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艺术家取经中国 切磋古法造纸工艺

英国中国古法造纸

  当世界上大多数年轻艺术家都在现代文明中寻找新媒材时,西格丽德·霍姆伍德这位年轻的画家却仿佛活在好几个世纪前,探索着从古老的工艺中获得创作材料。西格丽德将欧洲传统中的造纸,带回造纸术的发源地中国,并且深入云南玉龙山区的纳西族地区,在一座名为乌木的小村庄里与当地的东巴人切磋造纸工艺。近日,在完成了在中国为期几周的考察实践后,西格丽德满载而归。

  采用传统手法

  具有瑞典与英国血统的艺术家西格丽德自称为“农民画家”,她的创作怀旧气质浓郁,不仅大都采用天然材料与传统手法,其理念也基于一种与自然相契的精神,贯穿于创作过程与作品本身。

  应“维他命艺术空间”之邀从伦敦来到中国时,她带上了一些自己手工制作的纸张与纸浆。其中白色的纸取材自英国一个名为“都铎小组”的社团手工制衣时的边角布料(“都铎小组”致力于都铎王朝晚期[1560-1603]这一英国古典黄金时期的历史研究与情景还原,社团成员强调在事无巨细的实践体验中进行研究),而蓝色的纸张原料则来自瑞典一家以有机棉与天然染料制作牛仔裤的产家,她将因质量问题被退回的牛仔裤变废为宝。

  成为共同语言

  最早可追溯到唐代南诏时期的东巴造纸工艺,吸引着西格丽德在乌木的当地村寨里住了两周。完全的乡间劳作对她而言并不陌生,虽然语言沟通有所障碍,但天然材料与古法造纸成为西格丽德与当地村民之间超越言语的共同语言。在纳西族的东巴文化中,本就有在手工制成的纸张上撰写经文、制作志本的传统;西格丽德则利用这些纸,以绘画、白描的形式,记录下她在乌木逗留期间的风土人情,为当地人作肖像画。

  若说东西方的造纸法仍是大同小异,材料的择取便有各种美妙的差异,而对新原料的发掘,也是西格丽德此番中国行的一大目标。她在考察与实验中还发现,很多自己熟悉的染料作物实际上还是中国传统中草药的原料:除了可入药的靛蓝,还有可做黄色染料的黄檗、可做紫色染料的紫草等。如其所言,这种创作实践的意义来自于“不同材料、以及与它们互动的艺术”。

  寻求中西合璧

  上个月,西格丽德将她在云南山里学到的造纸法带回了北京,在观心亭的工作坊中与大家分享。西格丽德一身16世纪北欧风格的粗布农场装束,与楼层的现代气派形成了鲜明对比,她怡然自得地向观众说起自己在中国的种种农作、手工劳动经历。

  当天,西格丽德选用了瑞香狼毒树皮、废旧牛仔布和纯麻布3种材料,并依次展示了纳西族和目前欧洲流行的造纸方法。三种材料的造纸过程大抵相似,简单地可总结为浸泡、锤打、抄造、晾晒等几个步骤。整个活动现场一直回荡着纳西族高亢的音乐小调,和手工造纸的氛围甚是相得益彰。她自身所带的斯堪的纳维亚气质融入到中国少数民族古老神秘的文化传统中,仅仅是在这种创作的行迹(而非作品)中,便油然而生出某种令人欢欣的浪漫气息。

  在返回伦敦后,西格丽德将以之作为新创作项目的基础。或许我们可在明年她与中国艺术家段建宇的合展中,看到用美丽的古法造纸创作的新作。

[时间:2011-10-17  来源:都市快报]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