多、规模不大的“小作坊”比比皆是,微型企业的称谓对他们而言再合适不过。
除非是有着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不然很难有企业一落地便是巨型“身姿”。由小到大是众多企业必经的发展过程,纵观宏大的上市企业也多是没有例外。据美国知名财经杂志《福布斯》最新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9月30日,在我国沪深两地证券市场的上市企业一共有2272家,1268家为民营企业,其中460家为家族企业,占整个上市企业总数的20.2%。而“夫妻店”的家族企业达到209家,接近460家家族企业的一半,比2010年的110家,几乎翻了一番。
可见,在培育市场的过程中,民营企业是不可忽视的主题力量,而微型企业又是民营企业不可忽视的主体形态。具体到印刷行业,虽说上市的印刷企业并不多见,但类似“夫妻店”的家族企业却不在少数,产值过亿元的企业也同样很多。就在全国百强印刷企业中,有不少企业也是由家族企业发展而成。
企业在市场历练中能否步步“升华”,谁都难以预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多多关注成长中稍显“脆弱”的它们,能够助力其在复杂多变的市场中走得愈加久远。
[时间:2012-02-27 作者:林畅茂 来源:《印刷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