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设备是印刷生产的重要硬件之一,是决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水平的重要因素,在生产和管理实践工作中所得到的最深刻体会。生产工艺实践情况表明,哪个工厂设备管理和保养环节做得好,其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相对就高。在多年的工作中,我发现同一厂家生产的同样型号的机器,由于操作者的思想素质和技术水平的差异,而且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所以,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不仅仅只是单方面强调需要先进性能的机器,更重要的是需要我们把握好设备的正确管理和保养环节,这是非常重要的,是现代企业管理值得重视和研究的课题。
做好设备采购控制的管理
现代企业采用什么设备进行生产,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工厂的经济效益和产品质量。这几年,我国的印刷生产及其相关的设备发展很快,各地设备厂家的技术能力和生产规模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这种情况下,正确选购设备显得尤为重要。所以,设备采购必须在“经济、适用、高效、优质”的原则下,通过一系列管理措施的落实后,有步骤地进行。买机器毕竟不同于买其他商品,如果草率采购投入使用后发现及其不适合,就来不及了。因此,在准备采购机器时,应先进行市场考察,全面了解和掌握设备行情,初步确定及其的采购意向,然后通过一系列的评审后进行采购。
要避免“家长制”的采购方式,一些国有企业,在企业技术改造采购设备时,往往是凭一把手的主观意志进行采购,结果花了数万元、甚至百万元采购的设备,没用几个月就因为不使用而淘汰,成了一堆废铁。因为,毕竟一个人再怎么贤明,毕竟只是一个人的智慧。所以,按照ISO9001:2000标准规范设备采购管理控制程序,可较好地避免设备采购上的盲目性。相对而言,设备采购时通过工厂各部门有关人员集思广益,参与采购的评审、定夺,可较准确地采购到经济、适用、高效、优质的生产设备,可较好地避免采购上的失误而造成的经济损失。
做好准备的管理,提高设备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生产设备贵在实用,重在管理。机器的性能、精度再怎么好,如果没有建立好的管理制度或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好端端的机器可能没用多久,就出现这里磨损那里损坏而成为一台破机器,不能发挥作用。不可否认,现实中可能难免有个别员工为了片面追求产量,忽略了机器的正确使用和保养,或超速开机生产或不按要求加油,对机器存在的小毛病不停机进行检查和处理,而是勉强让机器带病运行生产,这都是设备管理上的真空造成的。因此,要避免和消除这种不良状况,工厂必须建立健全设备管理制度,落实一系列严密的管理措施,主要做法有:
1.选用合适的员工去操作性能先进的机器。技术含量高的新机器采购后,一定要选择思想素质好,头脑比较灵敏和具有一定生产经验的员工去操作,这是关系到机器的生产效率和完好率,能否得到正常发挥和提高的根本问题,是设备管理和生产管理中应该注重考虑的一个重要环节。
2.对机器的操作者进行必要的培训。对上机操作的员工要进行必要的技术培训,使员工了解和掌握机器的性能,熟悉设备说明书的技术要求、操作要领和调整方法,规范设备的操作,防止和减少因为员工的操作不熟悉而使设备非正常损坏。
3.对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在日常生产中,要注意对设备的使用和保养情况进行必要的检查和考核,并且要将其纳入与经济挂钩的轨道,对设备用得好的给予适当的奖励,对设备使用和保养工作做不好的,出现非正常损坏的,给予应有的经济惩罚,才能起到有效的制约作用。
4.对设备发生事故进行原因分析。设备发生事故是生产中常见的情况,设备事故的原因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正常事故,一种是非正常事故。但是,不管是哪种性质的事故,一定要进行原因分析,查明事故的源头,以便采取措施进行纠正和预防。一般正常的事故主要是由于设备使用久了,各部件使用老化、磨损、疲劳等引发的。而非正常事故则是由于操作者人为的因素引起的,如机器调整上失误、操作上的不谨慎、机器润滑部位长期没有润滑或异物卷进机器等。所以,只有当设备的事故原因查明后,才能采取相应的措施惊醒纠正和预防。
