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可以是首歌,是部影片,是卷长诗。
对于湖北日报传媒集团,这是一首高举旗帜、弘扬主旋律、奏响时代强音的赞歌,一部见证经济高速发展、国家日益强盛的纪录片,一卷讴歌和谐与文明、改革与发展、创新与进步的史诗。
从小到大,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从单一的报业发展为拥有10报10刊1书局3网站和3个分社,形成以报业为主,以期刊、网站为两翼的传媒方阵,广告、发行、印务、开发“四轮驱动”稳健发展的经营格局,成为全国首个拥有百万发行量的报纸、期刊、百万独立IP访问量网站的“三百万”集团;从弱到强,集团年盈利水平已由成立时的几千万提升到近1.5亿,成为总资产近40亿元,报刊期发行量近500万份的大型综合性传媒集团,以雄厚的实力夺得“金长城传媒奖2010中国十大传媒集团”大奖。
十年风雨,十年征程。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在锐意进取、励精图治、奋勇争先的征途中,铸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这短暂的一瞬,是深刻的一瞬,必将载入史册。
十年担当:责任造就公信力
公信力是媒体最有价值的内在品质,是媒体保持持久竞争活力的不竭源泉,也是党报发挥舆论导向作用的前提和保证。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作为党报集团,始终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大局意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高扬主旋律,保持高品味,充分发挥媒体的引领作用。
2006年,《湖北日报》在旗舰的帅旗上郑重写下“责任造就公信力”的办报理念。“责任造就公信力”,既是一个旗帜鲜明的定位,又是一个不懈努力的方向,成为旗下各媒体的共识。《楚天都市报》提出“ 责任媒体,百姓情怀”的办报理念,《楚天金报》提出“负责、实用、好看”的办报理念,《三峡晚报》提出“关注民生,彰显公信”的办报理念等,无不把媒体责任放在首要位置。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作为党报集团,始终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大局意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高扬主旋律,保持高品味,充分发挥媒体的引领作用。
这是统一思想、转变观念之责。《湖北日报》高举正面舆论引导的大旗,大气磅礴反映时代变迁。在2010年12月省委工作会议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后,《湖北日报》连续刊发“23论”,宣传贯彻会议精神,凝聚共识,振奋精神,推动湖北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被业界誉为“党报评论的创新样本”。2005年,胡锦涛同志视察湖北,要求把湖北建成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这是对党中央对湖北发展的战略定位,是对湖北发展的目标要求。“十一五”时期的五年,就是湖北干部群众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牢记总书记嘱托,只争朝夕、奋力前行的五年。2010年3月全国“两会”召开,《湖北日报》及时推出系列报道《构建中部支点:湖北人民的汇报》,向党和人民汇报过去五年荆楚儿女锐意进取、奋发图强的伟大实践和辉煌成就,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湖北日报》高举正面舆论引导的大旗,大手笔写大事件,大气磅礴反映时代变迁,获得广泛赞誉。
这是凝聚力量、鼓舞人心之责。2008年,汶川8.0级大地震发生后的第一时间,集团41名记者不畏艰难,深入灾区,深入一线,目击现场,与灾区人民心贴在一起,与全国人民泪流在一起,用手中的笔和镜头,及时传递信息,见证民族危难。当50多年最严重的冰雪灾害袭来时,《湖北日报》关注雪灾,情系百姓,20天时间组织6期专题报道,刊发言论、消息、通讯、特写200多条,图片50多张,及时预报天气变化及演变趋势,以人为本,讴歌战斗在冰雪一线的广大干部和劳动者。玉树地震、抗洪抢险、抗击干旱,哪里有灾难,哪里就有湖北日报传媒集团的记者,这不仅体现了新闻工作者一往无前的职业精神,更体现着新闻工作者的政治责任感和社会责任心。
