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邦赛丽包装印刷产品引领柔印技术

  自1873年杜邦公司推出CYREL柔性版以来,感光树脂柔性印刷技术已走过了27个年头。在欧洲,柔印正稳步上升,占领了相当的市场份额;在美国,柔印已成为印刷市场上最为普遍采用的技术,超过传统的胶印和凹印成为使用量最大的印刷方式。在中国,随着1994年大马东洋激光、德国福莱柔版和新加坡任氏电脑等一批海外公司进军中国市场,中国的柔印事业也吹响了号角,但与欧美的差距还非常大,这是一项任重而道远事业。作为柔印技术领导者、环保的倡导者之一的杜邦公司,非常看好中国柔印的发展前景,一直致力于中国柔印市场的开拓和教育,并不断的把先进环保的柔印制版技术介绍到中国来。 

  杜邦中国有限公司赛丽包装印刷产品大中华区经理先生梅晓东先生在一次访谈中介绍:近两年柔版包装印刷在国内发展很快,特别是在纸箱包装方面。杜邦公司也顺应潮流推出两种新技术:数字制版技术和热敏快速制版技术。这两种技术可以使柔印在质量上、成本上与胶印、凹印媲美,甚至在某些方面有所超越。数字制版技术可以提高分辨力;而热敏快速制版技术是一种革命性的技术,曾在Drupa 2000上展出过,目前在国内首推。使用这种技术的制版设备不同于传统的柔版制版设备,不需使用含有化学物质的溶剂,对制版的环境也没有特别的要求,不需要专门建立制版设备的厂房。打个比方,在我的睡房里就可以制版,对我的健康没有损害,它是一种很环保的产品。如果这种产品再与我们的数字技术结合起来,从质量、工作环境和环保方面来说将是目前柔版制版最好的组合。

  中国市场与发达国家的包装印刷市场确实还存在一段距离,主要在人均收入、包装需求方面。举个例子,发达国家每人每年在包装上花费平均为300多美元,而在国内可能才30多元。单纯从技术方面说差别并不大,比如世界上最好的柔版印刷机在欧洲、美国有,现在国内也有了;世界上最好的干法柔版制版技术去年刚刚在Drupa2000上推出,现在国内也有了。中国的包装印刷市场还不能象发达国家那么成熟,不过这两年国内这方面的发展也很快。

  有数据表明,在欧美的包装印刷领域,柔印差不多占据了30%,而在中国只占不到5%。尽管距离很大,但同时也说明了国内的发展空间也很大。在这次主要以胶印为主的展览上,我们感觉到有很多人对柔印的兴趣很高,因此我们对国内的柔印市场也是非常有信心的。 

  中国市场对于柔印技术还需要一个认识的过程,另外投资也有一个过程,而且这两个过程开始都会慢一些。只有柔印机的数量不断增加,印刷的量才会越来越大。从最近的情况来看,很有加速的趋势。

  目前,在中国的柔版制版公司不少,高质量的制版公司,上海有4家,大连有1家,其它城市也有,其中上海还有1家柔版数字制版公司。这些公司已经能提供质量高、价格比较低廉的版材。贵只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按理说现在的价格相对来说并不贵,五年前只有一、两家柔版制版公司时,那时候没有什么竞争,价格会贵一些。现在制版公司多了,由于他们形成了竞争,市场上普遍的版价在下降,现在的版价已经非常合理了。

  成本与市场规模的大小以及用量是有关系的,我们相信如果柔印市场继续发展的话,成本方面的优势可能也会慢慢的显示出来,这需要一个过程。不过这方面不是我们所看到的主要障碍,主要的障碍还是刚才所说的认识过程,能对柔印技术认识多少,掌握多少,对工艺懂多少。杜邦在这方面很早就有投入,对用户进行不断的培训和教育。其它的比如成本、数量,都是要一个过程的。如果柔印的占有量不是现在的5%,而是20%,到那个时候,相信柔印的经济优势会更加明显。

  虽然杜邦只是印版的供应商,按理说相比于别的大型印刷机制造商来说好象处于配角地位,但奇怪的是杜邦却总能成为技术的领导者。柔版开始的时候是使用橡皮版,质量很差,杜邦发明了光敏树脂柔版后,突然把柔印提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在五年前又研制出数字树脂版,现在又推出了干洗无溶剂的制版设备,始终都是在领导潮流。销售方面虽然是代理制,但是我们一直都给这个市场很大的支持。在上海有专门的客户培训中心,专门培训使用杜邦产品的客户,同时也请用户过来共同交流新技术。下一步我们觉得应该让用户走向印刷高档化产品,要向上提升他们的技术,给他们更多的培训机会。

