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时代:网络报纸的多媒体功能

数字化 网络报纸 多媒体

  在“数字化时代”的今天,在网络上看报纸已成为许多网民获取新闻信息的一个越来越普及的日常活动。网络报纸又被称为“数字报纸”,它作为传统报纸“数字化工程”的主要组成部分,其样式特征及发展创新体现了“数字报业”的实现进程。网络报纸这种媒体形态一方面保持了纸质报纸的版式形式,最大程度地尊重读者的阅读习惯,另一方面又结合了互联网快速、方便的特性,因此,它在社会生活中的普及将成为一个趋势。

  一个新事物出现后,有不同的称谓是不奇怪的。由于学界和业并未在概念上严格界定,因此,目前有关在互联网上报纸形态的称谓主要有三种:“电子报”、“网络报”、“数字报”。当然,在不同技术阶段其具体形态有所不同,但鉴于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都是由数字技术处理过的、或多或少体现了网络多媒体特色,因此,业界将它们统称为“多媒体数字报”。

  网络报纸的共性特征

  脱胎于传统纸面媒体,利用网络数字技术二次成型,并在网络中发布、传播。从传统报纸本身的优势来看,报业在长期的运营过程中积累了丰厚的无形资产,并由此形成了其核心竞争力专业化的内容原创能力和公信力。这些是单纯的网络媒体所无法匹敌的。因此,这部分核心竞争力“触网”后最直观的表现形式就是多媒体数字报纸。

  二次成型后,多媒体数字报省去了传统报纸所需的印刷、发行的时间,使报纸的时效性更强。同时,它在传统纸媒体发行的基础上大面积拓展了发行空间,让报纸无限量、无地域限制地发行,全世界的人都可以上线阅读“网络报纸”。

  传统报纸通过版面编排来反映信息的主次、对比、联合、互补关系,揭示信息内容,将编辑部对稿件的评价形象直观地传达给读者,将编辑思想、内容、标题、文风、照片等都和谐地统一在版面上,报纸版面形式经过多年传播实践被一代代读者认可并接受,版面语言成为报纸最具特色和优势的传播手段之一。网络报纸继承了这一优秀样式,同样能够对读者视觉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和引导力,更为重要的是,这一样式的继承还使阅读者在全新的网络环境中找到了熟悉的阅读习惯,能够快速抓住兴趣点,提高阅读效率。

  网络报纸形式上的多媒体化是他们最为重要的特点,既推动了内容的丰富性和立体化,又同时为服务读者提供了有效途径。

  传播形式突破。这是多媒体数字报纸最直观、最重要的特征。它在新闻内容上突破了只有文字和图片表现形式的天然局限,可以方便地插入视音频内容或者动画,使得新闻报道真正做到“有声有色”,而且不受时间限制,想怎么看就怎么看,报纸从此不单单是拿来“读”了。同时图片的观感和质量也大大超过了新闻纸印刷的表现力;视音频多媒体对新闻传播的最终效果影响越来越大。如果不考虑传媒介质的时空灵便性,显然视频更有竞争力,因为它覆盖了报纸的视觉和广播的听觉。网络报纸的多媒体化可以充分发挥报纸、广播电视、移动手机各种媒体的作用,利用网络媒体集线性传播、非线性传播(不受时间限制)于一体的优势,融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在线直播于一体,调动各种媒体的形式和手段,全方位信息传播,通过组合达到最好的传播效果。

  出版时间、周期突破。网络报纸的优势在于更新速度快,并且阅读方便,不需要下载后再阅读。虽然目前太多多媒体数字报的出版时间和周期与纸面报纸保持一致,但在理论上,它已经具备了随时可出版的技术能力,一部分多媒体数字报已经实现了每日多次更新或出版,打破了原有的纸面报纸出版时间和周期的限制。从读者层面来讲,打破地域时间限制的在线或离线阅读将使信息接收变得更加自由通畅。

  查询导航方式突破。多媒体数字报在页面上基本具备导航功能,供读者自由选择。“版面导航”让读者可以任意点击一个版面序列,即可出现相应版面及主要新闻的标题,鼠标轻点标题,即可浏览相应文章或图片;使用“标题导航”,当天报纸全部文章的标题便一览无遗。点击版面上方的“按日期查找”,可随意查看往日报纸内容。

  互动性、服务性的突破。广播热线只能实现点对点交流,而不能同一时间面对更多受众互动。电视谈话受到空间和对象的制约,互动交流大部分是预设式的。报纸热线反馈由于时间的割裂没有办法实现同步的互动交流。而网络报纸在交互性方面有着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next]

  网络报纸服务亟待完善

  在服务性方面,网络报纸借助网络背景和技术,同样可提供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平台,例如,资料信息查询检索、在线订报、RSS定阅等服务功能已越来越普及。

  网络报纸多媒体功能也不能一概视为先进和无懈可击。需特别指出的是,我们在肯定多媒体功能正面作用的同时也应该客观地认识到,“多媒体功能”不是十全十美的,它在传播过程中也表现出了许多不利因素。

  超时空传播版权保护难上加难。网络报纸就像其他网络信息一样,在互联网上的传播是不受空间和时间限制的。也就是说,无论读者身处何地,无论是何时间,无论想看已发表的哪一期哪一篇,理论上都可以通过网络接收到相关信息,这是数字媒体的优势,但同时也引发了一个问题:内容版权。

  以往传统媒体也面对着这一难题,但由于发行地域、发行时间等条件制约,盗用版权者即使有所行动,但碍于制约因素,程度远没有网络媒体这么严竣。在网络上,原本向读者提供的往期查询、新闻搜索等功能可能直接为侵权者提供了便利,而“复制”、“粘贴”的简单操作更使大范围盗用轻而易举。

  超链接传播网络“漫游”分散受众注意力。在多媒体数字报中,以提供更多相关信息为目的的超链接技术被越来越广泛频繁地运用着:新闻背后以“关键字”为搜索条件列举着一系列类似性质或内容的信息,受众如有需要,可以直接点击并跳转到相关页面进行阅读,然后在跳转页面又可重复相关的其他跳转。从信息收集角度讲,这样的“相关信息”跳转固然会对受众深化理解主要新闻有利,但不可否认,这种页面跳转和阅读很可能使受众忘记此前最初阅读目的,而被跳转后的页面“俘获”并继续在网络中失去目的地“漫游”。这对集中阅读者注意力显然是不利的,对数字媒体后续内容的推介造成了一定难度。

  海量文本疲劳让接收效果打折。在当前网络技术飞速发展、海量资讯即时涌现、社会生活日益多元的背景下,数字媒体相较于其他大众媒体集中体现了“海量”信息的特征。但这一特征往往带来一项不利因素:公众在信息接受方面往往会出现“信息疲劳”的现象。笔者所说的“信息疲劳”,是指在当前信息量以指数函数的速度急剧增加、信息来源渠道不断拓宽的传播环境下,个人选择日益多元和接受的信息量却只能维持一定的量,很多信息公众都无暇顾及,即使是传统意义上的“敏感”信息。

  究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受众阅读的时间有限,精力有限,在面对过于丰富的信息时反倒无从下手,不知该如何选择了。于是,多媒体的传播优势反倒成了受众“信息疲劳”和“信息焦虑”的源头了。

  在线互动言论真实性与安全性遭怀疑,媒体公信力受损。网络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各取所需畅所欲言的平台,使传受双方的即时互动成为可能。数字报纸在受众互动方面普遍走到了传统媒体的前面,当然这种开放性和互动性无疑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受众接近媒介的权利。
 

[时间:2011-11-01  来源:和讯网]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