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书店惊现“倒闭潮”
由于经营成本的上涨、阅读习惯的改变、网络及盗版图书的双重夹击,实体民营书店纷纷倒闭,即使有些存活下来,也在夹缝中步履维艰。
几年前的郑州,书店的影子随处可见,也是市民们休息闲逛的好地方。但是近年来,书店并没有随着城市的发展而迅速扩张,相反却日益萎缩。遍观目前郑州的街道,每条路必有银行的网点,可是几条街之内,却几乎找不到一家书店。
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经营成本(纸价以及店面租赁费用)的不断上涨,人们阅读习惯的改变也是一大诱因,现今网络上海量的免费电子书,给实体民营书店造成的冲击难以估量。之前盛极一时的书店经营难以为继,纷纷倒闭。“目前郑州零售书店的数量比2009年减少了3成左右,还有一些书店已经转行,卖音像制品。”郑州市书刊发行业协会的负责人表示。
而据中华全国工商联合会书业商会调查,在过去10年里,有近五成的民营书店倒闭,而倒闭趋势还在加剧。
艰难生存
近年来,中小型实体书店的倒闭似乎渐成风潮。从2010年的三联书店到北京第三极书局,号称“全球最大全品种书店”开业仅三年就被8000万元巨亏压垮。而之前更早的,上海思考乐书局、席殊书屋乃至外资的贝塔斯曼最终都偃旗息鼓,悄然关门。
记者在郑州市的调查中发现,很多街道的老书店已不复存在。即使有一些还在营业,也是勉强维持生计,门庭冷落。这些书店已经不复以往不打折、不促销的清高,转而以挥泪甩卖、大清仓等尴尬手段谋求生存。记者走访看到,不少书店门口堆满了凌乱的新书,上面大多是“10元一斤,挥泪甩卖”等标语,但即便是如此的低姿态,也很少有路人上前挑书。
文化路上一家书店的负责人告诉记者,这几年经营成本不断上涨,加上盗版书和电子书的不断挤压,让一些实体民营书店生存艰难。
人们消费习惯的改变也冲击着实体书店,不少年轻人热衷于网上买书,便宜方便。
“实在没生意,这里租金又贵,算上租金和人力成本,几乎没有利润,即使打上‘清仓甩卖’的招牌,七折的清仓价,接近成本,仍然无人问津,现在人们都爱上网买书了。”文化路新通桥一家书店的负责人表示。他常向来书店看书的年轻人询问:“网上这本书卖多少钱?”
是什么原因让这么多实体书店相继倒闭呢?文化路丰产路一家书店的负责人认为,主要原因是正版新书的利润空间太小。
以他的书店为例,正版书进价大致在7折左右,以9折价格出售。他所租的店房租每月3000元,加上水、电、税,每月成本最低5000元,平均每天成本170元。而一本原价20元的正版书,只有5元左右的利润,这样每天要卖34本以上这样的书,才能达到收支平衡。
“每天也就卖个五十来本,饿不死,也赚不到什么钱,租金还逐年上涨,经营起来越来越困难。”该负责人对记者说。
不仅是小书店,就连2002年底建成的、一度是郑州成交量最大的图书批发市场——郑州图书城,现在也已是明日黄花。
夹缝突围
相对实体零售店来说,一些批发市场的生意却是红红火火,记者来到位于大学路上的古玩城,一位商户告诉记者,他每天零售大概能卖200本左右的书,生意还算可以。
记者发现,这里的书大多是考试类用书和工具书,来这里买书的大部分是学生,一位买书人告诉记者:“这里的书很便宜,大多是盗版书,但是也不影响用,正版书太贵了。”
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各种有特色的小书店的减少意味着多元文化生态的消失,因为这些书店提供的不仅是图书,更是文化消费的场所。因此,在原有基础上扩大经营规模,不断寻找新领域,是书店谋求生存的一个必经之路。因此,多元化发展成为书店经营的一个新趋势。
记者在郑州市区内发现,现在已经有书店不再单纯地卖书,他们把书店打造成为看书、购书、饮食、休闲为一体的综合店铺。而一瓶水或一杯咖啡的利润远远超过书本身。
香港文化评论学者马家辉表示,消费群体的消费期待比以前更为复杂、多元,消费者要能在一家店里既买到书也买到其他东西,因此形式单一的实体书店很难有好的出路,在经过一轮自然淘汰之后,必然会筛选出一部分最为优秀或者有它特殊的不可替代性的实体书店,然而它们要继续生存,最终还是要依附于其他方面,而不仅仅是图书的销售。
[时间:2011-07-28 来源:经济视点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