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近20年里,丹阳的民营经济有声有色,创造了“眼镜之都”、“木业航母”、“汽配基地”、“家纺名城”等一张张珍贵的“金名片”。丹阳一直在围绕“打造现代化工贸一体的苏南强市”的战略蓝图,发挥产业集群效应,形成独有的产业特色。今天,丹阳又围绕经济开发区等园区大力发展,新时代的朝气与活力勃发。
成立于1992年的丹阳经济开发区是江苏首批省级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累计基础设施投资已达40.3亿元,在12平方公里的启动区内实现了路、水、电、通讯等“七通一平”,区内基础配套设施已基本适应大项目投资需要。同时,区内功能配套也日臻完善,金融、海关、商检、外贸、税务、工商、电信、学校、医院和外企服务、商务代理等行政管理及服务机构全面建立。
目前,丹阳经济开发区正在原有特色产业基础上,千方百计引进发展高科技新兴产业,即加快碳纤维、双金属、药用玻璃、精细化工及其产业延伸,以6个中国驰名商标、10个中国名牌和25个江苏名牌总数在全省的县级市中名列前茅,创造了一个独特的丹阳名牌现象,以品牌科技叫响丹阳创造。
以开发区为重要平台,该市已有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50多家,其中,丹化集团的醋酐、乙二醇,中亚玻纤的连续单丝毡等多项自主研发的科技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有的甚至属于国际首创;高温合金产业实现了与国家大飞机产业配套,高科技生物面料则令丹盛纺织轻松应对席卷全国的纺织业“寒冬”;新医药产业不仅形成肽系列制品等高端医药产品,而且针灸针、药玻瓶及血压计、听诊器等护理器材产品在全国也拥有较高知名度;江苏鱼跃医疗设备有限公司是全国最大的医疗护理器材企业,血压计、听诊器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达到70%以上。
这些高新产业刺激了投资引入,“种得梧桐树,才能引得凤凰来。”丹阳对外商投资项目,除国家规定给予的优惠政策外,另给予了例如外商在开发区举办的项目,如属高新技术产业或注册资本在500万美元以上的外商独资企业,可享受返还3年增值税属市地方留成部分(即25%)的50%,外商在区内投资的生产性项目免征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和城市维护建设税、综合基金、土地使用税等地方税收等实在的优惠政策。
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投资的800多家生产型企业落户,基本形成了视光学、五金工具、新型建材(木业)、汽车零部件四大主导产业,精细化工、机械冶金、包装印刷、医药器械、电子信息、农产加工等产业快速集聚,升级改造。丹阳开发区已成为上海经济圈、南京都市群众多产业配套基地,该区还将继续把新兴产业作为准入服务重点,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
[时间:2011-08-25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