这是秉持民心、引导热点之责。《湖北日报》中国新闻名专栏《记者走基层》,秉承“三贴近”的原则,不是泡在会上“听”新闻、点击鼠标“摘”新闻、坐等通讯员“报”新闻,记者迈开双脚,在血吸虫曾经肆虐的“虫窝子”,在农村联村办医现场,在夜访猪肉检疫现场,一竿子插到底,在街头巷尾、田头地脚“拾”新闻。该专栏受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的充分肯定,中宣部两次发文,向全国推广,国内权威学者在《人民日报》撰文,称之为“党报生命力和公信力的体现”。
《楚天都市报》作为都市类报纸,致力追求市民报的大责任、大气度、大思维、大叙事,特别是近年来实施主流化转型的战略决策。主流化转型,并不是说抛弃对一般群众的关心关怀而去孤芳自赏,而是在新闻竞争中要适应广大群众对主流价值的认同。如《武汉湖泊调查报告》、《黄孝河污臭治理调查》等,视角之独特,调查之专业,见解之独到,展示了我省市民化报纸的“龙头”风范。又比如揭幕江城酒楼制售“鲜榨果汁”时令人瞠目的“潜规则”,引发关于食品添加剂的公众大讨论,最后在多方推动下,武汉市率先出台并实施果汁地方标准。
为引导农民工外出求职,《楚天金报》派四路记者奔赴沿海八座城市,报道农民工异乡求职的担忧、旅途艰辛和对未来的梦想,深入研究沿海地区不同企业在性经济危机中的变化,不仅为大量的后来者提供指导,更为政府相关部门如何引导农民工有序流动、快速就业提供依据。
《三峡晚报》开出“民生直通车”,不断求新求变,在枝江接访,在宜都举办农民读书节,在秭归举办农超对接会,特别是在秭归脐橙滞销之时,将“民生直通车”“开”到北京、哈尔滨乃至中俄边境,联合全国十余家媒体推销秭归秭归脐橙。《农村新报》大力实践“三贴近”,以“事事处处为农民说话,实实在在为农民服务”为办报宗旨,开辟有“农情民生”、“农村财富”、“农科服务”、“为您跑腿”等大比实用栏目,策划、组织《聚集湖北土地流转创新》、《农民专业合作社扶持政策落实难关重重》等深度报道。
这是繁荣文化、培育文明风尚之责。近年来,“10.24”大学生英雄群体、信义兄弟、韧书记严大平、山区教师汪金权、罗田英雄父子、志愿者赵小亭等一大批典型报道感动荆楚,成为文明新风的代言人,为宣传“湖北群星”现象起到了领头羊作用,多次得到中央和省委领导的赞扬和肯定。《体育周报》记者走进奥运会、世界杯,捕捉精彩瞬间,挖掘感人的内幕,展现精神的丰碑,为广大读者奉献一场场精彩的体育文化盛宴。
十年来,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新闻业绩辉煌,共获得中国新闻奖27件,湖北新闻奖数以千计,集团两度获得全国新闻工作者的最高奖“长江韬奋奖”。
十年辉煌:事业产业双丰收
新世纪,新阶段,传媒竞争日趋激烈,报业改革风起云涌。在这个希望与痛楚交织、机遇与危机并存的历史节点,传统的报业形态该如何优雅转身?
2001年7月8日,经省委批准,湖北日报报业集团挂牌成立。
成立之初,集团旗下拥有6报1刊1网站5大公司,全年利润5000多万元。作为省委机关报的《湖北日报》注重正确引导舆论,发挥着集团“旗舰”的作用,但经营创收未有突破。此外,《楚天都市报》有待成熟,《楚天金报》、《特别关注》、荆楚网(微博)尚在初生襁褓,房地产、金融业等还在起步。
彷徨过,困惑过,也争论过,集团内部一场“献计献策大讨论”拉开,人人争为集团发展出谋划策。最终,集团党委认为,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模式是万能的,总是有利有弊,这是其一;其二,任何一项制度的改革创新,都有一个探索和完善的过程;其三,开辟一条符合集团自身的发展道路,下好集团“一盘棋”,才是抓住集团化运作的“牛鼻子”。
很快,一匹“黑马”横空出世,期刊《特别关注》以稳健而快速的步履,写了一个世纪神话。
这本定位“成熟男性的读者文摘”一夜走红,风行荆楚大地,当年发行18万份。随后几年,《特别关注》逐一上门,与全国30余个省、市、自治区邮政发行局先后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在全国8万多个报刊零售点上摊销售,迅速打开市场,发行量连年翻番。2005年6月,《特别关注》一举跨入百万大刊行列,创造了中国期刊界的一个奇迹,被誉为“21世纪中国期刊市场跃出的一匹黑马”。
马蹄声疾,一路扬尘。2003年,《湖北日报》实现了部分区域的自办发行,《楚天都市报》发行量跻身全球50强,排名全球第37名,全国第7名;《楚天金报》扭亏为盈;《三峡晚报》等一批报刊划转;印务总公司引进的最具世界先进水平的德国罗兰无轴印刷机投产;第一个房地产项目“楚天都市花园”取得成功。
