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敏:从“揭秘外研社”想到的

  今年的大会外研社居然组织了一个“破解印刷迷局”的主题论坛,按照北京市印刷技术协会任玉成理事长的话说,这个会议本应由协会来组织才切题。外研社郑主任的初衷是:大家都说工价低、成本高、人力资源不足,企业盈利越来越难,可在这样困难的形势下,仍然有一些企业经营地有声有色,这里面也包括一些中小企业。于是,郑主任就希望能组织这么一次讨论,大家互相交流经验,取长补短,哪怕能有一丝丝启发应用到自己的企业中,这个会就没有白召开。

  作为外研社的服务商,我的解题是从要不断加强IT技术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这一方面谈了些看法和华联的实际应用,其他的公司则分别从数字化技术的应用,80后、90后员工的管理,企业凝聚力的打造,差异化优势等当面畅谈了各自应对激烈市场竞争的招数。听完后,我也颇受启发,感到很有借鉴和参考价值。

  会议最后,郑主任的发言更吸引我,题目就叫“揭秘外研社”。

  秘密一:干活拼命。原外研社的李朋义社长,人称“拼命三郎”,他带出的团队与他也是同出一辙。外研社的三楼经常在夜幕降临后灯火通明(三楼是领导楼),一个分社的副社长在生完孩子的第三天就在家发邮件谈工作。郑主任讲述的外研社的故事,我想在每个成功的企业,每个成功的人身上都是可以复制的。进入新世纪后的十年,也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好的时期,谁付出的多,谁就走的快,谁就能领先。回想当初华联开业初期,我们也一样都是“拼命三郎”,才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赢得了市场,树立了品牌。干活拼命其实就是公司一直倡导的要勤奋、多付出、只争朝夕。在当今这个社会,靠走捷径就能成功的人会越来越稀有。一些人羡慕印刷的上游——出版社,认为他们工作自由,可是我也多次看到为了争取时间,很多出版社的编辑、美编、甚至总编、社长在公司里通宵熬夜的情景,你能说他们不辛苦吗?成功本就是不易,拼命了还不一定成功呢,不拼命能成功我认为也就是个小概率事件,所以“干活拼命”就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秘密二:简单。这是我很喜欢的一个词,简单的生活,简单的服饰,简单的人际关系。我能理解郑主任的简单应该是指“简单的人际关系”。我崇尚简单,因此人也很简单,营造的周围的环境也很简单。人的一生就那么有限的几十年,工作就占据了40%甚至更长的时间,工作本身已经有了体力上的辛苦了,如果再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搞得那么复杂,那就是身心疲惫,于人生有何意义呢?但我也深知,一个企业做到简单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简单意味着企业经营规则公开透明,企业员工按能力、按贡献加薪、升职、享受各种福利是一目了然的。我知道外研社生产流程上实行ERP,人员管理上严格实行KPI考核,单位、部门、个人均有KPI指标,一切用数字说话,降低了个人的感觉或者喜好,因此能公正的评价个人、团队的绩效结果,奖罚分明,关系当然简单了。这就如东方的“盐少许”和西方的“盐三克”,都是三个字,大家都明白“盐三克”的简单准确易行,不会产生争议。简单其实对管理者最大的挑战就是公平、公正、公开。

  秘密三:矛盾与和谐的统一。在这次会议上,郑主任给参会的加工商打了一针兴奋剂,那就是在北京出版社中率先上调给印厂的工价。因为供大于求,多年来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印厂只能被动地接受出版社的工价,有的印厂还要降价获得订单。对于客户来说,工价低意味着成本低,成本低意味利润高。在印企竞争惨烈的格局下,外研社工价完全可以“我自岿然不动”她们却以牺牲自己的利益而求得合作伙伴的共赢,就是在矛盾中求和谐,和合作伙伴共赢才能持久,作为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出版、印刷、发行、物流一个都不能少,少了一个这条链子就不能平滑地转动。从外研社的胸怀上也给我们做企业的一个提示,无论是甲方还是乙方,大家都是平等的合作伙伴,不能因为是甲方就趾高气昂,意气用事,也不能因为是乙方就一味忍受,为了生意委曲求全。企业的成功离不开供应商、加工商的协助和支持,在买和卖的矛盾中只有实现持续的共赢,才能和谐,才能长久。
 
  我喜欢和有思想的企业交流,因为能从他们身上得到很多做人和做企业的启发,受益匪浅。我也希望能从中探究到身边优秀企业和发展迅速企业的成功秘密,在学习中进步,集各家所长为我所用,将华联印刷建成常青企业。

[时间:2011-08-30  作者:朱敏  来源:必胜网编辑整理]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