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危机来自方方面面,产品质量、劳资纠纷、对手竞争、财务问题,甚至企业高层问题都有可能导致危机发生,从而影响企业正常的发展。当危机蔓延开来,产品滞销、渠道受阻、投资者抛售股票、媒体负面新闻铺天盖地人人皆知,意味着企业必须去马上展开公关沟通,尽可能消除和承担由此带来的各种质疑和损失。公关危机中,怎样有序地进行危机管理?危机管理过程中要注意哪些关键问题?
第一节点:危机预防(Prevention)
Prevention is better than cure(预防胜于治疗)。这是医生经常告诫病人的一句话,古人也有一句经典的话“防患于未然”,都是讲事先预防和警觉的道理。对危机进行预防,可以有效防止危机的产生、从而阻止危机的蔓延,最终控制危机,化解危机。
对企业来说,危机预防首先应该是一种战略思想,缺乏危机感的企业只能苟且一时,当遭遇政策调控、市场变化、对手挑衅和媒体诋毁等众多挑战时,往往茫然失措,甚至一蹶不振、丢盔卸甲,那时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危机意识的建立应该从上到下、贯穿到企业发展的每一个方面。很多优秀的企业这方面具有预见性,如深圳华为公司,几年前其总裁任正非就在书中表达了浓重的危机意识,“华为总会有冬天,在冬天没有来临前,我们要准备好棉衣”。高层管理者作为企业的掌舵者,高屋建瓴,从战略层面看待企业的每一步发展,洞悉市场的千变万化,这是一个优秀的企业必须具备的素养。
第二节点:危机准备(Preparation)
危机的爆发,一般来说,都有其征兆和苗头的。危机管理学中,有一个著名的法则“海恩法则”是这样阐述危机的:每一期严重飞机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个轻微的征兆,每一个征兆的背后,必然有300起事故的苗头,每一起苗头的背后必然有1000起事故的隐患。
因此,危机的发生发展是一个过程,在过程中进行监控,并及时预警和处理,是能够对危机进行有效管理的。为了更好地进行管理,管理者需要一方面进行组织方面的准备,另一方面进行资源方面的准备。
第三节点:危机应对(Response)
这个过程我们可以称为危机响应,或者危机应对,也就是危机发生后的处理和解决阶段。及时的响应、有效的应对,可以挽回损失,甚至可以化“危”为“机”。
危机应对考验一个组织真正的管理能力和智慧。“刀尖上跳舞”,险象环生,一招不慎,满盘皆输。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中,三鹿奶粉集团面对消费者投诉,傲慢自大,由此招致全国媒体的讨伐,品牌危机瞬间爆发,一个奋斗了半个多世纪的国有企业,从河北石家庄走向全国,家喻户晓,如今已是灰飞烟灭,不见踪影。在中国乳企中,这个企业实力不可谓不强大,当地地方政府不可谓不支持,但为什么突然崩溃了呢?王生升老师认为,在企业危机管理过程中,三鹿忽视了和消费者早期的沟通,加之乳企间激烈的市场竞争,于是,危机的多米诺骨牌被推倒,当三鹿在危机发生前捕捉到相关征兆时,草率了事,没有评估三聚氰胺对企业、对这个行业的危害,造成危机应对乏力,当负面新闻扑来而来,三鹿四面楚歌,被当做乳企中公关危机的“先烈”。之后,我们也看到这个行业中的企业出事,但没有一家像三鹿般快速夭折,这显示了不同企业在危机应对方面的巧妙和智慧。
第四节点:危机修复(Recovery)
危机当中,企业通常忙得应接不暇,如果公关沟通顺畅,各方的批评会逐渐回落,媒体的负面报道也会随之减少,企业形象得以重建;如果在公关传播中措施不够得力,企业形象就得不到恢复,危机像一个幽灵,始终牵绊和制约着企业的正常发展。“修复“二字,有“修补”、“恢复”的两重含义,修复的目标是修正企业危机管理的短板,重塑和恢复企业良好的正面形象和商业声誉,它是一种有意识的改变被动局面、恢复声誉的举措。王生升老师认为,修复阶段,要重新审视危机缘由、评估危机损失、健全组织机构、加强制度建设、进行全员总结。危机恢复过程是跟预防、准备、应对形成一条管理链,相辅相成,完整解释了危机管理阶段的工作侧重。
[时间:2012-02-14 作者:王生升 来源:慧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