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传媒企业"掌门人":三问出版产业

出版

  日前,一场出版传媒企业“掌门人”和媒体记者的见面会在新闻出版总署举行。会上,关于出版企业上市融资、走出去战略、人才建设等问题被摆在桌面,来自中国出版集团、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中国科技出版传媒集团、中南传媒、中文天地出版传媒、凤凰出版传媒等出版传媒企业的主要负责人直面热点,一一回应。

  一问:上市融资是出版业做大做强的有效手段,但上市“圈来的”那么多钱,主要用来做什么?

  中南传媒董事长龚曙光:上市的目的不是为了圈钱,圈多少钱可能是股民最关心的,但不是我们最关心的。我们上市是为了使一个过去带有很强行政色彩的企业,成为一个真正的现代企业。好企业有各种标准,在中国受到大众普遍接受的一个标准还是上市。

  中国最大的广告牌子是什么?就是上交所和深交所的股票显示屏。每天有四个小时挂在这个屏上,这个值多少钱?此外,我们获得了跟世界级企业平等合作的机会。过去如果跟世界500强企业合作,它可能对你公司要进行好几年的资质审核,现在只要说我是中国哪个市场的上市公司,它就会来答应跟你谈。因为它知道,一个复杂的审核过程,政府已经做了,市场已经做了。最后才是融到的40多亿怎么用?这对我们是重要的。面临技术带来的巨大转型,我们获得了资本金。有了这样的资本金,投资的时候就会更理直气壮。

  凤凰出版传媒股份公司总经理周斌:这么多钱怎么办?对于凤凰出版传媒来说,打个比喻,如果出版主业作为一把文化发展的利刃的话,资本就相当于磨刀石。在渠道升级、产品升级、技术升级等方面,这些钱都正在和即将发挥它们的作用。

  中文天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文:利用资本平台来获得资金、获得资源,目的不是钱,不是为钱而钱,而是为了把我们企业做得更规范、更优质,为了把我们的主业做得更好。我们现在有13亿的计划,是要跟股民见面的,他们不认可,这个股是要掉下来的。

  二问:出版企业都在争先恐后做大做强、成为“航母”,但为什么没有哪个企业能成为世界级的大集团?

  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党委书记李朋义:从另一个角度回答,就是世界大型出版传媒企业是怎么做大做强的。我始终坚持,是三种力量做大做强了世界出版传媒业。第一种力量是资本的力量。近半个多世纪以来,世界出版业的大型出版传媒集团无一例外都是靠上市融资、兼并联合重组做大做强的。世界出版业的格局是靠资本的力量来进行调整变化的。第二种力量是资源的力量,通过整合各种世界级优质资源做强主业。第三种是先进技术的应用。

  反过来,中国为什么缺乏有影响力的大型出版传媒企业?我看以上几个方面都缺乏。所以说,中央提出的“三改一加强”非常符合世界出版业发展潮流。改革,就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现代产权制度,进行股份制改造。改组,就是打破条块分割,建立竞争有序、统一开放的大市场。改造,就是进行技术改造。当然还要加强管理。

  中国科技出版传媒集团总裁柳建尧:出版企业不仅承担着传输中华文化、把中国作者所创造的知识传输出去的使命,还要实现本地化经营、投资国外企业,这是走出去的终极目标。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国企业收购全球知名品牌的案例也会在出版行业发生。

  中国出版集团总裁谭跃:现在,文化跟着什么走?是跟着产业和财富走的。有一个判断,中国产业走出去,中国的投资走出去,中国的企业走出去,我们的文化才会形成一种势头。

  三问:出版企业如何打造一支高水平、国际化的人才队伍?

  中国出版集团总裁谭跃:文化产业的核心是人才,如何培养一支能够展望未来十年的国际化的出版队伍?第一,还是要重视现有人才。如果我们没有人才,一定是领导眼光有问题,我们一定是有人才的。第二,人才的结构问题是要靠引进的。第三,引进可以有多种方式。企业兼并的频率越来越高,从表面上看是并购了一个企业,再深层看是掌控了人,所以通过并购来集聚人才是企业壮大的本质所在。现在重点的还不是产品问题,重点是人才问题。

  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党委书记李朋义:国际化的人才直接来自于国际市场。通过兼并联合重组可以得到人才,通过国际合作,跟国外的大型出版企业进行人才的交流合作,比如说互派管理人员或者互派编辑人员。还可以通过自身培养。如何培养?我觉得,要真正地培养国际化的人才,第一还是外语。因为要把这门外语学好了,能够去交流,能够去做国际业务,最难的是外语,而非出版专业。

[时间:2012-02-16  来源:新华网]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