2004年,集团正式实施十年规划,明确提出以“打造一流报业集团”为目标,实施“多品牌”战略、“突出主业、开发多元”战略,构建跨媒体、跨行业发展格局。如何增强媒体实力,提高竞争力,如何加强执行力,向管理要效益,集团上下使出“拧成一股绳,下好一盘棋”的劲,发起冲刺。
2006年,正值集团成立5周年,也是集团3年短期目标验收之际,《湖北日报》大胆引入走向市场的改革之途,进行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最强力度、最具影响的一次全面改版,得到中宣部领导、省委领导的充分肯定,受到广大读者的普遍称赞;集团销售收入突破10亿元大关,实现利税1.5亿,广告收入7.03亿元,创历史新高,《楚天都市报》实现利税1.37亿元,《楚天金报》成为集团经济新的增长点;荆楚网实现裂变式发展,承办省政府门户网站,诞生我省首家第五媒体“楚天无线”,“手机报”问世;《特别关注》发行量突破200万份,新办的《城市情报》、《大武汉》势头看好;集团发行牢牢站稳武汉和全省中等城市的市场龙头地位,印务利润达5298万元……
硕果累累,鲜花满枝。应自身发展的需要,湖北日报报业集团于2007年更名为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标志着传统报业向现代传媒业的跨越。
发展之路,不可能一帆风顺。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传媒业也无法独善其身。纸价、能源价格一路攀升,运营成本大幅增加,加之实体经济受到冲击,集团产业发展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
事实证明,危机时刻正是以低成本扩张的良机,有勇善谋者胜。一方面,集团内抓压减开支,节能降耗,采取十大成本控制办法,制定了动态减版、增加广告占版率、提高实销率等措施。另一方面,集团克难奋进,砥砺创新,转危为机,用大胆的战略眼光,用只争朝夕的进取精神,用不断创新的拼劲和锐气,加快了发展的步伐。
以不高的价格收购一家经营不良的报纸,创办《楚天都市报襄樊版》,形成以武汉为中心,宜昌、襄阳为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报业战略架构,很快实现赢利。借力民营资本,与腾讯牵手,组建大楚网,通过报网互动,把最武汉、最生活的本土资讯送到湖北网友面前,形成新闻、行业、生活三大内容资讯平台,4个月日访问量过千万。
2010年,集团与国内外各种资本合作,一口气推出五张新面孔:《爱篮球》、《帅作文》、《特别书局》、《武汉旅游》、《楚天时报》。《爱篮球》是与NBA骑士队投资人黄健华先生合作的高端体育杂志,发行量已列全国同类篮球期刊三甲;《帅作文》周报是与国家级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联办,订户已超过10万份;《特别书局》是集团和中国和平出版社共同投资成立的图书文化公司;《武汉旅游》杂志是《楚天金报》首次与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合办,创刊开始就实现赢利;《楚天时报》则是整合资源的产物。
通过利益分享、整合社会资源,集团的媒体方阵不断扩大,与《中国日报》合作创办的英语周报已经组建成功,即将在今年推出。集团创办的达众传媒,进军户外广告市场,已在客流集中的武昌火车站等地建成大型LED屏。目前,湖北日报传媒集团的传媒格局呈现报纸、网络、期刊、图书出版、户外广告五足鼎立的媒体发展态势,为全国传媒界所瞩目。
与此同时,集团抓住危机时期土地、资产等各类资源相对便宜的时机,向地产、宾馆业、创意产业进军。按五星级标准建造的新闻交流中心项目进展顺利,目前已经开业,资产已大幅溢价;楚天都市金园进入良性循环,实现销售近500套,总额过2.7亿元的好业绩,楚天都市佳园项目全面动工,集团还与菩提金集团签订合作开发协议,滨湖地块项目启动;181创意产业园一期工程基本完成,楚天传媒产业园获批成为“华中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楚天信息广场项目已通过立项审批,即将启动建设。
十年来,湖北日报传媒集团走过彷徨艰难的摸索期、大胆的投资扩张期,经受过金融风暴的考验和市场的洗礼,如今正稳步进入投资回报期。2010年,广告收入逆势上扬,《楚天都市报》历史性地突破5.2亿,《湖北日报》达到7800万元,进入全国10强,三峡分社实现资产总额和经营收入总量“双过亿”。集团全年营业收入12.25亿元,累计盈利超过1.47亿。十年时间,资产翻番,收入翻番,利润翻番,实现了“再造一个报业集团”的精彩蝶变。[next]
