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华出席《财富》全球论坛的柯达全球董事会主席兼CEO的彭安东出现在北京记者见面会会场时,容纳近两百名记者的大厅突然熄灭了所有的灯火。3天前他刚被宣布担任这一职务。黑暗中,一个声音透过麦克风高昂地响起:“这是黎明前的黑暗……”等到灯光重新亮起,满头银发、一身庄重的彭安东站立在主席台上。
对于昨天这段开场白,人们都猜它出自叶莺(柯达大中华区主席)之手。如果非要对
这段开场白进行大胆猜测的话,也许这样的结论更容易被接受:59岁的彭安东在“黑暗”中亮相,正好象征其受命于危难之中的事实。
今年第一季度柯达亏损1.42亿美元。所有了解柯达的人都知道,彭安东面对具有111年历史的柯达,远比解决1.42亿美元的亏损要复杂得多。
柯达在“拐点”上换将
彭安东有着辉煌的过去,其最佳战绩创造于柯达在数码影像领域的强大竞争对手惠普公司。柯达公司以这样的文字叙述新CEO的背景:“他曾在惠普公司任职25年,曾担任公司副总裁和公司执行委员会成员一职。他曾经担任惠普公司消费业务总裁,引领惠普公司建立了数码影像和电子出版业务。”彭第二次重要的从业经历是担任金普斯(Gemplus)国际智能卡公司的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领导该公司于2000年12月成功上市。
彭的这两次从业经历正好被柯达看中:一方面,数码消费市场的经验,正是柯达当务之需,另一方面,技术与金融市场方面的能力,与柯达正进行数十亿美元的种种收购活动密切相关。
“这是一个转折点,”彭安东说,“柯达交给了我一个百年不遇的机会和挑战。”
柯达正处于2003年年底宣布的削减全球制造成本计划的中间阶段,15000人的裁员计划现在进行了一半;预计将花费30亿美元进行的收购计划还在进行中;总部罗彻斯特的管理成本正面临削减……
挑战:一手画圆一手画方
自从2003年柯达数码转型的战略确定之后,这位拥有昔日的世界第一影像巨头,进入了“左右手互搏”的发展状态。
彭对记者称,他面临的最大挑战正是传统业务与数码业务之间的巨大差异。“这是两个非常不同的领域,传统领域比如一个胶卷产品的设计开发周期是3年,它在市场上的销售寿命则长达10年,而且可以一直保持相当高的利润。”彭称,“而数码领域的产品开发周期只有6个月,销售寿命也很短,利润非常薄,这就要求我们在这个领域快速地商品化,并通过销售量、售后服务及配件出售来赚钱。”
彭还强调,我们不会在任何国家和市场放弃传统业务,在一些发展国家中传统业务还在上升,我是一个中立派,在技术上,我们完全看消费者的需要,当然,这无法阻止我们大力在数码方面的投资。
此外,由于两种业务的巨大差异,在供应链上的整合,也让彭伤透脑筋:“我们不可能再像传统业务中所做的那样,保持那么大的库存。”
快,快,再快些,也许成为彭在柯达发出最重要的命令,柯达再也等不及了,如果没有足够的速度,柯达将难脱跑落大势的命运。
三代CEO接力就为这一棒
叶莺对新任领导有一番盛赞:“如果说邓凯达是一个人文的CEO,那么彭安东是一个科技的CEO,在柯达一百多年的历史上,还没有哪一个领导者,有这样丰富的技术根基和资源。”人们的普遍期望是,彭能给柯达新兴利润点———数码印刷业务带来增长。
也许在这项平衡性要求很高的游戏中,温文尔雅、谦逊内敛的长者彭安东,比那个人高马大、两眼放射着热情目光的邓凯达,更能让柯达的投资者放心。把柯达最近的三任CEO联系起来,就不难看出,在这场让柯达冲过死亡之线的接力赛中,现在已经是最后一棒。
邓凯达之前的柯达CEO裴学德,在敲醒这位沉睡的影像巨人之后,超常规地提出了“中国感光业全行业合资计划”,这就是此后成为现实的“98协议”。事实上,在中国的重金投入,为巨人换来了腾挪转型的空间。
现在轮到彭安东了,他已经没有在中国避难所多呆的时间了,柯达数码转型到他已经是最后一棒。2003年,在彭安东走进柯达的第一天起,邓凯达与彭就建立了一个“君子协议”,这个一直不为外人所知的协议,其结果是一年之后邓将柯达的接力棒交到了彭的手中。彭向记者透露:“柯达必须在三个数码影像业务领域扮演全球第一或第二的角色。”否则,可以想象这位巨人将如何地被淹没在数码洪流之中。
[时间:2005-05-17 来源:新闻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