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灾后的机遇建立在绿色能源之上

绿色能源日本

  2011年3月11日的海啸过后,当日本制纸集团(Nippon Paper)的管理人员从东京抵达日本东北地区石卷市(Ishinomaki)的工厂时,他们不得不从废墟中清理出一条狭窄的道路,才能到达大门口。停车场上堆积着被掀翻的汽车,遍地都是大卷大卷未经切割的纸张。

  让该公司和该厂600名全职工人庆幸的是,厂里的许多东西是可以再利用的,而且到9月份有望恢复部分生产。但该厂决定进行重大改革,降低产能,取消出口。以往,出口的纸张约占该厂产量的四分之一。

  该厂还将改变发电方式——这一转变反映出席卷日本的一股广泛趋势。在海啸发生以前,该厂主要依靠油炉供电。今后,燃烧产物更清洁的生物质发电机将取代这些油炉。生物质发电机能够把废纸浆和纸张——以及海啸中坍塌建筑物留下的木材——等东西转变成燃料。

  日本制纸集团的选择突显出,自从发生海啸并紧接着爆发核危机以来,日本重新把目光转向了绿色能源。由于福岛第一核电站(Fukushima Daiichi)在海啸中受到严重损毁,人们对核电的前途产生了疑问。

  日本要发展绿色能源潜力巨大。东芝(Toshiba)、松下(Panasonic)和夏普(Sharp)等日本制造企业都是重要的清洁能源设备生产商。日本是世界第二大太阳能板生产国,仅次于中国。

  但它们的产品大部分用于出口,而且日本在把可再生能源应用在国内方面落后于德国等同级别的国家,风力发电的应用则落后于美国。

  日本首相菅直人(Naoto Kan)承认,有关未来20年内将核电在电力构成中的比例从目前的30%左右提高到50%的计划,必须予以搁置。上月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菅直人表示,他希望把东北灾区发展成为“天然能源的重要生产中心”,为全国其它地区树立样板。

  根据政府数据,在2007年,水力等可再生能源仅占日本初级能源的6%——这一比例从1973年以来就几乎没有变过。在电力行业,可再生能源电力的比重在同期内实际上还下降了一半,降至8%,原因是核电和天然气电力的比重上升迅猛。

  “日本如果下定决心,有望成为世界领先者。”咨询公司Asia Cleantech Gateway的首席执行官迈克•休(Mike Hugh)表示。

  技术实力与日本相当的德国,近些年提高了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德国政府上月宣布将全面废弃核电,如此一来,该国必将以更大力度发展可再生能源。

  专业人士表示,日本可再生能源发展计划不如德国明确,切实的转型需要多年时间,也需要政府拿出领导力和经费。

  至少在短期内,大部分由核电产能下降造成的电力缺口,将通过天然气、而非太阳能或风能电力加以弥补。然而,考虑到能源安全问题——日本的化石燃料几乎全部依赖于进口——增加天然气进口对日本来说并非长久之计。当然,人们也担忧全球变暖。

  一些公司已经在采取相应行动。作为核反应堆及其它类型电力设备的重要生产商,东芝上月宣布,未来3年将在环境及能源领域投资7000亿日元(合87亿美元)。该公司还斥资23亿美元收购了瑞士公司Landis+Gyr,后者生产应用于节能“智能电网”的高科技电表。

  同样在挺进绿色科技领域的松下公司的总裁大坪文雄(Fumio Ohtsubo)表示:“我们认为灾难将带来新机遇。”

  他预计,太阳能板、氢燃料电池、锂离子电池和节能型发光二极管(LED)照明器材的需求将会上升。

  另一家可能获益的公司是电子设备生产商京瓷(Kyocera),该公司是日本最大的太阳板生产商之一。目前,该公司股价已经回升至海啸前的水平,而大盘仍比当时的点位低7%左右。

  新近涉足能源领域的企业也瞄准了绿色能源。日本第三大移动运营商软银(Softbank)的创始人孙正义(Masayoshi Son)承诺,将从软银3万亿日元营收中拿出“若干比例”的资金,与一些地方政府合作兴建太阳能电厂。

  成本将是日本全面发展可再生能源的一个障碍。

  日本2009年出台了太阳能上网电价补贴政策。菅直人上月在八国集团(G8)峰会上还表示,计划推动1000万户日本家庭在屋顶上安装太阳能板。专家表示,要实现这一目标,政府必须更加慷慨,至少一开始的时候必须如此,而这对手头拮据的政府来说是个问题。

  补贴政策也可能惠及的是外国企业,而不是本国企业。灾后,日本许多电器商店都加紧推销价格低廉的中国产太阳能组件。

  此外,日本电力市场亟需改革。

  当前,地方垄断企业把持着发电和配电两个环节,各种有形和监管障碍阻碍着地区间的电力传输。

  迈克•休表示,这种状况阻碍了通常与绿色能源相关的小型独立项目的发展。

  “为了吸引更多生产商,日本必须建设更加自由的市场。”

[时间:2011-07-01  作者:佚名  来源:英国《金融时报》]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