  在上海的杜邦培训中心,去年接待的人数超过了200人,再加上直接服务客户以及开办的讲座的话人数就更多了。公司还要加大力度把这个产品推出去,西部也要加上新的力量,杜邦赛丽在国内的投入五年之内起码翻了两番。

  柔版应用的主要对象之一是瓦楞纸箱,这是不可阻挡的,也是我们的增长点,用量非常大。您所指的可能是窄幅方面的,中国引进了150条线,生产方面可能有1/3很好,1/3一般,1/3不好,甚至根本就不行。为什么呢?主要是看印刷厂在投资的时候所作的决策,单从印刷技术上来讲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如果这些客户在投资之前先了解了市场,比如印制烟标、酒标,然后才投资,这是有目的的正确的投资。而一些客户是为了上项目而上项目,为了拿到一笔贷款,听人家说柔版不错,上了生产线以后却没有市场,所以就经营不下去。因此不是说这种技术不好或者说无利可图,而是市场方面不对路,问题不在于技术,而在于经营的方式。 

  为什么凹印和柔印在中国有这么大的反差,主要是凹印在日本主导包装印刷领域。凹印的技术相对来说容易掌握一些。但是它最大的问题在于环保,因为在中国的环保意识和要求没有在西方要求那么高,所以目前好象凹印还在增长。事实上,凹印有两个方面很令人担忧:油墨和制版过程。油墨含有有害的成分,对健康不利的,尤其是食品包装、卫生包装等,在欧洲明令禁止是不能用凹印的,而在中国现在没有这样的规定;另一个是在制版过程中版是要镀铬的,第一要费电,第二要有废液排出,对环境非常有害的,因此凹版在环保性能上远远不如柔版。在欧美,包装印刷多数使用柔印,尤其是软包装印刷,由于数量上比较多,因此能形成规模效应,成本就降下来了。而在中国,凹印已经形成了规模,因此它的成本就比较低。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当人们认识到柔印的环保优势,柔版前景是非常好的。 

  从目前杜邦赛丽销售额的增长来看,确实是非常喜人的。现在利乐北京和利乐佛山都使用杜邦的产品,都是柔版印刷方式,以后很可能其他的利乐厂都会转成柔印。另一个是学生奶的启动,也会推动柔版的发展。还有上海的国际纸业,全是柔版,根本就没考虑其它的印刷方式。又比如天津的一个瑞典人办的工厂,使用的是可以降解的包装材料,所选的是柔版印刷方式。因为北欧人环保的意识非常强,他认为中国以后的环保肯定是大有前途,所以把环保技术带到中国来,他们采用了柔印方式,目的是要让自己的产品在环保方面做到无懈可击。从我的观点来看,柔印以后的发展确实有光明的前景,同时也感到这支队伍正在不断的扩大,如果把这次参展的柔印厂商集中起来完全能占一个馆。

  在国际上柔版印刷被跨国公司接受的程度很高,虽然国内现阶段还是有一些的,但主要还是凹印占了很大比例,而且时间也很长。随着国内经济与国际接轨,中国加入WTO,欧美的企业进到中国来,如果在国外是柔版印刷,那么在国内也会选择柔版印刷,这实际上对柔版来说是一个带动,朝发展的方向带动,如P&G、百威等。

  在过去的印象中是凹印的质量好,柔印的质量不好。如果是印塑料薄膜,印刷过后肯定这个印象要加深。这次我们新推出的数字直接制版技术,是一个全新的制版技术,能达到凹印制版的175线,甚至更高200线。在制版过程中,凹印的周期要长,而且我们的这个设备能把柔印制版的时间缩得更短,由以前两、三个小时缩短到现在一个小时之内,所以时间上的区别就更明显了,制版工艺方面优势更突出了。有一些凹印制版厂已经注意到了这些,向我们了解的人当中搞凹印的很多。 

  总的来说,过去认为柔印质量不如凹印或胶印,现在转变了,在美国、欧洲这种数字技术已经成为工业标准。上海已有一家制版公司首先采用了这一技术,还有一些公司跃跃欲试。一家带头使用以后,大家会积极地参与竞争,明、后两年可能已经没有人再说柔印质量不如凹印了。

[时间:2005-04-28  作者:bisenet  来源:bisenet]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