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为保护古代建筑叫停印刷厂建设

  清代广州十三行首富的潘家大院30余年来都是工厂车间,现在的潘家大屋,已是“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它的心脏部分现在是海珠区东鸣印刷厂厂房,西边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都被用来作广州市33中学校址,剩余部分仍旧住着潘家后人。

  走进潘家大屋的正门,即直达其中心地带---东鸣印刷厂。门口的架子上排满铅字印刷时代的字符,若干台印刷机排在老屋正堂,工人在昏暗的光线中忙碌。屋顶很高,约有五六米,石柱木梁都保留了原有的峥嵘气象。但半空中电线纵横,粗大的坤甸木横梁上悬吊着电灯、电扇等。

  随行的南华西街有关负责人说,这里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出租给东鸣印刷厂后,屋内增建多处,由于缺乏维修,已经是伤痕累累。在场的工人们说,下大雨时“就像瀑布泻下来一样”,“不能开工”。这里还发生过好几起盗窃古建构件的事件,颇有眼光的文物贩子看中了两扇大门,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里把它拆下来,不料因为过大过重而无法搬走。

  据了解,东鸣印刷厂今年4月份在潘家大屋的租赁期就满了,但至今没有搬迁的迹象。南华西街办事处的有关人员正在进行交涉、敦促他们尽快把地方腾出来,以便采取措施进行保护。

  海珠区正为这栋近200年的老屋现申报列入广州第四次文物普查名录,区里也已作出了南华西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潘家大屋日后作何用途?记者分别采访了区街、潘家后人、文化界人士,得出三个建议方案:

  著名书法家、海珠区副区长周树坚表示,把印刷厂清空之后,最好能在这里建海珠区博物馆的分馆,主题与广州十三行、潘氏家族有关;

  潘家后人潘刚儿教授建议,将这里建设成洲头咀抗英斗争纪念馆,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因为潘家先人潘正炜在1847年爆发的有十多万广州市民参加的洲头咀抗英租地运动中,是主要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潘家大屋也成了抗敌的大后方;

  一位社会工作者则认为,印刷厂停工后,可以将具有“原始味道”的印刷厂设备仍旧放在原地,这是已经绝版的广州里弄作坊的历史见证,与古建筑一起构成多重历史文化层。

[时间:2005-04-25  作者:本站  来源:本站]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