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巨匠引领群英——记金杯对印刷的执与迷

  在东莞常平汽车站旁有一条平整宽阔的金杯大道,它直通东莞金杯印刷有限公司的大门。在大门的后面挺立着即将翻新完工的金杯主建筑物,它的背后是新落成的厂房区。我们在杨金溪董事长和杨源源总经理的引领下,来到金杯为员工新建成的生活小区。小区设施一应俱全,小桥流水的花园是员工放松身心的好地方,设置大屏幕电视的娱乐室带给员工欢快的笑声……

  金杯的发展历程和理念

  杨金溪先生的会客厅把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渲染得淋漓精致。我们在杨先生的会客室内不仅仅看到富有浓厚中国色彩的室内装修,更看到杨先生对印刷技术的执着。金杯一直坚持“别人能印的我能印,别人不能印的我也能印”的发展理念,使印刷成品的色彩保真度一直远远高于一般95%--97%的标准。

  杨金溪先生说起印刷技术时,眉宇间透出中国人引以为傲的四大发明之一“印刷术”的神气。他说:“中国人是最早发明印刷技术的,印刷延续至今,在中国已经有过千年的文化历史。我们是中国的一份子,更应该把印刷业在世界上发扬光大。”杨先生骨子里的傲气打动了我们,更坚定了我们对中国印刷业发展的信念。杨先生就是凭借着这一份难能可贵的傲气征服了世界,向全世界的客户证明了,世界上最出色的印刷技术就在中国珠三角这块鱼米之乡的宝地上。

  说起杨先生挑战印刷技术的极限时,他禁不住向我们一一细数在采用33g纸印刷四色字典时所包含的关键。他笑着跟我们说:“那年承印朗文英文字典时,确实有很大的难度,但是我觉得我有十足的把握把这一订单接下来,我才会冒这样的风险。印刷这种字典最难的是选纸的问题,选择适合的纸张是整个印刷过程的关键。”到这时,我们才知道杨先生不但对印刷的整个流程的运作已经了如指掌,而且能把所有涉及印刷业的技术、质料的性能等都能融会贯通,这都归功于杨先生对印刷的执着!

  我们当时还是忍不住问了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杨先生你为什么能由此至终都保持对印刷业那份不变的热情?”他并没有像之前的问题那样爽快地回答我们,而是慢慢地为我们添了添茶,才笑着对我们说:“其实我一直对美术方面都有很浓厚的兴趣,也是这个原因我投入了印刷业。印刷不但满足了我对艺术的追求,也让我享受了印刷成功的喜悦。印刷让我忘却时间的流逝,转眼间我已经在印刷业打滚了几十年,一直以来的成功都是因为我所从事的工作都是我最喜欢的工作。”确实,正是因为印刷是杨先生一生的兴趣,才会有金杯今天的辉煌,才会让金杯在世界印刷技术的一流企业中占据一席之位。

  在杨先生不断叙述金杯与他一起奋斗的每个故事中,他常常引以为豪地把一些平时难得一见的印刷精品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教我们识别各种各样的印刷工艺。在众多印刷精品中,最令我们刮目相看的是为香港理工大学毕业生印刷的毕业作品集,和世界闻名的某啤酒品牌广告海报。毕业生作品集除了展示学生的艺术设计之外,最难得的是每页均包含了不同的精湛印刷工艺,如字体颜色错开印刷、不同纸品印刷、不同页面形状同时装订等。这本书差不多包含了印刷业的所有印刷工艺,为印刷专业的学生提供了一本宝贵的参考书籍。而那幅世界品牌广告海报让我们见识了为什么高超的印刷工艺就在金杯这句话的缘由。因为这张海报在金杯承印之前曾在世界其他高水平的印刷区域印刷。虽然大家都是印刷相同的广告图片,但是金杯出来的品质就是高人一筹。正所谓“外行的看门面,内行的看门道”,虽然表面看上去并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只要你透过放大镜就会知道金杯所印的成品网点比其他的更加密、更加细、更加饱和,其无网印刷技术的纯熟运用使画面更加逼真。

  杨先生对印刷业的热情再次把我们带到印刷技术的海洋当中,不但领略了印刷技术当中鲜为人知的秘密,更感叹杨先生对印刷业的执着与迷恋。

  “火车轨”的管理模式--对人性的领悟

  杨先生不但对印刷技术不断钻研从而形成金杯自己精湛的印刷工艺,而且在管理上也形成了金杯自己一套独到的管理模式。说到管理杨先生不禁眉开眼笑地说:“金杯的管理模式可以简单地用一个名词来概括--`火车轨`。”我们对杨先生言下之意的比喻表示好奇,之前我们访问多家印刷企业,其中很多印刷企业均深感管理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可是杨先生居然轻松地用“火车轨”来概括金杯这一大型企业的管理模式。杨先生对我们说:“`火车轨`只是一个形象的表达,我只需要我的员工沿着我们铺设的轨道行走。”我们对此闪过两个问题:金杯是如何确保员工沿着所指定的铁轨运行?金杯又是如何铺设这么庞大的轨道呢?杨先生还没有等我们提出问题就接着说:“你们不用对我们管理模式感到惊讶,人类是世上最聪明的动物,每个人都有自己思维方式、行为习惯。所以一旦要管理人类就需要采用最原始、最简单的管理方式。虽然铺设这样的轨道需要很长的时间,但是只要轨道畅通,火车就能在上面畅通无阻地运行。”