十年影响:服务社会铸品牌
近年来,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在取得产业事业双丰收的同时,更是率先步入“影响力”营销时代,主办了一系列具有重大意义与深远影响的社会活动。
2009年,《湖北日报》成功承办“德中同行发展高层论坛”。“德中同行”是一个历时三年的大型德中友好交流活动,来自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领域的顶尖国内外专家会聚一堂,使论坛成为一次难得的思想的盛宴。经济学家、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汤敏感慨道:“这不仅体现了媒体的视野和开放性,而且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实质性服务。”
承办东部产业转移对话会,研讨东部产业转移趋势与湖北产业承接机遇,乐当东部产业转移“推手”;中国经济百年论坛,深入剖析中国经济百年成长的轨迹,思想与展望未来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湖北经济十大风云人物”评选,成为我省年度经济盛事,被列为我省文化事业建设支柱项目之一;“功勋湖北百人”评选,彰显新时代媒体的主流价值观;“辉煌荆楚60名片”,被省委有关领导誉为“不愧为一套精美的文化套餐、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多年来,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更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深切的百姓情怀,成为湖北公益慈善事业的重要参与者和践行者。
从2000年开始,《楚天都市报》在每年高考过后,发动社会各界人士“资助贫困大学生”。11年来,在媒体的感召下,一大批热心企事业单位和爱心人士不断涌现:新八建设集团、新七建设集团、省福彩中心等爱心企业慷慨捐助,归元寺主动参与;首届“湖北慈善之星”喻友旺年复一年捐款100万元,一位不愿留下姓名的老新闻工作者每年捐出1万元,汉口的谢先生“隐形”捐款4年,共计20多万元……11年坚持不辍,爱心汇成海洋,共募集善款近4000万元,资助了1万多名贫困学生圆了大学梦。
《楚天金报》公益活动不断推陈出新。“为特困家庭送清凉”活动情动三镇,连续8年,共为江城2892户特困家庭送去了空调、冰箱、电风扇等清凉电器,2009年又新推出“金报暖冬行动”,为特困家庭赠送御寒电器;关爱儿童,“助贫困孩子过六一”、“阳光慈善班”、“支教乡村小学”、“为灾区孩子送新衣”、“为孤残儿编织爱心毛衣”,使数以万计的贫困家庭孩子圆梦,金报爱心工作室也因此被推荐为人国维护少年儿童权益先进单位;成立“金报周末义工队”,周个周末轮流到各社区为市民服务,已有2万余名志愿者参加义工活动,服务居民20余万人,获2009年度“中国志愿者服务工作先进集体”、“中国优秀志愿者组织”两项国家级奖励;组织“爱心自驾游”,聚集爱心人士到贫困农村学校,“一对一”地帮助贫困学子。
集团“公益慈善楚天行”、“慈善一日捐”、发行总公司“爱在楚天”扶助活动,举不胜举。集团的传媒品牌形象和社会影响力,在一场场活动中进一步提升,凝聚力、向心力进一步增加。
荣誉记载着过去,使命召唤着未来。
面向未来,集团将创新多媒体全媒体发展模式,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着力构建湖北乃至中部地区的最大的新闻发布平台、资讯服务平台、休闲娱乐平台、电子商务平台和网络出版平台。
面向未来,集团将进一步加大产业发展,打造湖北文化产业的地标,闻名全国的知名文化品牌,建成中西部地区最大的传媒产业生产基地。
面向未来,集团将进一步优化品牌栏目和品牌活动,提升重大社会活动的舆论影响力,推进党报覆盖工程,继续推出一批新媒体,增强集团媒体群在传媒市场的话语权。
集团十春秋,豪迈再启航。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坚信,集团将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奋勇开拓,创新进取,不断实现自我突破,为推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书写党报集团更加辉煌的新篇章作出更大贡献!
[时间:2011-07-10 来源:湖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