5.设备修理等级的确定。对设备进行局部小修,是对某部位进行简单的修理、修复;更换部分磨损较快的部件,调整设备的局部机构,以保证设备正常运转到下一次计划修理时间。设备的中修是对设备进行部分解体、修理或更换部分主要零部件,使中修后的设备技术性能与大修基本相同。设备大修是需将设备大部分拆开分解,对所有老化、损坏、磨损、生锈、腐蚀并且已经丧失正常的工作性能的主要部件进行更换或修复(包括车、刨、镀等工艺),使大修后的设备基本恢复生产所需的性能。对生产设备进行检修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和重要措施,所以,平时一定要注意对设备的一些部位进行润滑、清洗、调整或更换磨损部件,这是防止设备事故的重要措施。对设备上的一些容易出现故障的部位,一定要进行预防性的维修,按照设备说明书的要求,机器有的部位要定期检修,如磨损的齿轮、瓦楞辊、轴承、轴瓦等要害部件。
6.建立设备档案。建立设备档案是十分必要的,设备的原始技术资料、使用说明书、电路图等要专人妥善保管,机台只能使用复印件。设备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及其修理方案;故障的特征、原因和事故隐患等都详细地记录到设备档案中,这样便于今后的修理和做好预防工作。[next]
做好设备的三级保养
一般工厂的设备保养分为三级,笔者认为,一级保养就是日常维护保养的内容,要求操作者严格按设备的操作规程认真检查设备运行情况,擦拭各个裸露部位,并对各个润滑部位加注相应的润滑油,使设备经常保持清洁、良好的润滑状态和安全性能。对生产中途设备出现故障,要及时给予排除,不让其带病生产,并认真做好设备运行状态的交接工作。二级保养就是以操作者为主,维修工为辅的原则,按计划对设备进行局部拆卸检查和清洗,工作内容包括疏通油路、管道、轨道,更换或清洗曲线、油毡、滤油器,重新调整设备一些部位的配合间隙,检查设备上的一些紧固部位是否有松动现象,检查运动部件是否有磨损现象,检查机械部件是否有损坏现象,二级保养完成后填写设备保养记录,并经有关技术管理人员验收确认。设备的三级保养主要是以维修工为主,按照设备的检修计划,对设备进行大面积的或部分解体检查与修理,对磨损部件进行更换或采取其它修复措施,对及其的一些“内脏”机件进行清洗、换油。同时检查和修理电气部分,确保其保持可靠性。三级保养完成后也应填写三级保养记录,经车间主任、技术人员会同设备管理人员进行验收,综合现场检查和试车运行情况,认为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做好设备的正确使用,提高设备的生产效率和提高
在日常生产过程中,一些设备的磨损和损坏是使用和保养不当造成的,如操作者不熟悉及其的性能和使用方法,盲目操作、盲目调整、润滑不良、超高速开机运行等,所以,只要机器的润滑工作做得好,机器速度开得合适,其使用寿命就长、精度就高。机器的使用还要注意方法,如圆压平和圆压圆结构印刷机,切忌在离压状态下进行高速的点动和运行,以防止齿轮的磨损或损坏。而单面机在停机之前应空运转一段时间,让瓦楞辊的温度冷却后,方可完全停机下来,以防止机器一下子完全长时间静止下来容易使空心的瓦楞辊出现变形现象。
“三好”与“四会”
实行设备的三级保养制,要求操作工做到“三好”与“四会”
1.设备的“三好”要求。设备的“三好”首先就是要求设备操作者要管好生产工具、配件、附件等,机器线路、管道完整无损,生产用具放置整齐,安全防护装置齐全好用。要遵守定人、定机的设备管理制度,特殊的岗位要凭设备操作证才能开机生产,不乱开别人的机器;其次,要求操作者要用好生产设备,不开超速快车,不让设备带病运行生产,不让设备超负荷生产,尽量不让设备“大机小用”或“精机粗用”,遵守设备操作规程和维护保养规程,要像爱护自己的自行车或摩托车一样,爱护工厂的生产设备,防止设备的人为损坏;第三,要修好生产设备,按计划检修时间,该停机修理的一定要按时停机进行检修,操作者要积极配合设备维修工,做好设备的检修和保养工作。
2.设备的“四会”要求。设备的“四会”就是要求设备会使用机器。首先,必须熟悉设备结构、性能和操作方法,熟悉生产工艺规程,能够正确操纵设备。其次,要求操作者会保养机器,会熟悉掌握一级保养的工作内容,按设备说明书的润滑规定加油、换油、,保持油路畅通,保持油线、油毡、滤油器清洁,保持设备内外的清洁,机件上应无明显的油垢和其它脏污现象。第三,要求操作者会检查机器,能耐了解设备技术规范和性能,会检查设备安全防护和保险装置;会检查因设备原因造成的生产质量问题,并能对设备进行适当调整或提出设备检修方案。第四,要求操作者会排除故障,会通过机器的声音、机件的温度和机器的运动部件的工作状态,判定设备的故障部位和原因,并能采取正确的措施及时排除故障。
综上所述,印刷生产设备的使用和保养是一门很深的学问,需要在实践不断地总结经验,不断地完善管理措施,才能逐渐形成更加具有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和制度,使各种生产设备为工厂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方面,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时间:2011-06-24 来源:百度文库]