  杨先生无意间问道:“按照正常企业计算,你们认为金杯现有的规模大概有多少名管理层人员?”根据一个正常印刷企业,管理人员大概占企业员工的百分之十左右,没想到杨先生一语惊人:“金杯员工实际管理人员大概只有十几人,约占金杯员工的百分之几左右。”“当然要确保火车与轨道之间的正常运行,重要的是火车能跟着轨道向前走。即是金杯要求员工入金杯工作之前对印刷业的认识是空白的,这样他才会踏踏实实地沿着着金杯所设定的工作步骤。否则一个曾经从事印刷业的人员与金杯的工作方式或多或少有不同的见解,一旦金杯雇佣了他们之后,可能与金杯的生产模式发生一定的冲突,这样不但拖慢了工作进度,而且可能跑出金杯原先设置好的轨道,最终导致整列车箱脱轨,这可想而知金杯将会冒多大的风险。”

  “至于金杯所铺设的轨道不要理解成公司长期发展的目标或方向,而是金杯生产流程的循环操作模式。那个轨道是指每次订单的印刷品由金杯制定具体操作步骤,然后下放到员工进行实质操作。由此至终,员工都不需要认识具体的印刷技术,他只要遵循金杯生产的操作步骤即可。当然前提是金杯能拥有强大的印刷技术知识,能完全控制整个生产流程的工作情况。”在杨先生的谈话的眉宇间,我们不但领略到他在建立金杯这一庞大轨道时的艰辛,还感受到他在印刷业打滚几十年磨练出来的自信。杨先生从对印刷业一无所知到现在印刷界的百宝箱,一步一个脚印地把金杯的管理轨道架设起来。如今的金杯凭借着高水平的印刷技术扬名于世界各地,成为国际上无人不知的印刷集团。

  经过杨先生的讲述之后我们相约而笑,深知杨先生把对人性的感知和体会融入了金杯的管理模式当中。令我们晚辈认识到是兴趣把杨先生引入了印刷行业,而他对印刷的认真和专著挖掘了印刷业最深层的元素--执着。

  在整个采访过程中,我们在浓烈的中国文化熏陶下得到的不仅仅只是杨先生对印刷的精妙讲解,更吸取了把印刷作为终身职业的人心里最真切的心声。

  朴实无华的办公室,“豪华”、“奢侈” 的生产厂房

  经过整个下午的精彩采访后,杨先生带我们参观金杯新落成的厂房。我们一路从仓库、装订、印刷、印前走到办公室,每到一处都是井然有序一气呵成。在金杯这样顶级的印刷生产厂房我们不但看到国外知名品牌的机器,而且也看到国内品牌机器。据杨先生所说,国内品牌与国外品牌确实存在一定的距离,但是不管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他们都有各自的优势,国内与国外的印刷设备并不是影响产品质量的最终原因。如果要使国内品牌机器与国外品牌机器达到同样的标准,最重要的是你怎样发挥机器的最大优势。杨先生说:“在金杯同时使用两台装订机,一台由中国上海出产,一台由瑞士出产,但是两台机能达到同样要求的品质。所以使用国内机器重要的是你要对其运作透彻把握,使用才会得心应手。”

  转眼间来到印刷厂房,一排排的海德堡印刷机有序地设置在明亮开阔的厂房内,金杯对海德堡的印刷机可谓情有独钟,从印刷厂房一直走来,十多台海德堡印刷机见证了印刷技术三代的变化,我们不能不感叹印刷技术的日新月异。而金杯最特别的是印刷流程的控制中心,它是所有印刷机械的心脏地带,中心处于印刷厂房的阁层,统领所有印刷机械,监督整个金杯的生产流程。

  沿着生产线的延伸我们来到了印前部分。在印前技术上,金杯可是国际上的先驱,在1995年的德鲁巴上,金杯购买世界上第一台CTP成为了当时的佳话。直至现在金杯的印前技术还是保持在世界的领先水平。顺着过道来到了金杯的办公楼,只要仔细留意就能觉察到办公室与厂房的差别,虽然办公楼的设施一应俱全,但是与先进的印刷场房相比,办公室显得有些陈旧。杨先生在讲解的过程中也说起:“保证良好的生产环境是促使生产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像保持良好的厂房温度防止纸张变形,而且能延长机器的寿命。” 杨先生认为把办公室装璜得金碧辉煌并没有真正的实质意义,我们应该把那些资金节约下来投放在提升印刷技术、更新印刷设备、改善生产环境以及保持企业的生产品质处在领先位置等方面上。

  随着参观旅程的结束,我们与金杯的深入采访也告一段落。在短短的4个多小时的采访过程中,透过杨先生的话语,我们亲身领悟到金杯确实是一家以印刷质量为首、以印刷技术为核心,让世人刮目相看的中国印刷企业。我们相信与时并进的金杯定能在世界上继续闪烁璀璨的光芒。

[时间:2005-04-04  作者:广东印刷网  来源:广东印刷网]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