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1年7月20日-21日举行的全国新闻出版局长座谈会上,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正式公布,2012年9月底前将全面完成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制任务。此次全国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企改制共涉及4000多家出版单位,中央地方同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尤其是图书出版单位体制改革的有关优惠政策,适用于本次改革。
新闻出版总署署长、国家版权局局长柳斌杰明确提出:“首批转企改制的中央各部门各单位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今年年底前完成转企改制任务。2012年9月底前全面完成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制任务。中央和地方同步推进,分批次进行。”通过这一轮改革,将解决在现行体制机制约束下,报刊出版业发展中存在的数量过多、规模过小、资源分散、结构不合理、市场竞争力弱等突出问题,增强报刊传播力和舆论引导力,提高报刊出版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据新闻出版总署出版产业发展司司长范卫平介绍,目前山东、湖南等地已公布了当地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制名单,中央也将很快公布名单,下发转制规程。事实上,一部分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已经开始转企改制。今年4月,人民日报社主办的中国汽车报社完成转企改制任务,并已享受相关税收优惠政策。中国汽车报社社长李庆文对记者说:“对于中国汽车报社,转企改制的过程是一个既短又长的过程,也是一个比较顺利、水到渠成的过程。”转企改制后,中国汽车报社的经营收入和广告收入继续保持上涨态势,而员工工资基本增长了5%-10%。因为对报社转企改制有信心,中国汽车报社有三四位退休后可享受事业单位养老金待遇的员工选择以企业员工身份留在单位。对此,中国体育报业总社社长涂晓东也表示:“企业发展,员工受益;企业不发展,自上而下都将失去有效的保障。”
“随着新制度、新机制的建立,以业绩论英雄,以贡献定生死已成为职工的共识。”今古传奇报刊集团董事长舒少华告诉记者,转企后,企业管理也由过去的封闭型变为阳光型,职工干多少事拿多少钱,心里清楚,违了规怎样罚,一目了然。中国文化传媒集团董事长兼中国文化报社社长孔繁灼坚定地表示:“转企改制符合中国文化报社的实际。如今,我们已经迈出关键的一步,还要坚定地走下去,不断积蓄力量,不断增强实力,把家底做大做厚,力求使改革不断取得新的更大的成果。”
2011年6月24日,中央召开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工作联席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审议并通过了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改革在操作层面有了更加明确的依据。中央各部门各单位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制中,有关配套政策可按照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体制改革的有关政策和做法办理。同时,鼓励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各地区结合实际,研究制定更加有利于改革的具体政策或实施细则。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制后,新闻出版总署将在出版资源配置上予以倾斜。转制进行工商登记时,原报刊名称可继续注册使用。
针对在体制改革中遇到的问题和难题,孔繁灼表示:“要看到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改革是新生事物,要解决改革中出现的问题,还是依靠现有的政策规定,每往前走一步都需要探索和协商。”
[时间:2011-07-27 作者:曹亚宁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