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理:培植设计印刷包装等文化产业

云南印刷包装

  近年来,大理白族自治州紧紧抓住“桥头堡”建设的重要契机,始终坚持“文化立州”的发展思路,创新文化发展模式,筑牢民族文化根基,推出一批在全国、全省有影响力的文化精品,建设一批代表大理形象的标志性文化设施,培育一批具有规模效应和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主导产业,打造一批具有较强实力和较大辐射力的文化强市、强县、强镇和强村。稳步实施文化创新引领工程、文化精品带动工程、文化项目支撑工程、文化事业惠民工程、文化对外传播工程、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等一系列重点文化建设工程,使区域文化软实力得到较大的提升。

  一是构筑体系,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全州已建成三级以上文化馆(站)112个、图书馆13个、博物馆7个;建成村级文化室602个,农民文化大院46个,装配农家书屋543个;建成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州县支中心13个、乡镇网点110个;全州有国家级文化先进市1个、省级文化先进县5个。2011年共改扩建4个县级“两馆”,新建28个乡镇文化站和24个农村文化晒场,装配300个农家书屋和620个乡村信息共享工程网点,装备15个乡镇文化站和36支农村文艺演出队,总投入超过2000万元。

  二是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传承弘扬优秀民族文化。2011年,在全省率先成立大理州和大理市、巍山县、剑川县文化遗产局;被文化部命名为“全国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白族“绕三灵”申报世界“非遗”项目顺利通过联合国专家评审;15项文保单位列入“国保”名单,3个“非遗”项目入选国家级名录,全州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加快发展,成效显著。

  三是大力实施文化精品战略,全力推进文化精品工程。“十一五”以来,大理白剧艺术精品创作在全国戏剧舞台出彩夺目。2006年创作排演的大型历史白剧《白洁圣妃》先后荣获中国少数民族戏剧“金孔雀奖”金奖、全国第一届少数民族戏剧会演综合节目银奖、云南省第九届新剧(节)目展演戏剧类金奖、云南省“五个一”文化精品工程奖等殊荣;2010年,现代白剧《洱海花》参加全国第二届少数民族戏剧会演荣获综合节目银奖,2011年,荣获云南省第十一届新剧(节)目展演戏剧类金奖,并分别荣获编剧、导演、音乐、舞美、编舞、个人表演等6个单项奖;另外,大本曲《关爱》荣获第十四届群星奖金奖,小白剧《白曲声声》、彝族舞蹈《阿克哩》荣获第十五届群星奖金奖。

  四是倾力打造节庆文化品牌,全面展现民族文化魅力。 “十一五”以来,大理州重点探索把当地的节庆与全国重大文化活动联姻,州级重点抓好“三月街”、“国际影会”、“洱海开海节”等重大节庆活动,县级重点抓好巍山南诏文化节、漾濞核桃节、剑川石宝山歌会等一大批节庆文化活动,着力挖掘大理四千年历史文化内涵,塑造“人文大理、幸福家园”的良好形象。

  五是发展六大文化产业。近年来,大理州制定了培植文化旅游、设计印刷包装、演艺和会展等六大文化产业的发展思路,培育扶持了一大批骨干文化企业,全州文化经营户达2100多户。先后投资数十亿元,建成崇圣寺、洱源温泉城、鹤庆新华村工艺品市场;投资2000万元的大型民族歌舞《蝴蝶之梦》受到海内外众多游客的青睐,年均票房收入达2400万元;大理白族“三道茶”歌舞表演企业已达14家,年总产值达1.1亿元;目前,苍山大索道、大理古城提升改造、双廊古渔村、巍宝山景区、鸡足山景区等一大批重点文化旅游项目正在实施,由陈凯歌导演的大型实景演出《希夷之大理》华丽登场,滇西最大的古玩城建成投入使用,全州初步形成了特色鲜明、成效明显的文化产业体系。近五年来,大理州已建、在建和正在规划建设的重大文化建设项目50多项,总投资44.3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由2005年的18.9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23.9亿元,占全州GDP的6%。

[时间:2011-08-25  作者:钱红梅  来源:云南日报]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