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民间就已经出现了红色收藏爱好者,但因为尚处于自发性和下意识的自我收藏行为,未能形成规模,红色收藏的概念也就没有形成。
红色收藏涉及面很广,常见的有文史资料、文书档案、书报刊、连环画、字画、塑像、徽章、摆件、宣传画、电影海报以及邮币卡、票证等。其中,以毛泽东像章、毛泽东著作为主的红色藏书、“文革瓷”(上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各地陶瓷厂生产制作的带有“文革”色彩的陶瓷器皿)、抗日战争史料、红色油画、“红宝书”系列等等,内容非常宽泛。根据目前藏家们形成的共识,“红色收藏”主要可分为六大类。其中红色印刷品尤为受关注。
红色书报刊、红色文献
以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的刊物、文献、发表的文章为主。此类藏品具有文物性、文献史料性和艺术性,“三性合一”,文化含量最高,而且最容易得到党史界、学术界认可。
导购建议:收藏爱好者可以从纸张、油墨、封面、字体等方面进行辨别。解放战争时期,当时的纸张质量一般较差,多为稻草制成的图纸,而油墨的质量也不太理想,一般是刮下菜锅底部的黑色物质,再加油制成。从封面来看,特殊版本的封面会使用金粉、银粉等特殊材料。字体方面,当时一般采用铅字印刷,由于纸张的两面都印有字,因而易在纸上落下凹凸不平的印记。
红色画作
以中国共产党领袖形象和革命历史场景创作的油画,或者以毛泽东诗句创作的国画。这类藏品中出自名家之手的作品更为昂贵。1995年刘春华的著名油画《毛主席去安源》拍出了605万元的高价;2009年中国嘉德广州夏季拍卖会上,靳尚谊的油画《毛主席全身像》以2016万元成交。
导购建议:“红色题材”与国家的成长有关,构成壮阔的历史画卷。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绘画作品的表现手法似乎离我们很遥远,甚至已被时下画坛放弃,但“红色题材”作为那个时期的艺术产物,见证了当时的社会,具有无可替代的史料价值。购买红色画作要注意画作本身的真伪,仔细验证再下手。在购买时,应力求整个画面要完整、清洁。
宣传画和海报
当年为了配合政治运动的宣传画具有视觉冲击力,其绘画语言和西方后现代艺术非常接近,海报则是指红色经典电影,比如《英雄儿女》《白毛女》等电影海报。
导购建议:解放时期及文革时期,由于受当时造纸术的限制,宣传画很多是印制在质量较差的纸张上,正面显得光滑但背面粗糙,边角很容易破碎,即使是成叠存放也会变色发黄。而仿品大多用水染做旧的纸,显得色泽不均匀,做不出整体的自然黄色。此外,放大镜观看必不可少。赝品由于颜色经常褪色,加上像素低,因此暗淡无光不如真品的清晰光亮,而且赝品还经常少加印刷版次的标记。
[时间:2011-06-30 来源:济南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